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
我一個朋友,家庭條件很一般,卻把日子過得很“高級”。
她嫌單位盒飯難吃,每天中午出去下館子,下午還必定訂一杯十幾塊錢的奶茶外送。和她一起出去逛街,她總會拉著我吃人氣很高、價格也很昂貴的餐廳。
和她旅游,她對景區(qū)里各式物價虛高的食物和紀念品,向來都是瀟灑地買買買。
我每次勸她花錢不要這么大手大腳,她都不服氣地斜著眼,搬出她那兩句名言,理直氣壯地開腔:“女孩子,要富養(yǎng)?!薄俺鰜硗?,就一定要開心,別太在乎錢?!?/p>
似乎我勸她適當?shù)毓?jié)約,倒是我太摳門太小氣了。
我本以為她必定家境殷實,直到有一次去她家里。她住在城郊的民房里,老舊潮濕,又窄又小,從一樓上二樓,要從一個很陡峭的樓梯爬上去。
她的奶奶穿著她高中時的校服外套,坐在家里揀菜。她問奶奶怎么不去打牌,老人家說道:這兩天輸了幾十塊錢,今天不高興去了。
我借用他們家衛(wèi)生間,奶奶不忘囑咐我,要用桶里盛的洗過拖把的水沖,別按按鈕,水一沖嘩啦啦的,浪費錢。
正是這樣節(jié)儉的老人,卻把自己靠賣菜一塊一塊攢來的積蓄,盡數(shù)交給孫女,任由孫女揮霍。
中午和她爸爸媽媽一起吃飯,她爸表態(tài),不指望她賺錢養(yǎng)家,她賺的那點工資,給自己吃穿用度就好了。
后來,那位朋友向我提起冬天上下班很冷,她準備買車,家里人也同意給她買。聽到這些,我都只能笑笑,不知道該回應(yīng)些什么。
星期天的晚上,飯菜已經(jīng)上桌,我呼喚女兒:“吃飯啦。”“等一下。”她答。
我先吃了。幾分鐘后,女兒走過來,看了一眼桌子,問:“我的飯呢?”伴隨著的是一副忿忿不滿的神情。
我心里一驚。她的表情、她的詰問,明明在告訴我:你應(yīng)該為我盛好飯的。
7歲的她有一雙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飯,為什么覺得我理所當然得替她盛飯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雖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讓孩子學(xué)會為自己負責,但是我仍然和許多母親一樣,不知不覺替孩子做得多了點。
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飯,以至于她認為盛飯這件事是媽媽應(yīng)該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反而因為今天沒給她盛飯而不滿起來。是啊,既然是媽媽應(yīng)該做的,她怎么會感激呢?
我意識到這是在助長女兒的“受之無愧感”。受之無愧感強烈的人,可能變成“白眼狼”。
我可不想將女兒養(yǎng)成白眼狼。我養(yǎng)育她是我作為母親的職責,不圖她的回報。但是,如果她長大后認為我替她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yīng)當?shù)?,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發(fā)生這些,那是我的悲劇。
于是,我告訴她,媽媽剛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飯,使你覺得為你盛飯是媽媽應(yīng)該做的。我覺得這樣很不好。從今天開始,盛飯就是你自己的事,應(yīng)該由你自己盛。
從那以后,我更加警惕,經(jīng)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內(nèi)的事情,并將一些家務(wù)分配給她,讓她承擔起家庭一員的責任;在我們勞動的時候,要求她幫忙,讓她體會我們勞動的辛苦;教導(dǎo)她表達感謝,物質(zhì)方面減少滿足,讓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東西都可以得到。
有許多父母不知不覺中在培養(yǎng)著白眼狼。
他們替孩子做得太多,今天他認為你應(yīng)該為他背書包、買手機,明天就會認為你應(yīng)該為他找工作、買車子、買房子。如果某天你給不了他想要的,可能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孩子成年后,父母已經(jīng)沒有了撫養(yǎng)義務(wù)??涩F(xiàn)實情況是,不少人結(jié)了婚,還讓爸媽背房貸。
如果你和我一樣,出身于平凡的家庭,那么你應(yīng)該很清楚,父母掙來的每一分錢,都很不容易。
當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滿頭大汗地從事體力勞作時,當父母在小小格子間里腰酸背痛地從事腦力勞動時,你一頓大餐就消費掉他們一天的薪水,真的不會有一絲絲愧疚嗎?
當父母被領(lǐng)導(dǎo)大呼小叫、被客戶呼來喝去的時候,你卻在呼朋引伴、瀟灑度日,真的不會于心不忍嗎?
當你用蘋果手機、蘋果電腦把自己全副武裝的時候,父母卻連買個10塊錢100兆的流量包都要思忖好久,最后還沒舍得買。
當你穿著一身說得出名字的品牌,一雙鞋就要幾千塊的時候,父母卻在穿著被你淘汰的舊鞋,他們不懂你說的品牌,你還笑他們落伍。
當你覺得你的知識、素養(yǎng)、視野都遠超父母,因此嫌棄父母“沒見過世面”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實,正是父母托舉著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機會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活得青春無敵,你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你身后,默默供養(yǎng)著你的父母,為了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
爸媽愛我們,愛得不容易。別再理直氣壯地消耗他們,還沒有一絲感恩的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