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董北苑”溯源

2018-02-21 09:03金紹琛
大觀 2018年1期

摘 要:董源在畫史上一般被稱作“董北苑”,但是“北苑”的原意并非代指董源。細看文獻對董源的記載,會發(fā)現(xiàn)對其官職的記載多為“后苑副使”“北苑副使”,唯獨沈括對其記載為“北苑使”,董源與北苑的關系是否來源于此?學界對于董源與北苑之間的關系一直各有說辭,無一定論,卻都指向了董源的官職。文章試在梳理董源與北苑相關記載的基礎上,探討董源與北苑之間的關系,及董源畫史形象之變遷。

關鍵詞:董源;董北苑;北苑

北苑最早與董源有關的記載是沈括《夢溪筆談》中“有北苑使董源善畫”①一語。古代畫史多因襲此說。現(xiàn)當代以來學界考證董源具體官職者罕見,涉及此問題時多含混不清,記作“北苑副使”“后苑副使”的雖最多,對“董北苑”的“北苑”由何而來卻幾乎未做解釋。吳國保、陳新在《有關董源生平幾個問題的考辯》一文里認為董源與北苑的關系爭議應肇始于《夢溪筆談》,是沈括最先在《夢溪筆談》一書里筆誤將董源的官職錯寫成了“北苑使”,給后人造成了誤會,而四百年后董源聲名大噪時距離董源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了四百年,使得后世對董源的官職“后苑”“北苑”概念不甚清晰。但此文并未對董源的官職問題進行具體論述,筆者持懷疑態(tài)度。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梳理史籍對北苑與董源的記載,詳細探討北苑與董源之間的關系。

“北苑”與董源關系展開之前,先要對“北苑”的含義進行解釋。

一、“北苑”為何

“北苑”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現(xiàn)做梳理。

(一)南唐時期

此時期“北苑”代表的是皇家宮苑。吳曾在《能改齋漫錄》里載:“李氏都于建業(yè),其苑在北,故得稱北苑。水心有清輝殿,張洎為清輝殿學士。別置一殿于內(nèi),謂之澄心堂,故李氏有澄心堂紙。其曰‘北苑茶者,是猶‘澄心堂紙耳。李氏集有《翰林學士陳喬作北苑侍宴賦詩序》曰:‘北苑,皇居之勝概也。掩映丹闕,縈回綠波。珍禽異獸充其中,修竹茂林森其后。北山蒼翠,遙臨復道之陰;南內(nèi)深嚴,近在帷宮之外。陋周王之平圃,小漢武之上林云云。而李氏亦有《御制北苑侍宴賦詩序》,其略云:‘偷閑養(yǎng)高,亦有其所。城之北有故苑焉,遇林因藪,未愧于離宮;均樂同歡,尚慚于靈沼云云。以二序觀之,因知李氏有北苑。”②從這里記載的“其苑在北,故得稱北苑”“皇居之勝概”等字眼可清楚得知,南唐的“北苑”在宮廷以北,是一處皇家別苑之所在,為一處以文化活動為主的場所。如果董源曾經(jīng)在此處任“使”,沈括將其記載為“北苑使”則無妨。

(二)北宋中后期

這時“北苑”一般多指皇家茶苑,位于建州,原為五代王氏閩國的領土,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為中主李璟所滅。此茶場是由朝廷派遣官員管理,負責造茶入貢、御貢茶事管理機構的專門場所。北苑御焙的茶焙等級極為森嚴。北苑御焙有正焙(龍焙)、內(nèi)焙、外焙和淺焙區(qū)別。龍焙焙制專供皇帝御品,內(nèi)焙焙制供皇帝賞賜皇親國戚或大臣。外涪和淺焙一般為朝廷獎賞功臣和學子等。比較出名的記載如趙汝礪的《北苑別錄》和熊蕃所著的《宣和北苑貢茶錄》,詳細記錄了北宋皇家御茶園的位置、采摘、制作茶葉的詳細方法及建安茶園的烘焙入貢方式。其他文獻多用“北苑”直接來代替建州茶,如蔡襄《端明集》里《和詩送茶寄孫之翰》一詩:“北苑靈芽天下精,要須寒過入春生。故人偏愛云腴白,佳句遙傳玉律清。衰病萬緣皆絕慮,甘香一味未忘情。封題原是山家寶,盡日虛堂試品程?!雹塾秩绮探d《鐵圍山叢談》:“建溪龍茶始江南李氏,號北苑。龍焙者,在一山之中間,其周遭則諸葉地也。居是山,號正焙。一出是山之外,則曰外焙。正焙、外焙,色香必迥殊?!窆绶矃徲?,大抵北苑絕品……”④等,不勝枚舉,始于南唐的建州茶場,到北宋成為最為重要的茶場之一。

(三)遼金時期

金代的北苑同北宋記載情況一樣,指代茶和宮廷內(nèi)宮苑地名。如元好問《中州集》里詩《陪人游北苑》:“系馬溪邊酌,啼鶯柳外聞。望長魂欲斷,愁豁酒微醺。草色明殘照,江聲入暮云。故園春已到,歸思日繽紛?!雹菁摆w秉文《滏水集》里詩《北苑寓直》:“柳外宮墻粉一圍,飛塵障面卷斜暉。瀟瀟幾點蓮塘雨,曾上詩人下直衣?!雹?/p>

遼金時期史料較少,就“北苑”二字記載而言,和董源無直接關系。

(四)元代

北苑仍然指代宮廷內(nèi)苑和茶場,如元脫脫的《宋史》里,《地理志》《食貨志》《藝文志》載北苑部分均為建州茶,而在卷二百六十七列傳第二十六趙昌言處寫了“北苑門外”⑦這個地點。但在題畫詩中,“北苑”開始變成了董源的直接代號。比如“畫成未數(shù)董北苑,王維二李相躋攀。自翁騎鯨上天后,至今玉佩聲珊珊??樟钕峦翆氝z墨,真贗紛紛誰與刪?”⑧還有“荊關復生亦退避。獨有北苑董營丘,李放出頭(地)差可耳”⑨“公廷未竟東方謔,畫史恒推北苑尊”⑩等詞句。北苑二字還與南宮一起出現(xiàn)在書畫題跋中,比如:“北苑南宮奈老何,青山依舊洛中多。相思一夜鷗波夢,稚子船頭結綠蓑?!眥11}等。

(五)明代

“北苑”詞不再有宮廷內(nèi)苑的意思,成為美術史中“董源”的代名詞,如“盧家公子稱三絕,詩妙書精畫亦工。落筆多宗董北苑,高情不減米南宮。”{12}描述董源的繪畫風格也多用“巧作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的真景,嵐色郁蒼,枝干勁挺,小樹以點綴成形,墨勢淋漓”“善畫山水,樹石幽潤,峰巒清深,得山之神氣”{13}等詞句來描述,呈現(xiàn)出來的董源形象已經(jīng)是現(xiàn)在美術史里“加工成熟”的“董源”。

二、北苑與董源

從上面的文獻可以看出,“北苑”最初的兩個概念——皇家別苑和茶場在南唐時期應該都是同時存在的。如果將董源的官職認成為“北苑使”的話,就涉及到歷代記載董源的官職并且對董源的官職沒有統(tǒng)一認識的問題。

梳理有關董源官職的記載,都不盡相同。如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記“事南唐為后苑副使”,沈括《夢溪筆談》記“江南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善畫”,陳著《本堂集》里寫“南唐后苑使”{14}等。就官職本身而言,“后苑”與“北苑”是有區(qū)別的?!霸贰弊衷凇墩f文解字》里的解釋是:“所以養(yǎng)禽獸也。從艸夗聲。”“后苑”和“后苑使”之置在韓剛先生《北宋翰林圖畫院制度淵源考》一書中已經(jīng)講述得比較清楚,“至少在兩宋及以前歷代宮廷中,主管有關宮廷繪畫事務的差遣職位‘使或‘副使兩職似均由專業(yè)畫家擔任已成為慣例,其主管的均為有關宮廷繪畫事宜的專門官署。在唐代對此還有專門的制度約束(引文已具上),這些均成為后世沿革與遵守的型范,如上文所引馬端臨《文獻統(tǒng)考·選舉志》云:‘宋太祖皇帝開寶七年,詔司天臺學生及諸司伎術工巧人,不得擬外官等”{15}。而“后苑”“與南唐一樣,宋初宮廷中亦有后苑之設……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十六之七十二、七十三條,后苑又稱為‘后苑作‘后苑造作所‘后苑作生活所等,專掌宮廷生活所需及皇族婚娶各物;后苑使為差遣名,主要責任為‘提綱后苑公事{16}……南唐‘后苑副使中的‘后苑當與宋初后苑一致,為南唐宮廷中‘專掌宮廷生活所需及皇族婚娶各物的制造的官署”{17}。此與“北苑”明顯不同,“北苑”是皇家內(nèi)苑的一處文化活動的具體場所所在,兩處雖都位于內(nèi)宮廷中,但職能是不同的。既然“北苑”與“后苑”官署并不相同,且有“江南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善畫”(沈括《夢溪筆談》)和“(董源)事南唐為后苑副使”{18}這種中主與后主時代北苑使與后苑副使官職不同、任職時間也不同的記載,互相沒有構成矛盾沖突,對董源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任職也就沒有必要過于計較其具體是何職,只需要確認董源所在的“北苑”非建州茶場即可。因而,將董源與其官職聯(lián)系到一起,稱其為“董北苑”是可以的,以官稱名本為古代文化常識,且宋代已有稱董源為“董北苑”的情況,如宋代何薳的《春渚記聞》有載:“薳家所藏二橫軸一雪山一春晴,自兵火已來,余物散盡,……東坡先生蓋常與之敘文云,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者。其畫始規(guī)摹董北苑與巨然而自出新意,筆力高簡,潤澤而有生理,出許道寧李遠輩之上”{19}等。endprint

董源的“北苑使”問題出在何處呢?宮廷內(nèi)部的“北苑”與建州茶場的“北苑”在當時而言應該是不同的,《夢溪筆談》記:“古人論茶,唯言陽羨、顧渚、天柱、蒙頂之類,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則已近乎建餅矣。建茶皆喬木,吳蜀、淮南唯從茭而已,品自居下。建茶勝處曰郝源、曾坑,其間又岔根、山頂二品尤勝,李氏時號為北苑,置使領之”{20}。這個李氏時候的“北苑”,《有關董源生平幾個問題的考辯》一文認為,當時的宋人是清楚北苑代指的內(nèi)苑還是茶場的這個問題的,因為北苑茶在北宋中后期人盡皆知之前,不會稱其為“北苑”而是建州茶場。那么沈括為什么會記載董源為“北苑使”呢?筆者認為沈括是知道這兩個“北苑”概念的區(qū)別的,而不是他出于慎重起見,對這個“北苑”采取了莫衷一是的態(tài)度。{21}董源作為一個畫家,自中主時就有在宮廷內(nèi)作畫的記載,不會將其安排到建州北苑去任職,做一個管理茶園的官職。所以沈括對董源的“北苑使”記載不可能是一個誤會。那么就只有這一種可能,董源是真真實實任過宮廷內(nèi)北苑使一職的。

三、何以元及此后畫史會以“北苑”指代“董源”

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聯(lián)系到元代繪畫發(fā)展來討論。元人在宋人的審美趣味上更往前走了一步,對董源有了新的認識,如湯垕的《畫鑒》里說:“宋畫山水,超絕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寬三人而已。嘗評之:董源得山之神奇,李成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22}這個寫作方式同郭若虛的“畫山水惟營邱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23}幾乎一樣,這也代表了董源被元代的繪畫理論家所認可。而在元代這個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下,對人格境界的追求成為了人們最主要的價值目標。元代時的繪畫就成了表現(xiàn)這個價值目標的外化形式,在繪畫中也就表現(xiàn)出抒情寫意及對山川本身的崇仰。遂作畫多以用筆墨的寫意去表現(xiàn)作畫者本身的生活情趣與喜好,比較強調(diào)從文同、蘇軾處繼承而來的文人畫理論,重視用筆,畫面以簡逸為上,追求古意,繼承了董源、巨然等的山水畫傳統(tǒng),由此董源在畫史上的地位得到了些許轉(zhuǎn)變。比如黃公望在他的《寫山水訣》里寫:“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24}“董源坡腳下多有碎石,乃畫建康山勢。董石謂之麻皮皴,坡腳先向筆畫邊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處,著色不離乎此,石著色要重”{25}等。而元人學董源卻學得不盡相同,趙孟頫早年學晉唐,中年開始學董源、李成,技法影響了后面的元四家。比如黃公望在此基礎上又發(fā)展了披麻皴,自成一家,“筆墨以天真幽淡為宗要,今所謂漸老漸熟者。若不從北苑筑基,不容易到??v橫習氣即黃子久未能斷;幽淡兩言,則趙吳興猶遜迂翁。其胸次自別也”{26}等。這是從繪畫技巧上看。

而因為元代時代的特殊性,對元代繪畫還有不同的影響。一是元代漢人知識分子地位低下,沒有辦法走入仕途,只能將自己放在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這個身份中,這是文人畫思想發(fā)展的一塊土壤。二是元代對道教的寬容政策對繪畫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蒙古對外的交流是非常多的,借著這些交流,元代統(tǒng)治者也接觸到了很多宗教,清楚認識到了宗教對于維護國家穩(wěn)定的作用。而文人畫在這個時候走向成熟,與道教在此時的盛行也有些許關系。元代設置了很多宗教職位,其中就有不少道教官職,無意識中就在國家思想里帶入了自然恬靜的意味。許多元代繪畫就非常濃重地體現(xiàn)了畫家對心靈的關注,通過筆墨、景、物去描寫自己內(nèi)心對自然的點點滴滴感受,講述自己悟道的感受。這種氣質(zhì)在元四家的繪畫里體現(xiàn)得十分深刻,在安靜的水墨世界里,無不透露著道教“順其自然”“道法自然”的觀點,這種意境體現(xiàn)在畫面上就會表現(xiàn)得非??侦`。這恰恰是董源以及后人繪畫的風格特點。

在元人之后,明人董其昌又一次更改了董源在畫史上的地位??梢哉f是由于董其昌對南北宗論的提倡,讓董源站上了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的位置。通過董其昌,董源的形象變成了目前美術史書籍里看到的樣子。現(xiàn)在被認為是董源或傳為董源作品的,有《瀟湘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夏山圖》(上海博物館藏)、《夏景山口待渡圖》(遼寧省博物館藏)、《龍宿郊民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還有一直在學術界爭論不休的《溪岸圖》(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這些作品的命名大部分是在董其昌的手上完成的。比如《瀟湘圖》被命名的故事,我們沒有辦法去考證這幅作品究竟是否是五代時所作,這幅作品當時是否被命名為《瀟湘圖》,單純從畫風上看像是董源的作品。但可以確定的是,《宣和畫譜》對董其昌為“董源”作品命名起了很大作用。董其昌對董源本身的形象和被認為是董源的作品的認定都起了關鍵作用。董源畫史形象、地位的最后確立,是在董其昌這里徹底完成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董源的畫史形象變化、北苑是如何變成董源的代名詞的脈絡已經(jīng)很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從董源到“董北苑”,并非是沈括筆誤將其記載成北苑,董源做過北苑使這個官職,在皇宮內(nèi)廷中的北苑做過掌事之職,后世將他稱為董北苑是可以的。北苑在宋代的意義也呈現(xiàn)得很清楚,北苑地名和茶的概念也并沒有混亂。值得一提的是,從北苑的本意變化到單指代董源,這其中變化的是畫史對董源的認識和他畫史地位的逐步提高。而對董源的想象,不是空穴來風,是在當時能見到的董源畫作基礎上,加以欣賞他的人內(nèi)心向往董源筆下的真山水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文人畫系統(tǒng)的確立,“水墨類王維”董源又出現(xiàn)在其中,更受到后世畫家的追捧,被放置到現(xiàn)在無以復加的崇高位置上。如此,在歷史之維中,董源被不斷抬高,不斷放大,再不是最初的董源。每個時期變化著的董源形象,也成了反映不同時期繪畫美學思想、精神變化之證據(jù)。

注釋:

①[宋]沈括.夢溪筆談[M].引自胡道靜校注《新校正夢溪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57:176.

②[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九《北苑茶》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68.

③[宋]蔡襄.《蔡襄集》卷六《和詩送茶寄孫之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11.endprint

④[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M].引自《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3:106.

⑤[金]元好問.《中州集》卷四《師拓一十二首其五》[M].北京:中華書局,1959:208.

⑥[金]趙秉文.《滏水集》卷八《北苑寓直》[M].四部叢刊景明抄本。

⑦[元]脫脫《宋史》卷二百六十七列傳第二十六《趙昌言》條:“既行,有奏昌言無嗣,鼻折山根,頗有反相,不宜遣握兵入蜀。后旬日,召宰相于北苑門曰:“昨令昌言入蜀,朕思之有所未便,且蜀賊小丑,昌言大臣未易前進。且令駐鳳翔,止遣內(nèi)侍衛(wèi)紹欽齎手書指揮軍事,亦可濟也……”北京:中華書局,1977:9197.

⑧[元]鄭元祐《僑吳集》卷二《趙松雪畫》:“詩文原文:鷗波亭前千疊山,縹緲峰巒煙靄間。既如春云多態(tài)度,復似靜女工幽嫻。老槎霜寒露刻削,崩湍雨霽聲潺湲。飛樓涌殿出林表,中有逸人相往還。風颿截溪馬載道,兼有艇子維滄灣。有時扣舷一清唱,有時談玄一破顏。吳興仙翁補天手,毫端五色春斕斒。畫成未數(shù)董北苑,王維二李相躋攀。自翁騎鯨上天后,至今玉佩聲珊珊。空令下土寶遺墨,真贗紛紛誰與刪?”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影印弘治九年刊本。

⑨[元]鄭元祐《僑吳集》卷三《黃公望山水》:“姬虞山,黃大癡,鶉衣垢面白發(fā)垂。憤投南山,或鼓袒禓。勇饑驅(qū)東閣肯為兒女資。不憚北游行萬里,歸來畫山復畫水。荊關復生亦退避。獨有北苑董營丘,李放出頭地差可耳。顏仙種術茅公山,喜得此卷開心顏。句曲千巖萬壑縱深秀,何似卷舒只在咫尺間?”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影印弘治九年刊本。

⑩[元]鄭元祐《僑吳集》卷五《題達監(jiān)司所藏柯博士秋山圖》:“風光南國典簽孫,筆底江山妙吐吞。云涌坐隅巖木動,瀑飛書屋浪花翻。危橋僅尺疑虹飲,怪石逾拳作獸蹲。可即田廬朝掛笏,只應蘿月夜窺門。林深曷致巢松鶴?谷響如聞嘯樹猿。裹飯趁墟身欲往,擔簦陟嶠手堪捫。公廷未竟東方謔,畫史恒推北苑尊。老矣玉文堂上客,悲歌一慟為招魂。”僑吳集補遺,元代珍本文集彙刊影印嘉慶鈔本。

{11}[元]顧瑛.《草堂雅集》卷三《題趙彥榮臨畫》[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12}[清]錢謙益.《列朝詩集》甲集前編第十一劉堧一首《題章東孟山水》:“盧家公子稱三絕,詩妙書精畫亦工。落筆多宗董北苑,高情不減米南宮。天低碧樹春云合,潮滿滄洲暮雨空。卻憶買船同載酒,城南山下醉東風?!?/p>

{13}[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十一《得山神氣》[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宋]陳著.《本堂集》卷四十六[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15}{16}韓剛.北宋翰林圖畫院制度淵源考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17}《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十六之72、73:3107-3108.

{18}[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三[M].引自米田水譯注《中國書畫論叢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111.

{19}[宋]何薳.《春渚紀聞》卷五雜記[M].引自《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3:76.

{20}[宋]沈括.《夢溪筆談》夢溪筆談卷二十五《雜志二》[M].引自胡道靜校注《新校正夢溪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57:249.

{21}吳國保,陳新.《有關董源生平問題的幾個考辯》:“換句話說,之所以出現(xiàn)兩個‘北苑莫衷一是的現(xiàn)象,應是蔡襄之后的后人制造的一個人為的歷史迷霧。這個迷霧產(chǎn)生于1085--1095年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建茶之美者號‘北苑茶。今建州鳳凰山,土人相傳,謂之北苑。言江南嘗置官領之,謂之北苑使?!钍蠒r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競貴之,謂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學士甌之類,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丁晉公(謂)為《北苑茶錄》云:‘北苑,地名也。今曰龍焙。又云:‘苑者,天子園囿之名。此在列郡之東隅,緣何卻名北苑? 丁亦自疑之。蓋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誤傳,自晉公實之于書,至今遂謂之北苑?!蓖瑫杏终f:“余因讀《李后主人集》有《北苑詩》及《文苑紀》,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內(nèi)園使?!薄吧蚶ā秹粝P談》之成書正值‘北苑茶‘ 爭新買寵、聲名隆盛之時,兼之又在同書中提到了董源的北苑副使身份。因而。為了慎重起見,沈括對于兩個 ‘北苑的問題采取了存疑、莫衷一是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沈括是這個歷史迷霧的制造者?!盵J].山東文學月刊,2009,(11).

{22}[元]湯垕.《古今畫鑒》宋畫條[M].引自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二卷).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898.

{23}[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一[M].引自米田水譯注《中國書畫論叢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43.

{24}[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M].引自《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59:94.

{25}[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M].引自《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59:94.

{26}[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M].引自《歷代藝術史料叢刊·書畫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1.

作者簡介:

金紹琛,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yè),中國古代美術史論方向2015級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