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二、梳理本文情感脈絡,全面把握本文思想內容。
三、探討王羲之的生命觀,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疏通文意,梳理情感脈絡,探討王羲之的生命觀,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難點】體悟作者的心路歷程,引導學生對生死這一問題進行積極探討。
【教學關鍵】本文是我國文學史上一篇立意深遠、文筆清新自然的優(yōu)美散文。因此,在疏通文意后要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心路歷程,積極探討王羲之的生命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方法】教師導讀,學生品讀,師生互動, 學生討論,以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讀《牡丹亭》,讀到杜麗娘的兩句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時候,竟生出些許惆悵。是啊,良辰不再,美景已逝,一片好的心情難以尋覓,令人快樂的往事已如云煙,怎不令人黯然神傷?我聽鄧麗君唱“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的時候,竟自默默流淚。其實,杜麗娘之嘆,鄧麗君所唱之傷,早在東晉時代的王羲之的散文名篇《蘭亭集序》里就已經有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蘭亭集序》。(板書課題“蘭亭集序”,作者“王羲之”,簡介王羲之。)
二、教師導讀課文
三、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對照課后注釋和借助工具書,能流暢翻譯文本。
四、基礎檢測
抽查五名學生翻譯下列句子的情況。
1.引以為流觴曲水 考查點:省略句式,古今異義。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2.所以游目騁懷 考查點:固定格式?!八浴痹诖颂幨恰敖枰浴薄坝脕怼钡囊馑迹送?,根據不同的語境,可以是“的原因”“的根據”“的方法”等等。
3.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考查點:“之”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與”的意義。
4.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考查點:考查“以”的意義和用法;考查“興”的意義。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者將“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強調,“以”是十八個虛詞中意義和用法十分特殊的兩個虛詞之一,“以”即使同時可以解釋為“因”和“因為”,用法也有可能完全不同,這是因為雖然都解釋為“因”和“因為”,但詞性可能完全不同,詞性不同,用法必然不同。在這里,陳老師給大家交代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以”管住一個詞或一個名詞短語,“以”就是介詞;如果“以”管住一個完整的句子,“以”必然是連詞。由此看來,“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中的“以”是介詞,而“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中的“以”是連詞。
5.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考查點:考查介詞結構后置。這個句子,如果學生不假思索,很可能翻譯成一個被動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這個句子如果去掉“有”字,可以翻譯為被動句,保留“有”字,則句子中的“于”就要翻譯為“對”。
五、學生齊讀課文
讀的時候找出反映作者情感脈絡的三個詞。
六、要求學生梳理情感脈絡
明確:樂——痛——悲
教師板書:
良辰 美景 賞心 樂事
七、學生齊讀第一、第二自然段
提問:文段中哪些句子突出“良辰”?哪些句子突出“美景”?哪些句子突出“樂事”?哪些句子突出“賞心”?
明確:良辰(“暮春之初”)。這為什么是良辰呢?和早春相比,少了料峭的寒意,和夏季相比,沒有炙烤人的炎熱。美景(“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樂事(一觴一詠)。喝點酒,作點詩,這既是高雅的生活,也是快樂的生活。賞心(“亦足以暢敘幽情”“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八、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教師過渡:真是樂極生悲啊,作者樂之后,產生了怎樣的人生之痛呢?提問:大家能將人生之痛的四個原因說出來嗎?(教師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一個學生只回答其中一個原因)。
明確: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人生短促。有人說,人生如暮春之草,這人生夠短了,短到只有個把月;有人說,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這人生就更短了,短到只有一個白天;有人說,譬若朝露,去日苦多,這人生太短了,短到只有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猶如太陽照耀下的朝露,一會兒就沒了;不過論述人生之短促,最高妙的還是王羲之,他說人生多短啊,短到抬頭間就是一世,你看,俯仰之間,一生就過去了,雖是夸張,但不能不讓人產生人生短促之感。小沈陽說,這眼睛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了;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說的還是人生短促。陳老師對人生短促的感觸頗深,二十五年前,我的學生喊我“哥哥”,后來啊,喊我“伯伯”,現在,我的學生在大作文里面居然喊我“陳軍爺爺”,人生短促,豈不痛哉?古今一理。(板書:俯仰)
2.情隨事遷。你曾經牽腸掛肚的人,你曾經樂此不疲地去做的事,你曾經愛不釋手的物品,你曾經對之流連忘返的景色,卻因為時光的殘忍,你不再對這些感興趣,你徹底厭倦了,猶如童年的那枚陀螺,它被棄置在了墻角,默默地呆著。人生本已短暫,就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之中,卻又要發(fā)生一場場情變,豈不痛哉?(板書:情遷)
3.俯仰之間,已為陳跡。那個人你依然牽掛,但伊人渺渺;那件事,你銘刻五內,但將不再發(fā)生;那件你眷戀的物品或許不在你身邊了;那處美麗的風景,你欣賞過一次,卻再也走不到那迷人的勝地,美好的時光,轉瞬已為陳跡:豈不痛哉?(板書:陳跡)
4.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其實,人生短促也罷,審美注意五分鐘也罷,美好的時光不能長久留存也罷,這都是人生之小痛,人生的大痛是什么呢?就是我們剛才大家回答的:誰也逃不脫消亡的命運。雖說,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但誰愿意去死呢?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但畢竟誰都會死去,豈不痛哉?但是,我們能永久去痛嗎?我們必須自我解脫,自我超越。王羲之超越了自我嗎?請讀最后一段。(板書:消亡)
九、學生齊讀最后一段
提問:表現王羲之的生死觀(生命觀)的句子是哪一句或哪幾句?
明確:固知一生死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板書:生死有異,彭殤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王羲之的生命觀究竟是什么,王羲之的生命觀給我們以哪些啟示。學生拿出紙片,寫王羲之的生命觀是什么,王羲之的生命觀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教師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探討成果,并相機誘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生命觀。教師盡可能多讓學生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對于特別精彩的語段,教師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并要全班同學用掌聲鼓勵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學生。教師小結:既然生死不同,彭殤有別,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我們在活著的時候就得好好地活著,精彩地活著,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和廣度。古人講立言、立德和立功,立言,留下著作、思想和藝術成果,王羲之做到了,他留下了《蘭亭集序》,留下了不朽的書法藝術;立德,留下美德,萬人傳頌;立功,立下不朽功勛,彪炳千秋,讓我們朝著這三個方向努力吧。
十、教師展示自己的生命觀,激勵學生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其實,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只不過,上帝偏愛我,他咬了我三口,第一口,讓我現在的身材如此短小精悍;第二口,在我未滿一歲的時候,一場炭火將我烤得面目全非;第三口,我在號稱澧縣的青藏高原太青山脈的崇山峻嶺中進行家訪的時候,摔得半死。但我從來沒有沉淪,請聽他的人生宣言(幻燈片):
即使翅膀被折斷了,我已經不是飛鳥,但我爬,也要爬到高山之巔,去看藍藍的月亮;即使所有的星星隕落了,我也沒了燈盞,但我必須將心點燃,讓我的學生感覺到有光明、有熱力、有溫暖。既然來過,我就得步履鏗鏘;我會不屈、堅強。
附板:書設計
[作者通聯:湖南澧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