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永康
《PMBOK?指南》第6版(以下簡稱“第6版”)于2017年9月面世,其中文譯本也同步發(fā)布。作為讀者,我們欣喜于第6版與時俱進的布局謀篇,卻也不得不面對這一版中文譯本的一些問題。尤其是對于關鍵術語Stakeholder的翻譯問題,特別值得商榷。
Stakeholder的中文翻譯并沒有形成絕對統(tǒng)一,各行各業(yè)存在多種譯法。為了對這些譯法的使用頻率有個對比,筆者在權威的學術文獻網(wǎng)站中國知網(wǎng)(CNKI)上對各種可能的譯法進行學術文獻的關鍵詞檢索,并對檢索結果進行排序。
結果表明,中國大陸對Stakeholder最廣泛接受的譯法是“利益相關者”(14313篇),“利害關系人”(3264篇)次之,“利益相關方”(756篇)再次之。“干系人”(266篇)作為關鍵詞的文獻數(shù)量雖然并不特別出眾,但至少比“相關方”(260篇)要多。更為重要的是,含有“干系人”關鍵詞的文獻主題內(nèi)容幾乎都與項目管理相關,相關性很高,而含“相關方”關鍵詞的文獻主題內(nèi)容則非常分散,與項目管理的相關性很低。
2008年,根據(jù)中國大陸項目管理界的簡潔表達需求和用詞習慣,《PMBOK?指南》第4版中文版將Stakeholder正式譯為“干系人”,2012年第5版延續(xù)了“干系人”的譯法。
事實上,“干系人”這個術語出現(xiàn)在中國大陸的項目管理及相關行業(yè)領域,并非從《PMBOK?指南》第4版中文版才開始。從CNKI目前能夠檢索到的文獻信息來看,它最早可見于2003年的文獻。此外,早期PMP考試中文試題中就已經(jīng)采用了“干系人”譯法。《PMBOK?指南》第4版、第5版的中文版對于“干系人”的譯法使用則大大加強了“干系人”在中國大陸項目管理界的影響。經(jīng)過10年的普及推廣,該詞已經(jīng)成為事實上的項目管理行業(yè)標準術語。
如果從專業(yè)書籍的視角來看,《PMBOK?指南》第4版問世后的這10年來,無論是書名還是書中的內(nèi)容,“干系人”都已經(jīng)成為項目管理書籍的主流用詞,“相關方”則幾乎沒有在項目管理書籍里獨立出現(xiàn)過,如果出現(xiàn),也基本上是以前面加上定語的“利益相關方”形式出現(xiàn)。所以,筆者有充分理由認為,“干系人”是比“相關方”在中國大陸尤其項目管理界更廣為接受的一個術語。
綜上所述,筆者就Stakeholder的中文譯法總結一下自己的觀點。
(1)對Stakeholder翻譯為三個字還是五個字,在英文原意能夠同樣被表達的情況下,首選當然最好是更加簡潔精練的三個字。
(2)目前認為“相關方”優(yōu)于“干系人”譯法的觀點無論從文獻數(shù)據(jù)支持和中文表達語境上,還是從行業(yè)的使用習慣上,理由都比較牽強,這些理由在事實上并不成立,很難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
(3)“干系人”的譯法兼顧了英文原意和中文簡潔表達的優(yōu)點,作為項目管理術語顯得非常專業(yè),且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含義,和中國歷史文化偉人蘇東坡(源自其作《上蔡省主論放欠書》)相關聯(lián),容易被解釋和理解,理應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并積極爭取影響更多的項目管理界以外人士也來推廣使用該術語。其實對于其他行業(yè)第一次接觸“干系人”的情況,我們只需說一下該詞對應的Stakeholder,對方一般就能夠理解。而“相關方”這個詞對其他行業(yè)普遍使用“利益相關者”的情況下反而更難解釋,甚至使用不當?shù)脑挄е缕渌袠I(yè)看低項目管理行業(yè)的術語用詞水平。
(4)建議Stakeholder最好繼續(xù)采用“干系人”這個傳統(tǒng)譯法,如果不使用“干系人”,建議“利益相關者”次之(與其他行業(yè)接軌),“利益相關方”(補全核心含義)再次之,最不應該采用的恰恰是“相關方”這個被人為刪減掉“Stake”核心含義的譯法。
(5)第6版把Stakeholder這個關鍵術語的翻譯從“干系人”調(diào)整到“相關方”這個業(yè)界非常少見且并非更優(yōu)的譯法上,很難說這是與時俱進的做法。建議中國大陸項目管理同行共同重新審視該譯法,表達出集體聲音以引起PMI相關學術機構的重視,爭取在第6版中文譯本的中期修訂,或在未來第7版的中文譯本上重新回到“干系人”這一更優(yōu)的譯法上來。
當然,以上內(nèi)容只代表筆者個人的看法,此文主要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項目管理從業(yè)者對于Stakeholder譯法問題的共鳴與商榷。
王守清:“相關方”太寬泛和通俗,“干系人”則有點學術和古老。在《PMBOK?指南》第4版中文版采用后,“干系人”在項目管理界已經(jīng)被普遍接受了,但在項目管理界之外則不那么流行??傊?,Stakeholder譯成什么無所謂,關鍵是誰權威,誰采用后就會流行。
丁榮貴: 詞匯本意不在于反映修養(yǎng),而在于便于溝通,避免糾紛。我覺得還是 “利益相關方”好些,而“相關方”可作為其簡稱。至于“干系人”則可以作為回字的四種寫法,讓喜歡的人去使用吧。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刻意用科學的精確思維去解釋帶有藝術成分的概念。
汪小金: 我已經(jīng)與PMI中國花了很多時間討論Stakeholder的譯法,這里有兩點供大家參考:一是ISO標準也用“相關方”了;二是PMI中國的調(diào)查表明,PMP中也有許多人不喜歡用“干系人”(雖然他們學的是“干系人”)。
常淑茶: VUCA時代,項目利益相關方泛化,沒有一點兒利益關系的“吃瓜群眾”也可能對項目的成敗產(chǎn)生重大影響(北京最牛違建項目的拆除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些人也需要關注和管理,Stakeholder譯為“相關方”是合理的。
高 屹: 就事論事,僅針對翻譯結果來看,我認為將Stakeholder從“干系人”調(diào)整為“相關方”是合理的,因為“相關方”包含的范圍更廣,更與時俱進。其實讀者最關心的是詞語背后的準確含義,Stakeholder的特點、作用、影響、表現(xiàn)等解釋清楚了,翻譯結果才更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