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筆:
張大千
張大千,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內(nèi)江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伸創(chuàng)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jié)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chuàng)了新的藝術(shù)風格,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為張大千日后的特有標志。
二十世紀20年代,張善子、張大千在上海西門路西成里“大風堂”開堂收徒,傳道授藝,所有弟子們皆被稱為“大風堂門人”。它是一個有別于“長安畫派”、“海上畫派”、“京津畫派”等唯一不墨潑彩等畫法,大風堂畫派的畫風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的中國畫畫派。
和許多畫家一樣。張大千也同樣經(jīng)歷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張大千那樣廣泛吸收古人營養(yǎng)的畫家為數(shù)不多。他師古人、師近人、師萬物、師造化,達到“師心為的”的境界。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特別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也由此邁出了他繪畫的第一步。他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山人、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然而他對這些并不滿足,又向石窟藝術(shù)和民間藝術(shù)學習,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臨摹了歷代壁畫,成就輝煌。
為了考驗自己的偽古作品能否達到亂真的程度,他請黃賓虹、張蔥玉、羅振玉、吳湖帆、溥儒、陳半丁、葉恭綽等鑒賞名家及世界各國著名博物館專家們鑒定,并留下了許許多多趣聞逸事。張大千許多偽作的藝術(shù)價值及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地位較之古代名家的真品已有過之而無不及。現(xiàn)世界上許多博物館都藏有他的偽作,如華盛頓佛利爾美術(shù)館收藏有他的《來人吳中三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有他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疊嶂圖》等等。
張大千一生弟子上百,有主要影響的有:曹大鐵、謝伯子、何海霞、胡爽庵、俞致貞、劉力上、胡若思、慕凌飛、糜耕云、梁樹年、汪德祖、吳青霞等人,其中,曹大鐵是張大千弟子中繪畫水平最高的一個。
明代山水畫
代表人物:
董其昌
史上稱譽“南董北米”的南董就是董其昌,他是明代山水畫的先驅(qū)。董其昌(1555-1636),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qū)馬橋)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shè)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董其昌是中國書法史上頗有影響的大家之一,其書法風格與書學理論對后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趙孟頫嫵媚圓熟的“松雪體”稱雄書壇數(shù)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風格,獨辟蹊徑,自立一宗,亦領(lǐng)一時風騷,以致“片楮單牘,人爭寶之”,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地位十分重要。
他針對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創(chuàng)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論對后世影響很大,成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畫創(chuàng)作的主要指導思想。
本期文章由史國良口述
李榮編輯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