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蝴蝶品種繁多,對于不同的蝴蝶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有的按形態(tài)特征分類,有的按種的支序分類,還有的則是按數(shù)值或按遺傳分類,這些不同的分類方法各自既有優(yōu)點,也存在不足之處。而其中應用最廣泛的主要是形態(tài)特征分類法,這種分類方法是根據(jù)蝴蝶從幼蟲到成蟲頭、胸、足、觸角、翅、口器等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外生殖器在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的形態(tài)特征來進行分類。本文主要研究了蝴蝶如何進行分類。
關鍵詞:蝴蝶;蝴蝶分類研究
1.蝴蝶的特征
蝴蝶,是一種鱗翅目昆蟲,屬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統(tǒng)稱為“蝶類”。它的分布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分布在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品種繁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世界上有大約14000多種蝴蝶,而在我國,分布有1200多種。蝴蝶的幼蟲為多足型,咀嚼式口器,全身密布剛毛,足上具有趾鉤;成蟲為棒狀觸角,虹吸式口器,身上及翅、足都覆蓋鱗毛與鱗片,一般具有2對翅,翅脈多樣化,翅上有各色各樣的花紋,且顏色鮮艷。
2.蝴蝶的分類研究
蝴蝶在分類學上屬于鱗翅目、錘角亞目類昆蟲,占世界上鱗翅目昆蟲種類的十分之一,大約有2萬種。最早對蝴蝶分類進行研究的是瑞典的一位博物學家,名為林奈,他在1735年首次提出將不同種的蝴蝶統(tǒng)一歸為“鳳蝶屬(Papilio)”。
關于生物學名的書寫,在規(guī)定上,必須用拉丁語。通常一個生物學名的組成是由屬名加上種名,有的還要在后面加上亞種名、變種名、型名等等。對于屬名,按規(guī)定在書寫時要將它的第一個字母進行大寫,必須是名詞且是單數(shù),用主格來表示。對于種名,按規(guī)定需要小寫,它沒有文法的特定要求,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同位名詞或名詞的屬格,但是種名形容詞必須跟屬名的詞性、單復數(shù)相同。當屬的性質發(fā)生變化時,種也要隨之改變,而屬格、同位詞不需要發(fā)生變化。在印刷時,屬名、種名、亞種名等需要設置成斜體,而綱名、目名、命名者、年號等則不用斜體,直接采用印刷體。這個規(guī)定也成為包括蝴蝶在內的生物學命名方法初步建立起來的象征。不過由于當時林奈并沒有在目下設置科,所以該分類方法也有待進一步的健全。后來,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都投入到蝴蝶的分類研究中,創(chuàng)造出了更全面細致的分類法則,他們將相近的種歸為“屬”,將相近的屬又歸為“科”,再將相近的科歸為“目”,層層遞進。同時還設置了“總科”,總科下有“科”,科下再分為“亞科”,亞科下設置“族”。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種下設了“亞種”、“變種”等來進行進一步的區(qū)分與分類。于1970年開始,世界級別的蝴蝶分類系統(tǒng)不僅初步建立而且還有了很大的進展,這完全歸功于在生物學界有著卓越成就的六十多位昆蟲學家。
《世界大鱗翅目》這部著作由德國著名昆蟲學家A. Seitz主編,是當前世界上最為全面的有關蝴蝶如何進行分類研究的文獻。這部著作分為許多冊,每一冊都是按照世界蝴蝶的分布地區(qū)來分類出版,且書中都印有蝴蝶的原色圖版,共劃分為古北區(qū)、美洲區(qū)、印澳區(qū)和非洲區(qū),這一舉措對下一步研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1970年到1990年間,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蝴蝶專家在A. Seitz的研究基礎上對蝴蝶的分類做了更加細致的研究,重新將世界蝴蝶劃分州區(qū)并出版15卷分冊,到2001年,他的《世界蝴蝶簡明圖譜》問世,這為蝴蝶的普及做出了杰出貢獻。截至目前,有關蝶類的研究已經(jīng)細化到細胞、分子層面,開始了對種下分類的研究。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才開始入手研究蝴蝶分類,在此之前,主要是國外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18世紀90年代,E.Donvan出版了第一部有關我國蝴蝶的著作——《中國之昆蟲》;一百年后,英國一位學者出版了《中國、日本及朝鮮之蝶》,其中有關我國蝴蝶的記載有將近600種。我國對于蝴蝶的研究始于1919年,在這之后,陸續(xù)有許多學者和專家對我國各地的蝴蝶進行了分類記述。直到19世紀30年代,我國首次出版記載中國蝴蝶的書卷,其中記載中國蝴蝶有一千二百多種,接下來還出版了《蝴蝶》、《萬里撲蝶》等以描寫蝴蝶為主的著作,其中周堯的《鱗翅目.蝶類》一書是我國大陸第一本蝴蝶彩色圖譜,這本書中描寫的蝴蝶主要分布在陜西省,共有一百八十多種,不僅描寫了蝴蝶的形態(tài)特征還對其進行了分類研究,并且有插圖對照,是我國蝴蝶分類研究史上的偉大貢獻。蝴蝶分類研究發(fā)展到90年代,《中國蝶類志》、《中國蝴蝶分類與鑒定》、《中國蝴蝶原色圖鑒》三大著作問世,象征著我國蝴蝶分類系統(tǒng)已經(jīng)建成。
對蝴蝶的研究,國內外專家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分類方法。在英國,他們將世界蝴蝶以科劃分,分為弄蝶科、鳳蝶科、蛺蝶科、粉蝶科和灰蝶科五類;在澳大利亞,他們則以弄蝶科為總科,在其下將世界蝴蝶分成13個科 ;而在我國,李傳隆專家將世界蝴蝶分為16科。 之后我國的周堯、壽建新教授結合外國學者的經(jīng)驗,將世界蝴蝶進行了更加細致完善的劃分,他們將其分為4個總科,總科下再分為17個科,這在《中國蝶類志》、《中外蝴蝶郵票》兩書中都有詳細記載。在分類中,最為原始的是弄蝶總科,這個科的蝴蝶翅脈沒有分叉,屬于該總科的特有特征;其次是鳳蝶總科,該科蝴蝶前足尤為發(fā)達;而蛺蝶總科與灰蝶總科,則前足退化。由這個分類系統(tǒng)可看出,蝴蝶是由有翅僵進化到無翅僵,且翅脈是由簡單演變成復雜,觸角也由遠離基部發(fā)展到靠近基部,除此之外,蝴蝶的足、口器、翅的斑紋及形狀、外生殖器等都有了一定的進化。所以說,對蝴蝶的鑒定應建立在分類系統(tǒng)的基礎上,依次按由科到屬到種的順序鑒別。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蝴蝶分類過程中,需要依靠借助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文獻進行參考,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分類系統(tǒng),其次是完成國家和地區(qū)志,這些有助于進行種的鑒定,同時也對物種進化的探索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條件。目前,世界上已經(jīng)出版了大量的蝶類志,這對各個領域的深入研究有極大幫助,而且隨著分類研究的深入,人們將會探索出更多的蝴蝶新種,也將繼而完成對全世界蝴蝶的鑒定。
3.小結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開展了昆蟲館、蝴蝶館等,里面有不計其數(shù)的蝴蝶標本可供參觀,這有利于蝴蝶分類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雖然我國在蝴蝶分類工作上成績斐然,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有待完善,例如我國引進的大量外國蝴蝶標本中,有的還存在著沒有中文名或名字混雜有誤的情況,這表明我國中文命名工作亟需加強。除此之外,我國也應該增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加大昆蟲的教學和科普力度,在未來的研究中,更加努力,早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壽建新. 嶄新蝴蝶分類之研究[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2,15( 4) : 26-32.
[2]周堯,袁鋒等.世界名蝶鑒賞圖譜[M].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51.
[3]壽建新,周堯,李宇飛.世界蝴蝶分類名錄[M].西安: 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450.
[4]周堯.中國蝶類志[M].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