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黎開強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農業(yè)局,四川 北川 622750)
羔羊由于自身發(fā)育還未成熟,各機能系統還不完善,抵抗力差,適應能力低,極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初生羔羊的瘤胃區(qū)尚未發(fā)育成熟,還不具備消化粗纖維的能力,因此不能采食和利用草料,為了促進瘤胃功能的發(fā)育,并且實現早期成功斷奶,進行肥羔生產,縮短生產周期,要做好羔羊的補飼工作。在羔羊初生7d即可開始訓練其采食飼料;在15日齡喂乳的同時,讓其正常采食配合顆粒飼料;30日齡時每天早、晚飼喂2次顆粒料,飼草飼料則自由采食,同時逐漸減少哺乳次數;60~80日齡,體重達到25kg,采食量達到400~500g時完成斷奶工作。
羔羊斷奶后進入育肥圈舍,都要經過預飼期。預飼期大約15d,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育肥開始的 1~3d;第二階段為第 4~10d;第三階段為第10~14d。第一階段只喂干草和保證充足飲水,目的是讓羔羊適應新環(huán)境。這之后,仍以干草日糧為主,但逐漸更換為第二階段日糧,第7d完全更換并喂至第10d,之后再逐漸更換為第三階段日糧,第14d換完,第15d進入正式育肥期。
預飼期結束則進入育肥期,育肥過程中要定期稱重,根據羔羊的體重合理飼喂。提供充足的飲水,天氣炎熱時可加入一定量的食鹽于水中,以平衡水分流失導致的鹽缺失。每天要觀察記錄羔羊的采食行為、糞尿量及顏色等。如發(fā)現羔羊出現啃食圈舍周圍的木欄時,則需要在飼槽中加入一定量的食鹽或石灰石粉。正常飼喂條件下,羔羊的糞便呈黃色團狀,糞中無整粒飼糧玉米。但在陰天,羔羊的糞便可能呈稀軟狀。育肥過程中,羔羊的飼糧配方不要輕易更改,以免造成羔羊采食量下降。
羔羊育肥階段應遵循定時定質定量飼喂,飼喂3~4次/d較為合理。每次間隔時間盡可能相同,以利于羔羊形成良好的采食、反芻和休息等條件反射。定質即飼喂育肥羔羊的飼糧要新鮮干凈,營養(yǎng)成分達到育肥階段的需求,不喂霉變和腐敗的飼糧。定量即在一定時間內飼喂的飼糧要固定。飼喂飼糧時應先草料后精料,做到“少喂勤添”。
羔羊育肥階段,其自身免疫系統還未發(fā)育完全,對外界的病原體抵抗能力低,極易發(fā)病。在育肥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羔羊圈舍要通風良好,保持干燥,每天定時對圈舍進行清理消毒,定期給羔羊注射羊痘、口蹄疫等疫苗。
羔羊育肥時間為50d。育肥羔羊的最終體重與羔羊初期的體重及健康狀況相關。若羔羊斷奶時體重為10~13kg,育肥50d后的最終體重則能達到30kg以上,育肥效果較好時能達到35kg以上。
綜上所述,育肥山羊羔羊首先應了解其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做好育肥前期準備工作。育肥過程中要注重飼糧搭配的科學合理性,加強飼養(yǎng)管理并做好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