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尖措,普利
(1.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陽康鄉(xiāng)畜牧獸醫(yī)工作站,海西 817299;2.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江河鎮(zhèn)獸醫(yī)站,海西 817299)
小反芻獸疫病毒與牛瘟病毒的病毒原理相似,利用顯微鏡,對病毒進行觀察,病毒為直徑140~385 nm、表面粗糙的粗糙。通過試驗發(fā)現,大量的去污劑,可以消滅小反芻獸疫病毒。在胎羊以及胎綿羊腎等地方,小反芻獸疫病毒會增殖,同時還會形成病變。
小反芻獸疫最早出現在非洲西部,逐漸擴散到也走地區(qū)。由于小反芻獸疫的感染能力較強[1],因此小反芻獸疫的易感群體逐漸增多,逐漸成為了流行病。據相關組織調查,我國小反芻獸疫主要在我國西藏地區(qū)比較流行,而印度、老撾等我國周邊的國家,小反芻獸疫病情也已經出現。
山羊和綿羊是小反芻獸疫的主要易感群體,其次牛和豬等,也比較容易患上小反芻獸疫,但是牛和豬如果患上小反芻獸疫,不會出現較強的臨床表現,而且不會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另外牦牛也是小反芻獸疫易感群體之一[2]。
小反芻獸疫主要由2種傳播途徑,一種為空氣傳播,另一種為接觸性傳播,大部分的易感群體主要通過呼吸系統(tǒng)干擾到病毒。對于換上小反芻獸疫動物,排除的分泌物具有大量病毒,對其他動物會產生較大的威脅。小反芻獸疫主要發(fā)生多雨、干燥季節(jié)。小反芻獸疫的主要傳染源有2種,一種為患病的動物,另一種為臨床表現不明顯的病羊,動物之間互相接觸,容易出現互相傳染。
在對動物進行診斷時,其診斷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山羊和綿羊是主要的感染群體,其他動物沒有出現發(fā)病特征;山羊和綿羊出現腹瀉、發(fā)熱、意志低沉以及嘴部出現潰爛等,同時動物還有肺炎并發(fā)癥,死亡率較高。
患上小反芻獸疫動物,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一般在1周左右,發(fā)病時,會突發(fā)高燒,并伴有眼角結膜炎、口腔潰瘍、動物意志力低沉以及呼吸不通暢的情況,同時還會出現口腔疾病,如舌頭潰爛、嘴唇水腫等,一般動物發(fā)病后的10 d死亡。
在對小反芻獸疫病毒進行研究過程中,需要收集動物相血清、淚液以及齒齦等,并用容器保存起來,并在容器上標注上相關的情況,包括地點、時間、動物種類以及診斷結果[3],然后將其送入到實驗室中。
在疾病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首先要分離小反芻獸疫病毒,之后在山羊的胎腎細胞等部位,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病毒生長繁殖,并產生多核細胞,形成核內包涵體,然后檢測小反芻獸疫病毒的抗原以及抗體。
在診斷時還應以流行病學原理為主要依據,同時還應患病動物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在診斷時還應特別注意,對于小反芻獸疫與牛瘟病毒相類似,應區(qū)別開來,避免出現誤診等情況。
為了加強小反芻獸疫防控,還應做好日常防控措施,應加強對養(yǎng)殖區(qū)域進行重點排查,做好日常消毒,易發(fā)病的動物,應進行預防接種,一旦發(fā)現存在患小反芻獸疫的動物,應及時的上報,采取緊急措施,加強處理,防止已經傳播以及擴散。同時還應加強對交易市場的監(jiān)管,加強對牛羊宰殺建議,檢疫合格后,才能進入交易市場,禁止出現販賣病死動物等,一經發(fā)現,應嚴肅處理。
應組織相關養(yǎng)殖戶以及防疫人員進行培訓,應掌握小反芻獸疫病學特點,同時還應掌握小反芻獸疫監(jiān)測診斷技術以及防治技術,能夠及時的發(fā)現動物的早期病癥,并及時的進行診斷,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做到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診斷、早處置。
為了減少動物患病幾率,還應為動物進行計劃免疫,在免疫之前,還應加強對疫苗質量的檢查,在免疫過程中,應保證注入位置準確,劑量充足,且做到一畜一針,進而提高動物的免疫抗體,降低動物患病的可能性。
總之,小反芻獸疫是我國疾病預防的重點,應加強對小反芻獸疫臨床特點的分析,加強對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并采取合理的治療防控措施,強化人們對小反芻獸疫的防治意識,防止患病動物病情擴大,避免出現疫情爆發(fā),降低動物的死亡率,進而減少養(yǎng)殖戶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何麗紅,盧斯亮,曲強.小反芻獸疫的診斷與防控策略研究[J].當代畜牧,2014(20):54-55.
[2] 楊瑞萍.羊小反芻獸疫的防控技術研究[J].當代畜牧,2016(5):100-101.
[3] 王玉鋒.小反芻獸疫的診斷與防治措施[J].鄉(xiāng)村科技,2017(2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