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銀
海安會第MSC.170(79)號決議對SOLAS公約第III章第31條——救生艇筏和救助艇(貨船附加要求)增加了1.8款,“盡管有第1.1款的要求,第IX章第1.6條定義的于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散貨船應符合第1.2款的要求”。即2006年7月1日以后建造的散貨船強制配備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對于配備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船舶,SOLAS公約第III章第31條1.2款1.2.2中要求:船舶一舷的救生筏應使用降放設備。[1]
從現(xiàn)在營運的船舶來看,除散貨船是強制要求的外,越來越多的船舶選擇配備了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所以,也就有更多的船必須配備吊放式救生筏。因該項救生設備在演習時不像救生艇那樣能夠真實操作,所以很多船員對其操作比較陌生。通過近一年的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合格證(Z02)知識更新培訓,筆者了解到很多船員對吊放式氣脹救生筏的釋放方法掌握不扎實,對單臂回轉(zhuǎn)式吊降放設備性能了解不透徹。下面就該類型的救生筏釋放方法進行詳述,對單臂回轉(zhuǎn)式吊性能符合性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與普通氣脹救生筏不同,為了保障釋放及登乘安全,吊放式救生筏從救生筏殼中引出的纜繩不僅有Painter,還有Left bowsing line、Right bowsing line、Container line和Quick release line。Painter(首纜)在此不再解釋。
Left bowsing line、Right bowsing line(左右收緊索),即為了保證人員安全地從船上登上救生筏,通過此繩索將充氣成形的救生筏拉緊貼至登乘甲板邊緣。
Container line(救生筏殼固定索)。為了防止救生筏充氣成型時,筏殼掉落砸傷水面上其他求生者,將此繩索系固在船舶上,這樣筏殼就被拉住懸在空中。
Quick release line(快速釋放索)。根據(jù)求生設備規(guī)則要求,救生筏的首纜長度應不少于10米加上從存放處到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或15米,兩者取大者。[2]現(xiàn)在船舶越來越大,首纜長度達到30米以上,為了便于快速釋放,在吊放式救生筏上增加了快速釋放索,即不通過首纜而是通過該快速釋放索來觸動充氣鋼瓶瓶頭閥使救生筏充氣成形,便于操作和節(jié)約時間。該索的長度一般控制在6米左右。
將左右收緊索和救生筏殼固定索拉出系在船舶合適的位置(此時收緊索不必系牢),如欄桿或羊角上;將吊臂旋轉(zhuǎn)至將要釋放的救生筏正上方,調(diào)整吊索使吊鉤接近救生筏;脫開救生筏的快速釋放鉤,解開系固救生筏的繩索;將救生筏上的風雨密蓋板打開,拉出救生筏吊環(huán),掛在吊鉤上,并確認吊鉤處于鎖緊位置;升吊索使救生筏升起,離開筏架一定高度(保證能夠水平旋轉(zhuǎn)至舷外即可);拉動快速釋放索,救生筏充氣成形后,適當?shù)卣{(diào)整吊索和左右收緊索,使救生筏登乘口對著登乘甲板且救生筏與登乘甲板齊平,此時將左右收緊索用力收緊系牢;人員按順序登筏,然后由筏內(nèi)人員用救生筏的屬具“小刀”割斷收緊索,拉動遙控釋放索,救生筏下降至水面;觸動吊鉤釋放裝置,救生筏即脫離吊鉤,此時再用“小刀”割斷首纜;通過劃槳或由救生艇、救助艇拖帶離開船舶。
圖1 貨船單臂回轉(zhuǎn)式吊布置圖
SOLAS公約第III章第31條“救生艇筏和救助艇”(貨船附加要求)1.5款規(guī)定:船上全部人員棄船所需配備的所有救生艇筏,應能在發(fā)出棄船信號后10分鐘內(nèi),載足額定乘員及屬具降至水面。[1](部分特殊救生艇筏除外,因此塊內(nèi)容與本文無關不再贅述。)
LSA規(guī)則第VI章6.1“降落與登乘設備”6.1.1.3款規(guī)定:降落設備不得依靠除重力或不依賴船舶動力的任何儲存機械動力以外的任何方式來降落其所配屬的處于滿載、屬具齊全狀態(tài)和輕載狀態(tài)的救生艇筏或救助艇。[2]
從以上兩條要求可以看出,貨船降落設備在釋放救生艇筏時,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即10分鐘。并且在此時間內(nèi),還不能使用船舶動力,只能依靠重力和存儲的機械動力。
目前貨船單臂回轉(zhuǎn)式吊設計為救助艇和救生筏共用吊。為了保證救助艇能夠在5分鐘內(nèi)做好降放準備,共用的降落裝置單臂回轉(zhuǎn)式吊位于兩者中間,三者基本呈一條直線布置,平時吊臂放在救助艇正上方,如圖1所示。
為了滿足上述要求,筆者根據(jù)工作經(jīng)驗和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目前貨船主流設計是:吊索上升采用人力手搖驅(qū)動,下降依靠救生筏的重力。吊臂旋轉(zhuǎn)采用液壓動力驅(qū)動,通過液壓馬達泵或人工手動泵提前將液壓油泵入一個充有氮氣氣腔的金屬容器內(nèi),俗稱“蓄能器”,如圖2所示。等到需要使用時通過控制相關液壓管路上的閥來釋放壓力驅(qū)動吊臂旋轉(zhuǎn)。[3]蓄能器的氮氣壓力和蓄能液壓壓力應根據(jù)設備說明保持相應狀態(tài)。
從圖1布置可以發(fā)現(xiàn),利用蓄能器驅(qū)動吊臂從救助艇上方旋轉(zhuǎn)至救生筏上方,將筏吊起后,在旋轉(zhuǎn)至舷外準備降放救生筏。整個過程吊臂回轉(zhuǎn)行程應為大約270度。筆者通過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目前生產(chǎn)的單臂回轉(zhuǎn)式吊蓄能器工作能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能夠保證旋轉(zhuǎn)110度的,一種是能夠保證旋轉(zhuǎn)270度的。很顯然110度的是僅僅用于救助艇或者吊放式救生筏的吊,而270度的是救助艇和救生筏共用的吊。
圖2 蓄能器充液與供油狀態(tài)
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有些單臂回轉(zhuǎn)式吊的蓄能器驅(qū)動吊臂旋轉(zhuǎn)角度無法滿足釋放要求,此項不符合主要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設備選擇問題,如僅僅用設計為救助艇的吊作為救助艇和吊放式救生筏的共用吊。此時應按要求更換蓄能器及其附屬設備,增加吊臂旋轉(zhuǎn)角度即可。另一種是平時維護保養(yǎng)中的問題,如氮氣壓力不足,平時沒有按要求檢查,液壓蓄能壓力達不到說明書指定的壓力等。此時僅僅需要加強檢查,按照要求維護保養(yǎng)即可。[3]
眾所周知,在棄船求生時,救助艇也是一種有效的救生設備。如果棄船時先釋放救助艇后釋放救生筏,此時蓄能器不會浪費任何能量,仍然可以繼續(xù)旋轉(zhuǎn)吊臂去釋放救生筏。但是此時吊鉤已降至水面,沒有動力回收吊鉤?;蛘弋敶瑔T較多時,配備兩個以上吊放式救生筏也同樣存在這樣問題,即第一個救生筏降放至水面后,同樣沒有動力回收吊鉤來釋放第二個救生筏。雖然該設備配備了手搖裝置來上升吊鉤,但是此設計僅僅是為了釋放前升起救助艇或救生筏一定范圍的高度,用手搖裝置將吊鉤從水面上升至艇甲板,時間上根本無法滿足公約要求。
有的設備說明書上給出解釋說,蓄能器為了滿足釋放多個救生筏吊臂不用來回旋轉(zhuǎn),僅僅需要在舷外某個角度,然后利用吊臂上配備的回收繩(如圖1所示),將吊鉤拉至救生筏上方,再通過繩索控制,將救生筏移至舷外釋放。[4]此建議是建立在有電力回收吊鉤的基礎上,并不能滿足LSA規(guī)則第VI章6.1“降落與登乘設備”6.1.1.3款要求的僅依靠重力或船舶動力外的任何儲存機械動力。
存在上述問題說明單臂回轉(zhuǎn)式救助艇和救生筏共用吊設計上還存在不足。從目前船舶配備的該類型的降放設備看,僅僅考慮單獨釋放救助艇或者單獨釋放一個救生筏是能夠符合公約要求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以考慮為單臂回轉(zhuǎn)式吊增設吊鉤快速回收裝置。因此時吊鉤上沒有任何負載,僅僅是將空吊鉤回收至艇甲板,所以需要的動力很小??梢栽谧兯傧渖显黾右惶鬃兯傺b置,使得通過人力手搖裝置能在很短時間內(nèi)完成吊鉤回收工作,從而能在公約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救助艇和多個救生筏釋放。[5]當救生筏較多,通過人力手搖裝置無法滿足要求時,也可以考慮將吊索的電馬達驅(qū)動變?yōu)橐簤厚R達驅(qū)動,同樣在回收吊鉤時,通過選擇變速裝置,利用更大的蓄能器提供液壓動力,來滿足公約要求。
隨著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配備越來越多,吊放式救生筏在船配備也越來越多。貨船上單臂回轉(zhuǎn)式吊作為救助艇和吊放式救生筏的降放裝置,是海上救助和棄船逃生的重要設備,也是各個港口國監(jiān)督檢查的重點。船員在平時演習過程中,要按照公約要求不使用船舶動力,看看本船上該設備是否存在不符合公約要求的地方。同時加強船員培訓,使船員真正明白其工作原理及操作程序,加強該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使其始終處于立即可用狀態(tài),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海員生命安全。
[1]1974海上人命安全公約[EB/OL].(2017-01-01)[2017-12-08].http://krcon.krs.co.kr.
[2]國際救生設備規(guī)則[EB/OL].(2017-01-01)[2017-12-08].http://krcon.krs.co.kr.
[3]韓成敏,蔣國仁.船用蓄能器的應用[J].機電設備,1998(1):16-18.
[4]盧云集.救助艇和救生筏共用吊機的使用要求[J].航海技術,2016(4):53-54.
[5]范鵬.貨船救助艇和可吊筏共用單臂吊的公約符合性研究[J].船舶標準化工程師,2016(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