邵 松
很多高一同學在議論文寫作入門階段,運用事例論證時,容易記敘事例過繁,議論不顯,導致作文既不是記敘文也不是議論文,也就是 “以敘代議、文體不明”。出現(xiàn)文體不明的現(xiàn)象,就等于不會寫文章,在高考中是拿不到分的。
例如有同學在論證 “寬容可以讓一個人在事業(yè)上一帆風順,可以利國利民”這個觀點時,是這樣舉例論證的: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就是這樣一個典范。當時,藺相如和廉頗一文一武兩位官員在趙國地位都非常重要,后來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澠池會”等事件立了大功,被拜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廉頗不服,處處想侮辱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不顧別人的看法,處處退讓,不與廉頗計較。后來,廉頗明白了藺相如的用意,感到十分慚愧,主動袒露脊背,背上荊條,在門人的帶領(lǐng)下去向藺相如請罪,請他責罰自己。但藺相如卻扶起下拜的廉頗,原諒了他,并說廉頗對趙國的作用之大,還講了將相不和對趙國的危害。此后,二人齊心協(xié)力為趙國的政治和軍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里敘例就用了260個字)由于藺相如對廉頗的寬容,他既獲得了別人的尊重,又使自己的事業(yè)得到發(fā)展,對國家人民非常有利。(議論僅僅45個字)
一般情況下,高中作文限于800字左右,如此處理敘議關(guān)系,記敘的表達方式占了主體地位,顯然就不是議論文了,因為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事件進行分析、評論,用邏輯、推理證明,闡述自己的立場、觀點、主張、看法的一種文體,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其中運用例證時一定是少敘多議,不可以敘代議,以致文體四不像。
那么如何幫助同學們解決議論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這種因“敘多議少”導致的文體不明的問題呢?
走出這個誤區(qū),可以分兩步訓練:第一步,在明確了什么是議論文的前提下,先訓練同學們簡敘事例的能力,同時強調(diào)敘述人物事件的側(cè)重面要指向論點;第二步再引導同學們練就事例分析、論證論點的能力。這一步要注意新聞緊扣論點或體現(xiàn)話題的關(guān)鍵詞。
上述病例作第一步簡敘處理:
藺相如和廉頗是戰(zhàn)國時趙國的兩個重臣,廉頗資格老、戰(zhàn)功顯赫,藺相如是后來居上,地位超過廉頗,引起廉頗的不滿,于是處處羞辱藺相如,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以寬容姿態(tài)避讓,最終“將相和”。(敘例僅用了91個字)其實,敘述這種流傳廣泛的歷史故事,不必詳述,甚至可用“家喻戶曉的‘將相和’這個故事”一句概述即可。
第二步處理——分析論證論點(詳議),行文緊扣話題。修改如下:
藺相如用寬容贏得千古美名。人們在欣賞廉頗知錯就改的做人態(tài)度時,更加贊賞的是藺相如寬容、大度的品格。設(shè)想一下,假若藺相如是個小肚雞腸、睚眥必報的人,見著廉頗就針鋒相對,他們還會有千古美名嗎?兩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這樣做,會給他們的國家?guī)硎裁??藺相如不是一介莽夫,懂得國事之大,私情之渺,懂得做人要有寬容之心,懂得寬容能消解矛盾,寬容能成全個人事業(yè),能保全國家利益。(議論180個字)字里行間緊扣“寬容”。
由此可見議論文中運用例證時,做到簡敘并不難,只要學會圍繞論點的指向概括事件即可。關(guān)鍵是要有文體意識,要明確敘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