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聰惠
(寶雞高新第一中學 陜西寶雞 721006)
對于學校的學生而言,學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環(huán)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們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們的教育則會產生內耗,會形成事倍功半的狀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種層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學生的實際,和我們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們必須和家長聯(lián)系、溝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標高、實際操作方面達成共識,形成教育的合力。
帶七年級四班已經近一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很感恩我們班的家長群體,我們班的進步與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下面我就淺談一下我在家校溝通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在剛接手七年級四班的時候,我每周都會和五個家長保持電話聯(lián)系。我會把需要聯(lián)系的家長發(fā)到我們班的微信群里,讓家長有時間給我回電話。起初,我和每個家長的通話時間不會少于半個小時,有的不會少于一個小時,通話時間比較長,主要和家長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以及需要改變的方面。因為孩子剛從小學升到初中,有一些不好的習慣需要慢慢改掉,例如上課坐不住,上課愛說話,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等,僅僅指望在學校的5天時間完全改掉,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需要家長的配合。兩個月下來,我和我們班的每個孩子的家長都通過一遍電話,和家長之間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家長很樂意老師打電話和他們聊孩子,當然,打電話的內容就要靠平時的功力了,認真觀察每一個孩子,了解每一個孩子。慢慢的,家長建立起了對我足夠的信任,打電話就不用那么長時間了,有的時候也許就是一句話,“徐老師,你看著辦,我們全力配合。”
網絡平臺包括班級扣扣群,微信群,校訊通,不管是哪一種,只要大家利用好了,都可以為孩子成長助力。我主要應用的是微信平臺。我們班有項制度,叫做“語音播報”,每天晨會的時候,前一天的值日班長通過語音的形式把值日當天的上課情況,自習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值日班長寄語發(fā)到我們班家長微信群里。其目的有三個,一是鍛煉每一個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膽量,二是讓家長了解孩子每天在校表現(xiàn)情況,三是如果語音播報中聽到作業(yè)未完成中有自己孩子的名字,一周超過三次者,家長都會主動打電話與我取得聯(lián)系,無形中起到了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作用。在我做的一項調查中,家長對我們班的這項制度,給與的評價最高,他們認為這項制度可以鍛煉到自己的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讓自己的孩子成長。還記得在期中考試前一周,為了讓孩子安心備考,我暫停了一周語音播報。期中考完試的家長會上,很多家長在對班級意見一欄中,寫下了“希望可以繼續(xù)堅持語音播報”。我還利用微信平臺發(fā)一些孩子們的照片,我們班的主題班會,歌王爭霸賽,單詞拼寫比賽,班級文化建設,頒獎典禮,孩子過生日的照片這些照片會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還會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看到孩子的進步。我還會在微信平臺中發(fā)一些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些措施,讓家長看到了他們孩子的進步,所以他們會更愿意配合我工作。
很多家長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有些家長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們班的微信群,扣扣群都是家長建立的,建立之初,也有很多家長在群里聊天,發(fā)很多與孩子無關的信息,我說過幾次,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后來,我在群里定了規(guī)章制度,并且說了“狠話”,“如果家長們不遵守群規(guī),我將退出該群”,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甚至有的家長想發(fā)什么之前,都會私下征求我的意見。我們學校每周都會給家長發(fā)一些信息,有的家長起初沒有看信息的習慣,就會耽誤很多事情,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也做出了明確要求,慢慢的,我們班家長都會很及時地關注微信,校訊通上的信息。孩子第一次上初中,需要培養(yǎng)很多初中生的習慣,家長也是如此,他們也是第一次做初中生的爸爸媽媽,我們有必要培養(yǎng)他們的習慣,當他們形成習慣之后,工作做起來就會輕松很多。我們班很多家長還會主動幫我分擔一些班務,還記得上學期學校要求自行打印“海棠夕頌”資料,我們班一個家長打電話問我說,“徐老師,我可不可以多打印10套讓孩子帶過去,萬一到時候哪個孩子沒有打印呢?”就是類似的這樣的事多了,我們班的家長也變得越來越互幫互助,越來越有愛。
我想給大家先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我照例進行了英語單詞的聽寫,隨后把聽寫結果以圖片的形式發(fā)送到了我們的家長微信群里,沒一會,小花家長在群里說,“徐老師,您放心,回來我一定好好教訓她。”雖然小花這次聽寫的很不好,但我還是不太贊成小花家長“好好教訓”的做法。對于成年人,我不想給他們講大道理,因為他們比我還清楚。我想了一會,便在群里發(fā)了一個教育故事。
最近班上孩子先是惹體育老師生氣,被體育老師罰站,我正在想怎么批評他們,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又惹語文老師生氣,我已經特別生氣了,想沖過去罵他們一頓,但是我冷靜了一下,想了一下午怎么和他們說這件事!于是,新聞聯(lián)播的時候,我給他們出了一道填空題,我說,我是一個怎樣的班主任,A選項,合格的,B選項,優(yōu)秀的,結果出乎我預料的是,他們選的C,完美的,我順著他們的話順道,那看來你們都覺得我是一個完美的班主任,那你們該怎么做呢?你們在別的老師面前更要做好,別的老師對你們的評價,就是你們對我的評價!要給別的老師更高的尊重度!一件小事,雖然就這樣過去了,但我卻記憶深刻,教育應該是一場心與心的溝通,是順勢而為的引導,急不得!
看完這個教育故事,家長群里充滿了掌聲與贊美,小花的家長說,“謝謝你,徐老師,我知道該怎么做了?!睂τ诔赡耆藖碇v,大道理似乎顯得蒼白無力。比起道理,小故事似乎更有吸引力。所以,給家長們多講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成功教育小故事,不僅可以讓家長從中學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還可以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對于家校溝通來說,是一件受益無窮的事情。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孩子,明智地愛孩子乃是教育素養(yǎng),思想和感情的頂峰?!?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育是愛的延伸,愛本身就是人類最美的語言,它不論你是否有明確的承諾,都會像春風一樣潛入學生的心田。教師對學生的愛,勝過于千萬次的說教。七年級四班是我當班主任生涯中帶的第一個班,我傾注了我全部的愛。當我接到這個班的第一天起,我的心就和這個班51個孩子緊緊的連在了一起。他們表現(xiàn)的時候,我在,他們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我更應該在。我曾給我們班孩子講,“我們是師生,也是戰(zhàn)友,我們同在一條船上,要從這里駛向一個叫做“高中”的地方,在路上,我們會經歷風雨,但我們要做的,不是懼怕風雨,而是面對風雨,我們如何能緊緊相擁,群策群力,最終安全抵彼岸。”所以我們班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彼此是要一起走過三年的人,我們是一家人,必須相親相愛,必須互幫互助,大家將四班視做一個大家庭,真正將自己視做這個家庭中的一員,逐漸形成了“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觀念,因而在任何時候,只要我們面對有關集體的事,大家都會暫時放下私事,同心協(xié)力地完成它。付出必有回報,我是幸運的,孩子們感受到了我的愛,家長們看到了我對孩子們的真心付出,七四班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和諧。還記得期中考完試的家長會上,一位家長對我說,“徐老師,你就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隨便打!”我當然不會隨便打,但是,這句話讓我心里,很安慰,付出得到認可的感覺,是每個班主任都想要的吧。
當班主任近一年來,有苦有樂,但家長從沒讓我受過委屈,對我的工作給出了最大的支持。還記得在青年班主任沙龍中,吳校長說過,“只要純粹的做工作,為了孩子們好,你的真誠始終會感動到家長?!蔽蚁?,這就是家校溝通的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