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會
周口地處黃淮平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地上地下文物資源豐富。周口市博物館所藏銅鏡154枚,涵蓋了春秋戰(zhàn)國至明清各個時期,其中不乏制作精良、保存完好的銅鏡,現(xiàn)將部分漢代銅鏡介紹如下。
千秋萬歲博局鏡 原藏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2003年淮陽縣南環(huán)路M98出土。圓形,橋形紐,伏螭紋紐座。座外方框內有方折環(huán)列銘文“大樂貴富,得所好,千秋萬歲,益壽延年”。其中三邊各有4字,一邊3字加一魚紋。方格外為“LTV”博局紋間以蟠螭紋。高素卷緣。直徑11.8厘米。(圖一)
博局鏡在紐座外方框內,除“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銘外,環(huán)列吉祥銘文的較少。
尚方博局鏡 原藏淮陽縣博物館。圓形,圓紐,四葉紋紐座,座外雙線方格內十二乳釘間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銘。主紋為青龍配鳳鳥、羽人及小鳥,白虎配小禽、蟾蜍及鹿,朱雀配神獸、羽人及鹿,玄武配三小禽及羽人。外圍銘文為“尚方作竟(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浮浮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國之?!?。銘文帶外圍短斜線紋及三角鋸齒紋各一周。云氣紋緣。直徑15.9厘米。(圖二)
四神博局鏡 原藏項城市博物館。1992年項城蛤蟆寨窯場出土。圓形,圓紐,圓紐座,紐外方格內切圓形,座外雙線凹面方格內十二乳釘間以十二地支銘。主紋為八乳博局紋間以朱雀配獨角獸、玄武配奔跑狀羽人,青龍、白虎所配同一種瑞獸,似是一雌一雄。八乳皆帶雙線圓形紐座。外圍銘文為“漢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左龍右虎主四彭(旁),朱爵玄武順陰陽,八子九孫治中央,居毋白溪起長陽,家常大富宜侯王”。連續(xù)云紋緣。直徑16.4厘米。(圖三)
圖一 千秋萬歲博局鏡
圖二 尚方博局鏡
此鏡形體較大,保存完整,鑄造精良,紋飾清晰,銘書秀美,緣飾完整,可謂漢代銅鏡中的精品。
神獸博局鏡 原藏項城市博物館。1987年項城丁集派出所移交。圓形,圓紐,四葉紋紐座,座外為雙線方格和凹面方格各一個,兩方格間折繞十二乳釘間以銘文 “子孫長樂未央,宜貴昌,宜侯王”。主紋為八乳博局紋間以四組神獸,兩兩占據(jù)一方。主紋外短斜線紋與鋸齒紋各一圈。連鎖云藻紋緣。直徑18.7厘米。(圖四)
君宜官博局鏡 原藏淮陽縣博物館。圓形,圓紐,圓紐座,座外雙線方格。主紋為八乳博局紋間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除白虎配兔以外,其他三神皆配簡單植物紋飾。值得注意的是,白虎為半躺狀,這在四神鏡中是很少見的。外圍銘文為“照面目,身萬全,像衣服,好可觀,君宜官佚,葆子孫,俌四旁(方)”。外圍短斜線紋,寬云紋緣。直徑11.9厘米。(圖五)
四乳四神鏡 原藏周口市關帝廟民俗博物館。圓形,圓紐,圓紐座,座外雙線圓圈內向內均勻伸出八組云紋,八乳分布其間。主紋為四個帶內飾短斜線雙圈座的乳釘紋間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外圍銘文“新有善銅出丹陽,取之為竟青”。銘文不完整。邊緣紋飾為禽獸與幾何形紋相間環(huán)繞。直徑14厘米。(圖六)
從這面鏡子中可以看出線條式的主紋已呈模式化,圖文簡單而注重邊緣紋飾的裝飾效果。
家常富貴鏡 原藏鄲城縣博物館。1976年從鄲城縣土產公司揀選。圓形,圓紐,圓紐座,座外雙線圓圈帶間以一周短斜線紋,圈外四枚乳釘間以“家常富貴”四字銘文,每字兩側有卷云紋。素緣。直徑8厘米。(圖七)
圖三 四神博局鏡
圖四 神獸博局鏡
圖五 君宜官博局鏡
圖六 四乳四神鏡
圖七 家常富貴鏡
神獸四乳鏡 原藏商水縣文物管理所。1988年商水縣文化館移交。圓形,圓紐,圓紐座,座外與短斜線紋帶之間有簡單紋飾,兩圈短斜線紋之間的主紋為四乳與二龍、二虎相間環(huán)繞,二龍二虎兩兩相對。邊緣紋為三角鋸齒紋及云紋。直徑11.8厘米。(圖八)
上方三獸紋鏡 原藏商水縣文物管理所。1992年商水縣淀粉廠M32出土。圓形,圓紐,圓紐座,座外三獸繞紐,其中兩獸相對而視,另一獸位于此二獸尾部。外圍銘文為“上方作竟自有紀,除去不羊宜古兮”。其外短斜線紋、鋸齒紋及波狀紋各一周。直徑11厘米。(圖九)
雙虎鏡 原藏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2001年商水縣黃寨呂墓墳M9出土。圓形,圓紐,圓紐座。淺浮雕式二虎夾紐做瞠目張口對峙狀。其外兩周短斜線紋及波狀紋一周。素緣。直徑8.2厘米。(圖十)
昭明鏡 原藏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項城市出土。圓形,圓紐,圓紐座。座外一周內向十二連弧紋。兩周短斜線紋帶之間有銘文“內清以昭明光日月”,每兩字之間夾一“而”字,銘文字體方正,多簡筆字。字句不完整。直徑9厘米。(圖十一)
此型鏡連弧紋為十二個,與一般八個的不同。
圖八 神獸四乳鏡
圖九 上方三獸紋鏡
圖十 雙虎鏡
圖十一 昭明鏡
四乳草葉紋鏡 原藏扶溝縣博物館。1984年扶溝縣文化館移交。圓形,圓紐,紐外雙線大方格,方格內四角各飾一乳釘,四乳間銘文為“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每邊各兩字。主紋為博局紋間以單層草葉紋。內向十六連弧紋緣。直徑11厘米。(圖十二)
圖十二 四乳草葉紋鏡
百乳鏡 原藏扶溝縣博物館。1984年扶溝縣文化館移交。圓形,圓紐,并蒂連珠紋紐座,座外內向十六連弧紋,兩周短斜線紋之間四枚乳釘紋劃分出四區(qū),每區(qū)有五枚凸起的乳釘紋。內向十六連弧緣。直徑11厘米。(圖十三)
圖十三 百乳鏡
上述銅鏡在形制和紋飾上,都反映了漢代銅鏡的藝術風格和鑄造特點,為研究周口地區(qū)漢代的經濟文化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