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波,何 金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失眠癥屬中醫(yī)“不寐”范疇,思慮勞倦,內(nèi)傷心脾,陰陽不交,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響心神而致不寐[1-2]。我們中西藥合用治療失眠效果較好,總結(jié)如下。
共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26~78歲,平均(37.8±2.6)歲;病程2個月~6年。肝郁化火型6例,痰熱內(nèi)擾型9例,心脾兩虛型13例,陰虛火旺型6例,心膽氣虛8例。
入睡困難,睡后易醒,第2天感頭暈、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肝郁化火型用龍膽瀉肝湯加朱砂、茯神、龍骨、牡蠣、郁金、香附,痰熱內(nèi)擾型用溫膽湯加黃連、山楂、神曲、萊菔子,陰虛火旺型用黃連阿膠湯和朱砂安神丸加減,心脾兩虛型用歸脾湯加減,心膽氣虛用安神定志丸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3次。同時用艾司唑侖片1mg睡前30min服,治療1個月。
用睡眠狀況問卷自評量表(SRSS)[3]評定臨床療效。共10個項目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質(zhì)量、覺醒不足、覺醒時間、入睡困難、睡眠不穩(wěn)、早醒、噩夢驚醒、服藥情況、失眠后反應(yīng),每個項目分5等級,評分1~5分,評分越高說明睡眠問題越嚴(yán)重。
33例睡眠時間延長至7.5h,9例睡眠時間延長至5h。其中23例20天后停服艾司唑侖片,15例減半服用艾司唑侖片。
患者,男,53歲。自2014年初因工作崗位調(diào)整后出現(xiàn)失眠,曾服用艾司唑侖等,起初可以睡4h,1年前服藥后仍徹夜不眠。心煩不寐,心悸不寐,頭暈耳鳴,健忘,飲食乏味,五心煩熱,腰酸滑精,口干津少,舌淡紅苔薄黃,脈細(xì)數(shù)。辨證為陰虛火旺型,診斷為不寐。治以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給予黃連阿膠湯加味。藥用黃連6g,阿膠20g,黃芩15g,白芍15g,柏子仁20g,酸棗仁10g,夜交藤15g。艾司唑侖片1mg睡前服,1周后即能睡4h,食量明顯好轉(zhuǎn)。中藥繼服,艾司唑侖片0.5mg睡前服。第3周停用艾司唑侖片,中藥原方重用酸棗仁25g,5劑制丸,每日服2次,服后每晚睡眠時間多于6h,隨訪半年睡眠飲食均可,停用中藥治療。
中西藥合用治療失眠癥可以標(biāo)本兼治,療效好,在用藥過程中逐漸減少艾司唑侖的用量可避免不良反應(yīn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