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冠青
一、成為香港人
應表姐邀請,我踏上香港這片美麗富饒而又歷盡滄桑的土地,到表姐家里去做客。
表姐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香港定居的。表姐成為香港人完全是歷史的安排。60年代后期,表姐當教師的父母成了黑幫分子,被掃地出門,回鄉(xiāng)接受批斗和改造。那一年表姐剛剛初中畢業(yè)。品學兼優(yōu)的表姐本來可以一路走進高等學府的,但她永遠離開了學校,過早地走上了社會。最初她在農村老家做些刻寫、縫紉之類的臨時工,努力用她稚嫩的肩膀艱難地挑起撫育弟弟們的重擔。
和那個時代許多被強行中斷學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一樣,表姐原指望熬過幾年之后重返校園重續(xù)大學夢,然而年復一年,陰霾依舊密布,家境依舊窘迫,表姐終于悲哀地發(fā)現(xiàn)大學夢已經離她越來越遠。也許是為了力挽狂瀾于家庭危難之中,當有人為表姐和一個回鄉(xiāng)相親的香港青年牽線搭橋之后,表姐不再猶豫,遠嫁香港。
表姐到了香港才發(fā)現(xiàn)這片土地并不是滿地黃金,表姐夫只是個開公交車的打工仔,和寡母辛苦勞作相依為命。但表姐還是和表姐夫同舟共濟,在香港努力開拓自己的生活天地。那時香港的服裝業(yè)正在起飛,需要大批員工,心靈手巧的表姐很快在服裝廠找到了一份工作。兩口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快節(jié)儉,“一心一意打拼往前沖”。
當然,表姐時時惦念著在老家受苦受難的父母和弟弟們。在善良的表姐夫的支持下,表姐時不時寄錢回來接濟娘家。當時老家的消費水平很低,物價也不高,她娘家用這些錢,在原來破舊狹小的老屋旁,蓋起了一座在當時算是頗為氣派的大房子,并為她的兩個弟弟成了家立了業(yè)。這使得鄉(xiāng)人們頓時對表姐刮目相看,欣羨他家姑娘嫁了個有錢的香港客。但是有誰清楚,這一分一厘背后是表姐兩口子多少的汗水!
為了娘家,也為了夫家,表姐確實是非常勤勉地工作著。她的勤勉和能干也使她得到了晉升。當她被擢升為服裝廠的車間管理員后,收入也增加了。幾年之后他們有了一定積蓄,居然在新界買了一套房子。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對于打工族來說,這是個極不容易做到的事,但是表姐他們終于做到了!這時,表姐的孩子也漸漸長大并相繼考上了大學,大女兒在新加坡讀商科,二女兒在香港中文大學讀醫(yī)科,小兒子也在新加坡讀預科。然后昂貴的學費使表姐夫婦投入到更加辛苦的勞作中。
祖國改革開放后,國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寬松的政策、低廉的勞動力以及充滿誘惑力的廣闊消費市場,使香港的服裝業(yè)紛紛轉戰(zhàn)內地,香港本地的許多服裝廠在戰(zhàn)略轉移中相繼關停。表姐不幸在這場變革中成了“下崗女工”。為了尋求出路,在已經發(fā)家致富的弟弟們的鼓勵下,表姐終于擋不住誘惑,決心回老家辦廠。為了籌措資金,表姐夫婦倆賣掉了那套房子,搬到公房去住,然后回到老家招兵買馬掛牌開業(yè)。這時是1993年。
然而,這個以表姐為總經理、以香港一套昂貴的房子為代價的童裝制作公司,在其生產的第一批產品受到服裝批發(fā)商青睞后不久,就因為服裝市場的飽和受到嚴重沖擊,以致產品大量積壓,不得不停產。如此折騰一番,表姐非但分厘未賺還虧空大筆,耗費的大量心血和精力更是無從計算。
回到香港后,表姐再也沒有信心重整旗鼓。她用抽回來的剩余資金為表姐夫買了一輛的士,使表姐夫的工作更加靈活,收入也更加有保證。表姐自己則退隱在家,一心一意當好太太。我到香港的那幾天,表姐除了陪我參觀游覽之外,就是趴在縫紉機旁“嗒嗒嗒”地忙個不停。她說,她過些日子要去新加坡看望女兒,得為兩邊的兒女趕做些衣服,要知道,表姐孩子們的衣服全是她自己做的,孩子上了大學也是如此;還有后天夫妻倆得去參加一個婚宴,也得趕做兩件體面點的服裝。她拿出一套西裝掛在門上讓我欣賞,說這是剛剛做好的表姐夫的禮服。我仔細一打量,做得棱是棱角是角的,非常規(guī)整地道,內袋上連牌子都縫得十分精致,和商店里擺的名牌西裝簡直不分上下,不由得嘖嘖稱贊。表姐得意地說,用的是深水埗買來的邊角料,做出來價格不到店里賣的1/10,穿出去也一樣好看,對嗎?我連連點頭。她又說,咱不會掙錢,但會省錢,省出來的錢不等于掙的嗎?
說實在的,表姐現(xiàn)在的日子還不算寬裕,甚至可以說負擔還是比較重。家里只有一雙掙錢的手,要贍養(yǎng)全家六口人,其中三個還是要花大錢的大學生,特別是學醫(yī)的費用更高,所以表姐還得過一段苦日子。她在老家的弟弟們現(xiàn)在日子都過得比她好,有時還反過來寄錢救濟她的孩子們。但是大家都說表姐的后半輩子肯定享福。香港是個重學歷的社會,有高等院校畢業(yè)文憑或學位的人月薪要比一般的“打工仔”高出三四倍甚至更多,而且還有住房津貼,這在這個高房租、高消費的商業(yè)都市里是十分讓人眼熱的。難怪那一天香港書法家秦先生來表姐家看我,得悉表姐的幾個孩子都在讀大學,其中一個還是學醫(yī)的,馬上對我說,你表姐以后的日子好過了!
是的,表姐苦了半輩子,也應該過上好日子了。表姐一家都是香港極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和600多萬香港人一道,用勤勞的兩手,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生活,也創(chuàng)造了香港今天的繁榮。表姐常常羨慕我的學歷和工作環(huán)境,她說香港的大學教授是待遇最優(yōu)厚的職業(yè)之一,月薪起碼在5萬港元以上。她最遺憾的是這輩子再也圓不了大學夢。但我以為這恰恰是值得表姐驕傲的,一對沒上過大學的普通夫婦,在香港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里卻培養(yǎng)了三個學有所成的兒女!
我相信,香港有知識的下一代,能理解父母一輩的艱辛與操勞,用自己的知識和勞動,讓自己父母親的后半輩子過得好一點,活得輕松些,也讓香港的明天更加繁榮昌盛。
二、表姐的“雜燴湯”
還在泉州時表哥就常對我說,香港表姐家炒菜不放味精,也不放許多鹽,菜淡得吃不下。這一回到了香港,我才有了切身體驗。
那一天,表姐把我們一行人接進門,讓我們洗一洗,然后端出一大砂鍋湯請我們喝。這湯其實就是雜燴湯,湯里有魚頭、馬鈴薯塊、木瓜塊、花生、大豆、瘦肉、紅棗、枸杞等等,還有一種纖維很粗的青菜。表姐熱情地勸我們多喝點,讓我們把勺子探深下去把東西撈出來吃,并且說,她不放味精,也不放油,味道是天然的,只放了一點點鹽,很有營養(yǎng)的。說實在的,從食品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說,放了這么多東西的這種雜燴湯確實營養(yǎng)很豐盛很全面,而且我在家里口味就很淡,不喜歡吃得太咸,所以這種清淡而時鮮的湯倒挺合我的口味,我一下就喝了三小碗。坐在我旁邊的表侄女更絕,居然喝了五小碗,還一直嚷嚷好喝。只有表哥邊喝邊皺眉,嘴里小聲叨叨著:沒味沒素,七煮八煮……endprint
表姐才不管她弟弟的臉部表情,還一直“教導”他說,吃得太咸太油會影響健康,還是天然食品天然味道有益健康。住在表姐家的這些日子里,表姐燉了好幾次這種雜燴湯給我們喝,飯則是一種香噴噴的紅米飯,這種紅米飯我小時候吃過,如今已很少見了。我想,香港人吃這樣的飯菜,除了營養(yǎng)學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做起來省時間。香港人工作時間長,生活節(jié)奏快,沒工夫對三頓飯菜精烹細煮,回到家把所有東西洗凈放一鍋燉了,既保證了營養(yǎng)又節(jié)省了好幾道工序。而且,吃菜帶喝湯,吃起來也快。相比之下,我們泉州人有時一頓飯煮起來好幾個菜好幾道湯,邊吃邊聊,吃了好久,吃完了還剩好些菜,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食物。
也許正因為表姐家十分注意飲食健康,所以他們家的人身體都挺好。表姐的婆婆那年已經82歲,眼不花,耳不聾,煮飯洗衣做個不停,手腳還十分麻利。傷風感冒從不吃藥,喝喝水過幾天就好了。
三、籠屋、公房和陽明山莊
香港人的居住條件差別很大。最低級的是籠屋,這是某些業(yè)主出租給無家可歸的打工仔居住的。籠屋即床位住房,像學生宿舍一樣,一間房間里擺了好幾架雙層床,每個人租住一個床位,一應日雜用品均放在這個床位里。為了保障安全,有的業(yè)主還在每個床位外圍上鐵絲網,鐵絲門可以上鎖。這種床位住房密不透風,可以想見,在香港酷熱的夏天里,住在籠屋中的人會是怎樣一種汗流浹背的模樣!
還有一種是公房,那是香港當局投資建造后租給香港市民住的。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又買不起昂貴私房的香港市民一般都申請租住這種公房,但是得排隊等待安排。香港人越來越多,有的得排隊等上好幾個年頭,甚至遙遙無期。表姐家租住的就是這種公房。
表姐是1987年申請的。當局對她說,如果申請的是港島九龍的公房,那還得耐心等待;如果是新界沙田一帶的,很快就可以得到。那時沙田一帶正在開發(fā)發(fā)展,港島九龍已經人滿為患,所以當局也希望疏散一些人到沙田一帶去。急需住房的表姐很快就同意申請沙田的公房,并于第二年得到住房搬了進去。表姐很慶幸當時的決策實在是英明正確。沙田是新區(qū),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沒有什么污染,設施又很現(xiàn)代化。站在表姐家的陽臺上往外看,真是風景這邊獨好,讓人心曠神怡。
表姐的住房在一棟29層高公寓樓的24層,60平方米左右。一個廳一個陽臺,廳里隔出一個廚房,陽臺上隔出一個衛(wèi)生間。表姐家住進來后,又用櫥子在廳里隔出一間臥室,給他們夫婦倆用;在陽臺上隔出另一間臥室,給老奶奶和孩子們用。由于空間小,除了通向外面樓道的房門外,所有的門全被卸掉,換上能推能拉輕便靈活像折扇那樣的塑料折疊門。表姐的臥室里面堆滿了雜物,一進門就得往床上爬,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老奶奶的臥室里只有一張雙層床,原是老奶奶和表姐的女兒們睡的。幸好表姐的女兒們都上大學去了,住校。幾天后表哥從表嫂的親戚家過來住,我正擔心沒地方,沒想到從老奶奶的床下又拉出一張床來,給表侄女睡。盡管空間如此狹窄,表姐卻很知足。香港寸土寸金,能有這么一套公房租住,周圍生活設施又很方便,還有小學和中學,他們很滿意了。
香港還有一種住房形式就是有錢人能買得起的私房。私房又分一般住家用房和別墅兩種。我有個大學同學住在陽明山莊,聽表姐說,那地方是富人區(qū),許多外交官、大公司老板都住在那兒,戒備森嚴。房子建在山上,離沙田很遠,很不好找。我那大學同學是個富商,剛生了個女兒,正在坐月子,在電話中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去她家玩。雖然表姐力勸我不要去,但這是我十幾年沒見面的老同學,人家又剛生孩子,我理應去看看她。表姐拗不過,只好帶我去。倒了好幾次車,問了好多人,爬了好久的山,我們才氣喘吁吁地找到陽明山莊17棟樓。山上果然十分現(xiàn)代化,高級酒店、網球場、游泳池、電話亭、花園、草坪……設施一應俱全。
到了我同學家,一進門就看到一個大客廳,有五六十平方米,十分豪華氣派。我同學笑吟吟地走出來請我們入座,說她先生到內地出差去了,否則會開車來接我們,不會讓我們找得這么辛苦。說起這兒嚴格的管理,她說,當然要嚴格了,一個月光物業(yè)管理費就得交8000多元??!從同學家里出來后,表姐直咋舌。是啊,有一套三四百平方米的豪華私宅,一輛私家車,每月還得交8000多元物業(yè)管理費,這確實是香港普通打工人家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責任編輯 陳美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