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君
【摘要】 寫人類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寫為主的文章。寫人與記事是分不開的,“人離事不活,事離人不轉(zhuǎn)”。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記事的文章著眼于記一件具體的事,落腳于事情發(fā)生的詳細過程;寫人的文章著眼于描寫人物的舉止、心理動態(tài)等,寫事是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品質(zhì)服務的。了解了寫人類文章的特點,我們才可能正確地把握這類文章的閱讀方法。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解讀人物性格特點或品質(zhì)。
【關鍵詞】 人類文章 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1-070-01
0
1. 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主旨
這類文章首先應該讀懂這件事,因為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點都是在事情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逐漸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讀懂作者所寫的事情,是理解寫人文章的關鍵一步。寫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過一件或幾件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有的是用一件事情或幾件事情來表現(xiàn)人物某些方面的特征,有的則是通過幾個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某幾個方面的特征。對于一件事的文章,我們就要幫助學生讀懂事情的來龍去脈。而對于寫了幾件事情的課文,就要求我們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把段落層次理清理順。如《植樹的牧羊人》講述了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憑借自己一雙手,幾十年如一日在貧瘠荒原頑強地種樹,最后將荒原變成綠洲的故事,表現(xiàn)出牧羊人的頑強毅力和無私大愛。
2.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
一些文章中,有些關鍵的詞句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內(nèi)心世界。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詞句的含義,以及它們在表現(xiàn)文章中心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解讀人物形象。如《蘆花蕩》中“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系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xiàn)?!斑^于自信和自尊”, 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發(fā)。這給故事的曲折發(fā)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畫埋下了伏筆。
3. 抓住人物的言行舉止,體會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
寫人類文章,是以表現(xiàn)人物為重點的,而人物的特點,除了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外,還可以通過具體描寫來展示。人物描寫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肖像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只有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如《背影》中描寫父親的外貌、動作。先寫父親的穿著,勾畫了一個大體的外貌: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這里三次突出“布”字,呼應了前文所說的慘淡家境。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忘為兒子買橘子,還要親自去買,這份深情令人感動。寫他平地走路,就用“蹣跚”,可見他肥胖體衰,步履艱難?!芭省?、“縮”、“傾”三個動詞,細膩而又簡練地寫出父親爬月臺的整個動態(tài)過程,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的艱難。充分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濃濃愛意。調(diào)動了讀者的想象力。兒子看到這一情景,想到父親這樣做完全是為了他,當然要感動得流下眼淚了。因此,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言行舉止,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zhì),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進行個性化地解讀。
4. 整體闡釋局部,局部關照整體
閱讀寫人類文章,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立足于整體去闡釋局部,從局部去觀照整體。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每一局部都與整體有著不可分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比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中,學生對王熙鳳的初步解讀幾乎都是正面的,因為每個學生關注到的僅僅是文章的一個詞、一句話,都是針對文中局部內(nèi)容的,這樣的理解有時是不完整的。這個時候,老師不要急于評價學生、給其明確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在后面的一遍遍的讀書中,在重新尋找王熙鳳的新的特點的過程匯總,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深化自己的理解。這樣就從局部重新回到了整體,對人物的解讀也就更進一步、更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