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縣草原管理站, 青海 大通 810101)
大通縣位于青海省東部農業(yè)區(qū)北部,地處北緯36°43'~37°23',東徑100°51'~101°56',地形地貌復雜,內陸高原性氣候特點顯著,天然草場可利用面積16.66萬hm2,草場類型主要以山地干草原和高山草甸類為主,草場平均可食草產量3869.35kg/hm2[1]。
據調查統(tǒng)計,大通地區(qū)草原鼠害種類主要為高原鼢鼠(Mgospalax baileg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俗稱“瞎老鼠”。屬于嚙齒目倉鼠科鼢鼠亞科,是典型的獨具性動物。雄鼠最大體重可達490.0g,平均體重267.4g,平均體長197.1cm。高原鼢鼠終年生活在黑暗的洞道中,不冬眠,在巢內貯糧越冬;高原鼠兔屬兔形目鼠兔科,終生營家族式生活,穴居,為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種,多棲息在海拔3100~5100m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地區(qū),喜歡選擇灘地、緩坡等植被低矮的開闊環(huán)境。其身材渾圓,沒有尾巴,體色灰褐色,體重可達178g,體長120~190mm。每個巢區(qū)的家族成員平均為2.7只,最多4只[2]。
高原鼢鼠發(fā)生面積10.02hm2,危害面積8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積的47.9%,高原鼠兔發(fā)生面積5.59hm2,危害面積2.67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積的16%。
主要生活在海拔2500~4200m的草原上,在大通縣的六大草場均有分布,寶庫草場、青林山岔草場、樺林瓜拉草場、向化達坂草場尤為嚴重。高原鼢鼠每公頃新鮮土丘215個,最高達307個/hm2。每公頃有高原鼢鼠45只,年損失牧草3×104kg(鼢鼠按375kg/hm2計)。
2017年大通縣草地鼠害分布及密度表
生活在海拔2400~4300m的草原上,主要分布在寶庫草場的熱水、哈什金、大南溝、巴音溝,青林山岔草場的黃花灘、西陵大灣、1~6道溝、阿石登、達坂。危害區(qū)平均每公頃有效洞口183.3個,最高達266.7個/hm2。年損失牧草2.4×104kg(鼠兔按900kg/hm2計)。
大通地區(qū)主要草原鼠害種類為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在寶庫草場的大南溝、熱水、哈什金和青林山岔草場的西陵大灣、二道溝、黃花灘、達坂、阿石登2種鼠害混合發(fā)生[3]。鼢鼠危害面積8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積的47.9%,是大通地區(qū)草場的主要害鼠;高原鼠兔危害面積2.67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積的16%。
大通地區(qū)草原鼠害危害相當嚴重,高原鼢鼠尤其猖獗,主要原因為:一是長期以來,草原、農田、森林的鼠害分區(qū)而治,各防各治,互不聯(lián)系,在農牧交錯地帶、農林交錯地帶尤其嚴重。二是草場雖然承包到村,但是放牧員管理草場、保護草場的觀念從根本上沒有轉變,自覺防鼠意識淡薄。三是草原綜合治理力度不夠,只片面地、單純地追求捕鼠,沒有與人工種草、補播封育等草原保護和改良措施結合起來,防效成果鞏固難度大。
加強鼠害的危害情況調查和預測預報工作,提高科學防治水平。要全面掌握害鼠在一定空間的種類、數(shù)量及危害程度,了解害鼠種群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預測其數(shù)量對適時、準確防治害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對測報人員要加強培訓,提高測報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對測報人員進行資金和設備方面的支持。
農牧、林業(yè)等部門要密切配合,相互協(xié)作,對草場、林地、農田交錯地帶進行聯(lián)合防治,實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同時,把防治、掃殘、防效鞏固和群眾切身利益結合起來,依靠群眾防治鼠害,在群眾中掀起防鼠熱潮,使群眾自覺掃殘,防治結束后,將弓箭發(fā)放給防治區(qū)域的放牧員保管,以便于及時防治,做到不留死角,防治一片,鞏固一片。
加強綜合治理,改善草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控制鼠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必須進行綜合治理,要與建立圍欄草場,人工種草、補播封育等草原保護和改良措施結合起來。
[1]韓金花.門源縣高原鼠兔的危害現(xiàn)狀與防治建議[J].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2011,40(01):17-18.
[2]張興祿,李廣.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J].草業(yè)科學,2015,32(05):816-822.
[3]張宏利,卜書海,韓崇選,等.鼠害及其防治方法研究進展[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S1):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