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勇
遷移理論指的是兩種學習相互刺激和反應產生的類似性效果,反應相同的兩種學習刺激相近,能發(fā)生正遷移。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積極促使學生進行正遷移,促使學生獲得更多收獲。利用學到的技能、知識去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也是遷移的過程。教師要促使學生積極展開此類學習活動,積極解決問題,獲得遷移。
遷移能否很好地實現,需要看遷移雙方相互之間是否具有共同要素。教師可以聯系文本的內容促使學生展開遷移。例如可以選擇有相同主題,有類似風格,有相同文體的文本,讓學生進行聯系,嘗試運用學習一篇文章的內容對另一篇文章展開分析。這樣能促使學生形成理解遷移,令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致橡樹》是一首著名的詩歌,有著豐富的意象和深邃的主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從詩歌中找到意象,然后分析這些意象所代表的內涵,并且對其進行整體性感知,了解整首詩歌的主旨。例如木棉花象征著擁有獨立的個人意識的女性,這也是作者在詩歌中想要贊美的對象;橡樹象征著同樣擁有男女平等思想的男性,這樣的配偶是“木棉花”值得珍惜的對象。在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學習《致橡樹》時使用的方法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進行自主學習,在詩歌中尋找作者選用了哪些意象,判斷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義,而后嘗試總結整首詩歌的主旨。如有學生在學習后提出:“這首詩歌展現了一個孤獨的詩人形象,這位詩人用四季的意象代表了人生,用春天代表了溫暖而幸福的生活,然而作者在這種春的溫暖中隱藏了冬天的寒冷?!庇捎谟小吨孪饦洹纷龇独?,學生能聯系該文本進行理解,更深刻地理解其他詩歌的內容。
這種聯系文本進行遷移的過程能促使學生進行推理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教師要注意的是選擇的遷移文本彼此之間要有一定的相似因素,如果彼此并無相似因素,那么很難形成正遷移,若產生了負遷移,則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步。
學科整合也是一種能促使學生進行遷移的方法,學生在推斷和分析的過程中能得到知識遷移?!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在跨學科的學習中促使學生進行語文應用,令學生開闊視野。學生可以將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其他的學科,同時也能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促進學習語文。
《六國論》是蘇洵的名作,文章探討了六國滅亡的原因,并且使用借古諷今的手法,對當朝統治者進行了批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運用學科整合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若能聯系歷史知識學習這篇文章,則能使學生對作者為何要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北宋年間政治腐敗,軍事上缺乏力量,導致契丹、西夏等國向北宋提出了上供大量錢財的要求,這令北宋愈加羸弱。作者蘇洵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將六國的故事作為引子,撰文欲讓統治者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學生在學習《六國論》時認識到在分析歷史問題時,要采用辯證的思維,要從該歷史事件中得到啟發(fā),起到“以史為鑒”的作用,對當今社會提出有所裨益的觀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問題研究,討論自己在歷史課上曾經學到過什么內容,學到的內容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有什么啟發(fā)作用。如有學生討論了歷史課上學到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在當今社會也要提倡百家爭鳴,要鼓勵大家說出不同的意見,只有能容納不同的聲音,才能讓社會得到進步。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因素是影響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在促使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情,要在其已有的認知經驗的基礎上促使其展開遷移。
寫作遷移也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遷移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總結范文的內容,并總結范文的寫作規(guī)律,嘗試參考其寫作規(guī)律進行寫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看看誰寫得更好。這能促使學生提高自己的遷移能力,能在吸收別人先進經驗的同時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幫助。
《荷塘月色》一文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不僅寫了自己欣賞到的荷塘美景,更寫了自己在賞荷前后心情的變化,寫了自己的苦悶,而后又寫了看見荷花后的超脫,最后還是回到了現實生活的苦悶中,想要超脫卻不可得。這種情景交融的手法是寫作中常見的寫作手法,教師可以促使學生進行能力遷移,嘗試在隨堂練筆中運用相同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要求學生不僅寫出景物之美,更要寫出自己因為心情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狀態(tài)的景物。如有學生在作文中寫到自己因為考試成績不佳,因此路過街心花園時看到的都是殘花敗柳,心情也如同這些花草一般頹喪,沒有一點精神。當父親鼓勵自己戰(zhàn)勝自己,努力學習時,他抬起頭來,看見了枝頭怒放的花朵,心情也隨之而變得好多了。這段作文不僅寫出了學生眼中所看見的景物,而且還寫了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同,所以對眼前所看的景物產生了不同的感受,很巧妙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在指導學生閱讀、寫作時,不少教師喜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然而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并無幫助。教師要將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不僅指導學生如何寫作,還要讓學生自己揣摩,在實踐中總結寫作經驗,這樣能有利于學生進行遷移。
生活遷移指的是讓學生嘗試將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加以內化,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會獲得知識的積累,能得到情感激發(fā),也能掌握更多的技能,若能將這些內容合理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必然能促使學生獲得新的感悟,令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勸學》一文講述的內容主要是鼓勵學習,文章先講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其次寫了學習的步驟,介紹了學習的方法等。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學生發(fā)現作者主要想表達的觀點是學習不能有中斷,要專心致志地學習,要有針對性地專門攻克一項學習項目。教師在教授這篇文章后,便讓學生嘗試運用生活遷移的方法,嘗試將自己在閱讀中感受到的內容運用于生活中。教師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攻克一個學習項目,制定學習計劃,并參考《勸學》的內容讓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讓學生積極地投入了實踐運用?!秳駥W》提出學習要有專一性,故此學生每人選擇了一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圍棋、古詩詞背誦、工筆畫等?!秳駥W》又提出要專心致志地學習,故此每一個學生都持之以恒地每天堅持花一定的時間學習,同時還撰寫了學習記錄,將自己的所的記錄下來。不少學生還將《勸學》中的句子作為座右銘,對自己起到鼓勵作用。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又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對自己起到了一定的鼓勵作用。
教師要注意的是,除了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以外,情感激發(fā)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可以讓學生感受文本中與人為善、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德,并且思考在生活中要如何加以運用?!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生活遷移的方法正好能促使學生激活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遷移理論的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能體現“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它除了可以促使學生理解遷移、知識遷移、寫作遷移、生活遷移以外,還有多種形式的遷移可以運用,如創(chuàng)造性遷移、口語交際遷移等。教師若能合理運用,則必然能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遷移,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