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唐崖土司城遺址》文中記載:土司一經(jīng)授予,朝廷即賜予誥敕、印信、冠帶、符牌等信物,作為朝廷命官的憑證。誥敕是朝廷授予土司的任命書,分為誥命和敕命兩個等級,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土司授予誥命,六品至九品授予敕命[4]。夫人受封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咸豐縣志·人物》記載,天啟七年,覃鼎積勞成疾病故,其子宗堯襲職,肆行不道,田氏繩以禮法,親自掌印達四年之久,故專家們將田氏夫人定為第十三代唐崖土司。田氏于崇禎三年身故,其碑文楷書陽刻“明顯妣誥封武略將軍覃太夫人田氏之墓”[7]。由此可知田氏為受封的“誥命夫人”。唐崖司第十二代土司覃鼎為從四品宣撫使。所以其夫人田氏為從四品“誥命夫人”?!睹魇贰ぞ砹摺ぶ镜谒氖ぽ浄穼ν饷鼖D服飾在大體保持形制不變的前提下,對裝飾細節(jié)進行多次修訂的記載。命婦冠服:洪武元年定,四品命婦,冠花釵六樹。兩博鬢,六鈿。翟衣六重,馀如三品素紗中單,黼領,朱縠逯襈裾。蔽膝隨裳色,以緅為領緣,加文繡重翟,為章二等。金革帶。青襪舄,佩綬……此外,內(nèi)外官親屬冠服:洪武元年,禮部尚書崔亮奉詔議定。品官祖母及母、與子孫同居親弟侄婦女禮服,合以本官所居官職品級,通用漆紗珠翠慶云冠,本品衫,霞帔、褙子,緣襈襖裙,惟山松特髻子止許受封誥敕者用之。品官次妻,許用本品珠翠慶云冠、褙子為禮服。銷金闊領、長襖長裙為常服。平民服飾形象方面,明代婦女形象品類也開始豐富多變?nèi)纾阂氯埂⒀澴?、頭飾,男女皆顯一式。明代土司志《宣慰司志》載:“……男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額,喜斑斕服色,重農(nóng)桑,男女合作。”明代《明一統(tǒng)志》載:“短裙椎髻,常喜漁獵,銅鼓祀神,刻木為契。”《永順縣志》記載:“土司時,男女服飾不分,皆為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裙盡繡花邊”。婦女身穿(矮)立領或無領上衣配搭八幅羅裙,頭包五至七尺的青絲帕或青布帕,耳上帶金、銀耳環(huán),手碗戴銀質(zhì)或玉石手鐲,手指上戴金、銀戒指,胸前掛銀鏈、銀牌、銀鈴、銀牙扦、銀珠子等。(矮)立領上衣衣襟袖口綴一條寬青邊,青邊后面再按等距離貼三條五色花梅條,胸襟前用彩線鉤花。無領上衣外托肩滾邊向右開襟,隨衣襟和袖口有兩道不同的青邊,不貼花條。
由《明史·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輿服三》可知“誥命夫人”服飾為上衣下裳制。服飾種類有鳳冠、寬袖衣、長裙等;四品誥命夫人裝飾紋樣有云霞孔雀文、纏枝花文、小雜花等;服裝材料纻、絲、綾、羅、紗、緞等。飾品材料有金、珍珠、寶石等;服飾色彩:服飾色彩有真紅色、深青色、紫色、綠色等。依據(jù)以上資料,明代土家族上層女性(誥命夫人)服飾形象設計必須遵從《明史·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輿服三》以及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明會典》一書內(nèi)容,從裝飾整體到材料局部對該民族上層貴族女性做形象做整體設計,總體呈現(xiàn)出符合中國朝廷主流文化為主導的服飾形制景觀;而明代土家族平民階層的婦女形象傳承設計,側(cè)應該遵從明代土司志《宣慰司志》、《明一統(tǒng)志》、《永順縣志》記載土司時期“男女服飾不分,皆為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裙盡繡花邊”的形象規(guī)律。在符合上衣下裳的形制基礎上完善當時婦女形象。
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設計是以文化為基礎的創(chuàng)新行為。是尊重當時的時代背景因素,對所發(fā)生的客觀事實及狀況作具體刻畫(模擬)。設計是文化的載體及表現(xiàn)形式,設計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是人類為了實現(xiàn)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基本的活動。明代唐崖土司城婦女服飾形象具有土家族地域傳統(tǒng)文化屬性,與土家族土司時期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傳承創(chuàng)新設計是對藝術美的包容與本土文化的總結(jié)。不僅是對歷史形象的簡單還原,而是以當代審美情趣關照歷史背景的美的藝術再現(xiàn)。
參考文獻:
[1] 咸豐縣志編委會,咸豐縣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1頁.
[2] 第二章 社會經(jīng)濟[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00:18-28.
[3] 第五章 風俗習慣[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00:90-101.
[4] [6]咸豐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唐崖土司城遺址管理處.《唐崖土司城遺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第7頁、第47頁.
[5] 鄒愛蓮.明清時期的誥命與敕命.北京檔案,2014年01期,第6-9頁.
[7] 咸豐縣史志辦公室,咸豐縣志(人物志)[M].民國版:卷9.
[8] 第五章 風俗習慣[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