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煒
[摘要] 目的 比較不同劑量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秋水仙堿用量不同分為小劑量組50例和大劑量組50例,大劑量組給予塞來昔布+大劑量秋水仙堿治療,小劑量組給予塞來昔布+小劑量秋水仙堿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疼痛緩解時間、隨訪6個月復發(fā)次數(shù)、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結果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小劑量組隨訪6個月復發(fā)次數(shù)及治療后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低于大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劑量組治療后紅細胞沉降率(ESR)、白細胞計數(shù)(WBC)水平低于大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劑量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小劑量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恢復效果好,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 痛風性關節(jié)炎;秋水仙堿;劑量;疼痛;復發(fā)
[中圖分類號] R589.7?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5-012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colchicine on gouty arthrit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gouty arthr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dosage of colchicine into the low-dose group(50 patients) and the high-dose group(50 patients). Patients in the high-dose group were treated by celecoxib and high-dose colchicine, and patients in the low-dose group were given celecoxib and low-dose colchicine. The treatment effect, pain relief time, relapse times in the 6-month follow-up, gouty arthritis score, changes in related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times of relapse and the post-treatment gouty arthritis scores in the low-do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igh-dose group(P<0.05).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levels in the low-do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igh-dose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low-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Low-dose colchicin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in treating gouty arthritis, 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good recovery outcom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Gouty arthritis; Colchicine; Dose; Pain; Relapse
痛風性關節(jié)炎是關節(jié)炎的一種常見類型,主要因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異常等因素所致,臨床癥狀明顯,治療不及時容易引發(fā)慢性間質性腎炎或尿酸性腎結石,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秋水仙堿是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一線藥物,在臨床上有10年以上的用藥經驗[1]。但傳統(tǒng)的用藥方案劑量較大,患者容易多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影響耐受性和治療效果[2]。近幾年,有專家指出,合理減少秋水仙堿用藥劑量配合非甾體抗炎藥物依然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更少,有利于提升預后效果[3]。我院即在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用藥劑量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本研究中對不同劑量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效果和安全性進行比較,以期為優(yōu)化該病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秋水仙堿用量不同分為小劑量組50例和大劑量組50例。觀察組中男46例,女4例,年齡30~75歲,平均(45.85±8.22)歲,病程1~11年,平均(5.25±1.47)年;對照組中男47例,女3例,年齡30~75歲,平均(45.81±8.17)歲,病程1~11年,平均(5.22±1.4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常規(guī)檢查確診為痛風性關節(jié)炎;符合本研究用藥指征;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類型關節(jié)炎;有明顯骨質破壞或關節(jié)嚴重畸形者;合并其他可影響本研究結果的急慢性疾病者。
1.3 方法
大劑量組給予塞來昔布+大劑量秋水仙堿治療:塞來昔布(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20140106,國藥準字J21040072,規(guī)格:0.2 g/粒)200 mg/次,2次/d,口服;秋水仙堿(云南昊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798,規(guī)格:0.5 mg/片)負荷劑量1 mg,1 h后每隔1~2 h口服0.5 mg,24 h內總劑量<6 mg,24 h后按照1 mg/次,2次/d口服,3 d后改為每隔1~2 d口服0.5 mg的劑量維持。連續(xù)治療1周。
小劑量組給予塞來昔布+小劑量秋水仙堿治療:塞來昔布200 mg/次,2次/d,口服;秋水仙堿0.5 mg/次,2次/d,3 d后改為每隔1~2 d口服0.5 mg的劑量維持。連續(xù)治療1周。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控制飲食和飲水,飲食以低嘌呤飲食為主,飲水量不低于2.5 L/d,口服碳酸氫鈉片堿化尿液。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疼痛緩解時間、隨訪6個月復發(fā)次數(shù)、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血尿酸(UA)、紅細胞沉降率(ESR)、白細胞計數(shù)(WBC)]變化情況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4]:顯效:癥狀體征完全或基本消失,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4分;有效:癥狀體征明細改善,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5~10分;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
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5]:共包括關節(jié)疼痛(0~4分)、觸診壓痛(0~3分)、腫脹程度(0~3分)和皮膚紅暈(0~3分)4個項目,總分為13分,評分越高表示痛風性關節(jié)炎越嚴重。
相關指標檢測方法: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6 mL,其中2 mL無需抗凝和分離血清,采用尿酸酶法檢測UA含量,2 mL直接使用貝克曼庫爾特細胞計數(shù)儀進行WBC測定;2 mL抗凝后混勻放置30 min,使用MONITOR 20血沉儀測定ESR。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疼痛緩解時間、復發(fā)次數(shù)、關節(jié)炎評分比較
小劑量組隨訪6個月復發(fā)次數(shù)及治療后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低于大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UA、ESR、WBC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UA、ESR、WBC水平低于同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劑量組治療后ESR、WBC水平低于大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UA水平未見明顯差異(P>0.05)。
2.4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小劑量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大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痛風性關節(jié)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嘌呤和(或)尿酸代謝性障礙引起的關節(jié)疾病,隨著居民老齡化的加劇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該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經成為了嚴重影響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6]。臨床研究表明,痛風性關節(jié)炎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以及代謝綜合征等的發(fā)生風險,需及時進行治療[7]。
痛風性關節(jié)炎一般選擇藥物保守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堿化尿液以及大劑量秋水仙堿等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案,無法耐受者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其中,秋水仙堿是臨床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經典藥物,在抑制炎性細胞趨化、止痛等方面有顯著效果[8]。國內專家指出,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主要作用機制是與中性白細胞微管蛋白的亞單位結合影響細胞膜功能從而抑制中性白細胞趨化、黏附與吞噬作用[9];抑制磷脂酶A的活性,使得前列腺素與白三烯被單核細胞與中性細胞釋放數(shù)量下降[10];抑制局部炎性因子產生,減輕病灶局部紅腫和熱痛等炎性因子所致的癥狀[11]。大量國內研究報道也證實,秋水仙堿在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中臨床效果明確,尤其是對于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發(fā)作者在24 h內使用大劑量秋水仙堿進行治療,癥狀緩解率高達80%以上,但需要注意關節(jié)腫痛得到控制后用藥劑量要減少、用藥時間也要延遲間隔時間。另外,國內研究報道顯示,秋水仙堿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較為接近,在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一直是影響預后效果的重要問題[12]。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內研究報道認為,小劑量秋水仙堿方案可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和減少不良反應,且不會明顯影響療效[13-14]。國外學者對秋水仙堿的藥效學研究結果也顯示,秋水仙堿的血藥峰濃度達到6 ng/mL時即可產生良好的止痛效果,將傳統(tǒng)秋水仙堿大劑量方案劑量減半后血藥峰濃度曲線仍與未減半時相似,也從側面證實了小劑量秋水仙堿的確切療效[15]。我院通過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用藥方案,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在塞來昔布基礎上使用小劑量秋水仙堿,并在3 d后延長用藥間隔時間仍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小劑量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小劑量組隨訪6個月復發(fā)次數(shù)及治療后痛風性關節(jié)炎評分低于大劑量組,小劑量組治療后ESR、WBC水平低于大劑量組,也證實了小劑量秋水仙堿與大劑量秋水仙堿療效相當,不良反應更少,且在關節(jié)功能恢復、減少復發(fā)、改善炎癥狀態(tài)等方面效果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小劑量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恢復效果好,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于一云,薛愉,朱小霞,等.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藥物治療及選擇[J].上海醫(yī)藥,2015,36(11):14-18.
[2] 林杰.不同劑量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5):80-83.
[3] 王海波,崔永虹.小劑量秋水仙堿聯(lián)合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急性期的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9):62.
[4] Liu W,Sigdel KR,Wang Y,et al. High level serum procalcitonin associated gouty arthritis susceptibility:From a southern chinese Han population[J]. PLoS One,2015,10(7):e0132855.
[5] 袁艷平,李長貴.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規(guī)范化治療[J].醫(yī)學綜述,2014,20(21):3902-3905.
[6] 葉德邵,徐霞,張?zhí)m玲,等.痛風性關節(jié)炎發(fā)病的危險因素[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5,17(5):461-463.
[7] 謝蓓蓓,蘇厚恒,李光文,等.痛風性關節(jié)炎與骨關節(jié)炎的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24):4727-4730.
[8] 周喬,吳曉丹,龍武彬,等.秋水仙堿聯(lián)合依托芬那酯凝膠治療痛風的臨床研究[J].華西醫(yī)學,2016,31(3):487-490.
[9] 劉軍慧,鐘飛,韓少玲,等.秋水仙堿、苯溴馬隆膠囊聯(lián)合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非急性發(fā)作期[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39(2):71-75.
[10] 章麗和,金珍木,李素蘋.秋水仙堿對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7,46(12):154-156,164.
[11] 安加華.秋水仙堿聯(lián)合藏藥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4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7,26(8):111-112.
[12] 劉穎,李志琛,陳建斌,等.小劑量秋水仙堿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觀察[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5,40(8):652-655.
[13] 蒙龍,李娟,龍銳,等.小劑量與常規(guī)劑量秋水仙堿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4,19(6):656-662.
[14] 陸世凱.不同劑量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15(10):1700-1703.
[15] Lenski M,Scherer MA.Analysis of synovial inflammatory markers to differ infectious from gouty arthritis[J]. Clin Biochem,2014,47(1-2):49-55.
(收稿日期: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