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納米
如豆的燈光下,丹麥的安徒生伏在桌前,滿臉都是汗,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未來的信,信里的人言辭犀利地告訴他,灰姑娘不可能穿水晶鞋見王子,安徒生是個騙子,騙了小朋友們這么多年!還附上了縝密的公式推導和列式計算。安徒生左看右看看不懂,但是意思明白了。他犯了難。
童話是童話,怎么還有算術、物理題呢?
伊索迎著大太陽,搜集著寓言。他也收到一封信,從英國寄來的,英國是哪個國家?他一邊嘀咕一邊打開信,是萊斯特大學生物系的學生寄來的。信中紳士地提出了質(zhì)疑,兔語和龜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信息交流語言,他們是不可能相約賽跑的。而且動物的行為目的中有覓食、求偶、躲避天敵等,并不存在娛樂這一項,末了還有一長串他看不明白的曲線繞來繞去(這是論文的參考文獻)。
伊索停下來想著,寓言就是寓言,怎么還有生物知識呢?那手里這個狐貍吃葡萄的故事還要不要留著?
我是真心佩服萊斯特大學物理系同學的細致和對知識的深入應用,但我仍然想說,文學是文學,科學是科學,莫讓科學毀了文學的美。
我完全相信學生們的研究基于對物、生物以及童話的熱愛,他們也沒有任何破壞童話這類文學美感的惡意,更何況他們的研究確有價值,至少阻絕了女孩們穿上水晶鞋款款走向王子的白日夢。但是,這并不應該被提倡和大力吹捧。雖說各種學科之間互有交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相互促進、相互啟發(fā),但各領域之間確有其不可跨越的距離,而文學尤其是非寫實類的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距離而產(chǎn)生了獨一無二的美麗。特別是一些修辭手法,其中包含了其他學科的知識,但如果完全讓作者用嚴密的推導去證明和解釋,讀來卻味同嚼蠟。
但我并不阻止或反對人們在文字中發(fā)現(xiàn)其他學科的魅力。比如讀至“兩岸青山相對出”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說的正是物理學中“相對運動”的概念。在體會作者乘舟賞景的雅趣同時,也有一種物理知識應用的得意之情。而在物理試卷里看到“不知云與我俱東”,在地理題頭偶見“坐地日行八萬里”,也頗有人文關懷。
物理系的學生將物理與文學拉得太近,以至使童話意趣全無,他們可否聽過中國有句“童言無忌莫當真”?各類文化領域應當互相交融,但也要保持距離,解釋得通就解釋,解釋不通也別強行解釋——欺負童話的虛幻美無力反駁。
希望諸君不妨一笑了之,我可不希望安徒生老爺子刪了水晶鞋,撇了南瓜車將其變成爛俗的偶像劇,也不希望多年以后回味童話和寓言卻有種被耍的感覺。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