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敏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與發(fā)展,我國教育體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積極采取“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一項潮流。故此,著重探究了小學英語教學中采取“導學—自學—互學”的對策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
毋庸置疑,新課改下小學教育一改傳統(tǒng)模式,積極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與牢籠,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而“導學—自學—互學”作為新課改的產(chǎn)物,其目的以培養(yǎng)全能型人才、打造高效課堂為主。其中在“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均是課堂學習中不容忽視的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能真正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一、“導學—自學—互學”模式的概述及其價值意義
從理論上分析,導學是針對教師而言的,小學英語教師需要發(fā)揮主導、導問的作用;自學則是針對學生而言的,主要是指在小學英語教師的幫助下對知識進行學習,自我分析、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互學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方式,通過溝通可以啟發(fā)心智,并且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與水平。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導學—自學—互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且該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為基礎,在“導學—自學—互學”模式中,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并確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自主分析與探索,并最后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溝通,得出正確的答案。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導學—自學—互學”模式能夠減少英語教師的“教”,提高學生的“學”,并且能夠一改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另外該模式以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為主,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也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自學—互學”的方法
(一)課前下發(fā)導學方案,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
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前提前下放導學方案,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有所了解,并且能夠在自學過程中帶著問題去思考,這樣一來,可以讓小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內容進行重視,并且還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帶著問題學習,效果顯著。其中在預習中,英語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將自己不理解,或者已經(jīng)理解,但是卻不熟悉的內容進行標注,在課堂中加以關注與重視,這樣才可以真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加深印象。
(二)加強合作交流
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導學—自學—互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形成了以小組為主的學習模式,利用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不理解的內容進行交流,從而解決問題,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但是為從根本上保證課堂紀律,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fā):第一是大多數(shù)學生所具備的特點是讓別人關注自己的觀點,并且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缺乏對事物的認識,所以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并且要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與思想。第二是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并且要關注每一個小組討論的情況,保證英語教師可以參與其中,但是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英語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小組成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找到合適的位置。
(三)設置情景教學把握課堂節(jié)奏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分析,課堂教學是有一定要求的,英語教師也無法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要求,但是為從根本上把握課堂節(jié)奏,發(fā)揮出“導學—自學—互學”的作用與價值,英語教師則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耳、腦、口,讓學生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另外,英語教師需要將教材的內容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加以呈現(xiàn),要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因學習而學習的不良現(xiàn)象。英語教師還要認識到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在課堂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對此可以運用情景教學的方式,真正拓寬學生的思路,也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做好評價工作
在完成導學、自學以及互學之后,英語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評價工作,尤其在進行課堂檢測之后,英語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所了解,也明白了小學生在學習中哪一部分是弱點,哪一部分掌握得比較好,在此基礎上,英語教師要對學生自學以及互學的情況進行簡單評價,并且要進行鼓勵與表揚,這樣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采取“導學—自學—互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符合當前教學需求,且“導學—自學—互學”可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鮑燕輝.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3):118-119.
[2]陳晨.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研究(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5):172-175.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