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
【清】黃景仁①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fēng)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注】①黃景仁(1749~1783),清代乾隆年間詩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fù)詩名,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xiāng),年僅35歲。《雜感》作于公元1768年前后。
【表達賞析】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
A.首聯(lián)開門見山,點出本詩基調(diào):詩人無法參禪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
B.詩人慷慨悲歌的豪氣已被落魄境遇消磨殆盡,性情不再輕狂卻落得負(fù)心漢的名聲。
C.詩人認(rèn)為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讓人用白眼去看,表現(xiàn)了詩人對無能之人的蔑視。
D.詩人不相信表現(xiàn)愁思將導(dǎo)致不幸,正如春鳥秋蟲吟,他有權(quán)發(fā)出自己的不平之聲。
E.“讖”,暗示著詩人將因為此詩遭受清朝“文字獄”的迫害,印證作者的悲慘命運。
2.本詩的第六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引人深思,請賞析這一句的手法及情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