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一天我?guī)е鴥鹤尤V場玩,看見沙堡氣墊剛剛展開,里面還沒有其他小朋友,我趕緊給老板交了兩塊錢,讓兒子獨自在里面玩沙子。
不多久,又來了一位小朋友,也來玩沙子,我心里頓時緊張起來,擔心兒子不讓他玩——
果然,兒子把沙堡里他能看上眼的玩具都拿到了自己身邊,小推車、小鏟子、小桶等,幾乎一樣不落,都被兒子視為自己的,不讓別人玩。
我好說歹說,才從兒子霸占的玩具堆里要出一把小鏟子送給人家玩。兒子這么霸道,一直是我的尷尬。
沒一會兒,又有一個小朋友進了沙堡,也四處找玩具。兒子依然態(tài)度強硬:“都是我的,不給!”這下不僅我尷尬,沙堡的老板也不干了——玩具全被一個孩子霸占,他生意還怎么做???
為了不影響老板做生意,我只好把兒子從沙堡里抱出來,再找其他項目玩。走到“涂色”游戲項目前,兒子看一位小朋友正拿著畫筆涂石膏像,被吸引住了,眼饞地看。我好緊張:這是又要與人爭搶的架勢啊!
為了不讓兒子跟人家搶東西,我打算也買個石膏像讓兒子涂顏色??慑X還沒掏出來,兒子還沒上手去搶,那個正在涂顏色的小朋友抽出一支畫筆遞給了兒子,非常友好地說:“給你玩。”
兒子興高采烈地接過畫筆,正不知接下來該干什么,那個小朋友又把眼前的顏料向兒子面前推了推,說:“咱們一起玩吧!”
只是兒子不太識趣,人家給了畫筆,又給了顏料,他卻蹬鼻子上臉,又把石膏像拉到了自己面前,也爭成了“自己的”才罷休。而石膏像原來“物權(quán)”的擁有者并沒有氣惱,而是很大方地與兒子一起涂起了顏色。
我忽然被別人家孩子不爭不搶,能給予、愿分享的大度行為震撼了,就跟那位小朋友的家長說:“你家孩子真大方??!我家孩子除了爭就是跟人家搶,一點教養(yǎng)都沒有。你是如何把孩子教育得這么好的?”
那位家長便跟我閑聊起來,說:“起初我家孩子也是好跟人家爭玩具,只是最近才變的,不但不與人爭,還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隨后,這位家長跟我詳細講述了孩子的變化過程——
起先,孩子在家里玩玩具,大家總覺得孩子有玩具玩就行了,不需要大人再去照顧參與,所以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大人就玩手機,就是孩子玩孩子的,大人玩大人的。當孩子總是沉浸在孤獨的玩耍情景中時,玩具自然就是他心目中獨有獨享的物品。出了家門,到了外面,孩子依然會認為“所有玩具都是我的”,如果別人想拿走,他很自然地就會跟別人爭搶。換句話說,孩子認為“玩具都是我的”,這種意識源于家長沒有參與孩子的居家游戲——孩子總是一個人玩,時間久了,他不但認為所有的玩具都是他的,就算是整個天下,也都是他的!
當這位家長意識到孩子爭搶東西的原因之后,立即做出了改變:當孩子玩玩具時,他不再自己玩手機,而是參與到孩子的游戲中,跟孩子一起玩積木、滾球球……
當家長成為孩子游戲的參與者,成為孩子的玩伴之后,孩子漸漸地不再視玩具為自己所獨有,而是當作與別人共有的東西。當孩子腦海里形成了玩具共有的意識之后,“物權(quán)”意識就會淡化,走出家門,再遇到游戲玩具時,共有、分享的意識就會取代原來的獨自霸占,而分享又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快樂,讓這種共有、分享的意識在他腦海里進一步強化。
這位家長的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反思以往,我確實很少跟兒子一起玩玩具,原來,是我的問題啊。我決定,也像那位父親一樣,改變自己,參與到兒子的居家游戲中。
從那以后,我盡量克制自己,在家里不再玩手機,努力做兒子的玩伴。有了我的參與,兒子不但玩得更加盡興,而且漸漸有了這樣的認識:玩具不屬于他一個人,爸爸也可以玩。獨占意識便漸漸退去,共享意識取而代之。
過了一段時間,當我們再去沙堡玩耍時,兒子不但不再把所有玩具全部霸占,還主動與別的孩子分享他喜歡的玩具。大家相互謙讓,不爭不搶,和諧共處,其樂融融。
〔編輯:馮士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