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于祥
挨家串戶
夜里抬猛將(上圖)
赤膊抬猛將(下圖)
供奉猛將的特色糕團
2月28日,農歷正月十三,胥口新峰蔣家村和東欣堰頭村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抬猛將”民俗活動如期上演。雖然很多蘇州人的新年已是“過去式”,但是這個自帶“時差”的“抬猛將”民俗,卻散發(fā)出濃烈的文化光芒。
說起抬猛將,在堰頭村村民心中,猛將是一個“集富濟貧”的大英雄,他把自己的田地分給村民,每年村民把自己種出的糧食交一小部分給猛將,猛將并不獨享這些糧食,而是分發(fā)給村里那些吃不上飯的貧困人家。每當正月十三,除了抬猛將外,村民還會自發(fā)組織一次大聚會。從去年開始,堰頭村民以百家宴的形式慶祝這一傳統(tǒng)民俗,由每戶人家集資“眾籌”了近百桌宴席,邀請親朋好友,共同慶祝。
村間留影
百家宴
他地區(qū)相比,蔣家村的“赤膊抬猛將”最有特色。不論氣候如何,大漢們都必須赤膊上陣。7點半,隨著猛將堂前一聲響亮的鑼鼓,“抬猛將”正式開始。在領頭敲鑼的赤膊村民身后,8個赤膊大漢抬起猛將轎子,有節(jié)奏地喊著號子,往村間小路奔去。每組壯漢要在村里主干道上奔跑三圈,再由下一組接力繼續(xù)。最后壯漢們將猛將坐像拋向空中,然后接住,周圍的觀眾頓時發(fā)出雷鳴般的歡呼聲,活動達到最高潮。
在受到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巨大沖擊的今天,“抬猛將”作為鄉(xiāng)村文化代表的一個傳統(tǒng)民俗,依然能調動起全村人的熱情。在這樣的鄉(xiāng)土空間里,老底子的傳統(tǒng)像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一樣,能在村民間架構起一條有凝聚力的精神紐帶,不是走流程,也不是為了做旅游產業(yè),而只是簡單自然地融入村民們的真實生活。據(jù)悉,抬猛將活動從宋朝開始就有記載,“抬猛將”已被確定為吳中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