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第七個學習任務群,該課程組織方式要求在真實情境下,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筆者嘗試通過以經典演講辭《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為例的三個課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演講辭的基本特征,學會演講辭的寫作,提高演講水平。
一篇引人入勝的演講辭,往往能給人帶來心靈的享受和情感的震撼。一篇優(yōu)秀的演講辭,可以讓讀者在領略精彩語言和嚴謹思維的同時,體會演講者所闡述的人生哲理,了解歷史和文化知識?!毒腿伪本┐髮W校長之演說》是一篇語言古樸典雅,結構條理分明的經典演講辭。一番擲地有聲、振聾發(fā)聵的話語,悄然推動中國歷史的車輪從黑夜走向光明。它不僅喚醒了當年的北大學子,開啟了北大的新紀元,對當下學生也極具啟發(fā)意義。文中蔡元培校長對北大學子愛之深責之切,痛心中有希望,憤怒中含激勵,力促學子們成為一代有思想、有學識、有道德的優(yōu)秀青年,擔負起力挽頹俗以振興國家的重任。教學中很容易上成北大歷史課和班會德育課,會和學生大談做人做學問的道理。此課教學如何做到既有思想性,又有語文味呢?筆者認為,教學時必須讓學生明確演講辭文體的特點,以這個綱組織教學才不至于走偏。演講時聽眾事先是沒有紙質文稿的,怎么才能讓聽眾瞬時捕捉到這些核心句呢?演講是一講而過,聽眾沒有足夠的時間理清思路,推敲字句,如何讓聽眾盡快有效的獲得核心信息,并且引起共鳴,產生理想的演講效果呢?這樣一來,演講辭條理清楚、主題集中、針對時弊、感染力強等特點就呼之欲出了。本篇也不例外,契合演講辭“三性”:針對性、邏輯性、情感性。
德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海因茨·雷德曼在《演講內容的要素》一文中指出:“在一次演講中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寧可只有一個給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五十個證人前聽后忘的思想,寧可牢牢地敲進一枚釘子,也不要松松地安上幾十個一拔即出的圖釘?!彼?,演講在乎精選主題,演講辭應有重心。與一般的就職演說思路迥異的本篇,在文本首段抓住“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這一關鍵句,從實用文的角度通過對 “今”“長斯?!薄罢垺薄案浴薄叭隆薄爸T君”“告”詞語的剖析來串接理解全文,以“三點正告”展開演說,主題明晰,演講重心直指:在內外困境中,“諸君”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北大學子?蔡校長圍繞這個核心主題,出于自身的堅定信念痛心呼告,發(fā)出了改革北大的宣言。演講的力量超乎想象,如錢理群先生而言“中國知識分子從廟堂走向民間,從官場走向象牙之塔、十字街頭,正是從蔡先生踏進北大這天開始的”。而實用文教學,要教出“實用值”,學生應學以致用,借鑒經典演說嘗試主題寫作。囿于課堂時間,筆者在課堂安排了五分鐘的主題演講辭片段寫作。設置如下活動情境:正值母校蕪湖一中100周年校慶,學生會邀請你作為學生代表,以《我心目中的蕪湖一中》為主題,寫一篇三分鐘演講稿的提綱。安排男女生各一名展示并結合演講辭的特點進行評價。從課堂寫作成果來看,學生都能較好地立足自己與母校的情結,或追溯歷史,正視當下,暢想未來;或從與自己相關的人、事入手,抒發(fā)對母校的摯愛之情,主題指向明確而集中。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曾斷言:“在這個文字越來越密集的社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讀寫技巧。”學生僅會寫演講稿是遠遠不夠的,學以致用,教師還應通過組織活動讓學生“躬行實踐”,以期真正習得技能,培養(yǎng)好口才,提高演講技巧,以備所用。在完成并修改《我心目中的蕪湖一中》主題演講稿后,筆者安排了第三課時的活動任務,開展演講比賽和組織評價活動。在此之前,師生通過觀看演講視頻后討論,已經共同制定《演講評分規(guī)則》。本次活動可按照演講內容、語言表達、形象風度、現(xiàn)場效果等標準,學生分組互評,教師適當參與并指導。學生借此不僅了解演講的基本要求,針對具體主題,鮮明完整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能真實地感受語言的力量和“入其耳、動其心”演講的魅力。活動最后再推選學生評委代表點評、參賽選手代表發(fā)表參賽感言,在評價中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整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標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強調個體學生的縱向進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在公眾場合演講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zhàn),還需以后給學生多創(chuàng)設鍛煉的機會。
精彩的演講,能使迷惘者清醒,沉淪者振作,徘徊者更堅定,觀望者毅然奮起,先行者策馬飛奔。希望教師們努力引導學生成為錦心繡口的演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