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峰
(略陽縣苗圃,陜西 略陽 724300)
杜仲(Eucommiaulmoides)是一種以藥用為主并具有多種用途的植物,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1],已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2]。陜西省略陽縣是杜仲的原生地、適生區(qū)和中心產(chǎn)區(qū),具有悠久的杜仲栽培和開發(fā)利用歷史。2000年被國家林業(yè)局首批命名為“中國名特優(yōu)經(jīng)濟林—杜仲之鄉(xiāng)”,2004年中國林學會杜仲研究會在全縣建立了“中國第一杜仲優(yōu)良品種(秦仲1-4號)繁育示范基地”,從2013年起承擔了國家林業(yè)局“略陽國家杜仲良種基地”建設任務。由于略陽杜仲較大的影響力,當?shù)厮a(chǎn)杜仲苗木、特別是良種苗木深受市場歡迎。雖然關于杜仲種苗繁殖研究已有較多報道[3-7],但是育種地分布在山東、河南、湖南、陜西等地,由于自然氣候條件的差異在略陽均不能完全適用。近年來,結合“略陽國家杜仲良種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和杜仲良種種苗生產(chǎn)實踐,我們試驗研究出了一套適合當?shù)刈匀簧鷳B(tài)條件的杜仲良種苗木培育技術,為杜仲之鄉(xiāng)的優(yōu)良品種繁育做貢獻,期望為當?shù)囟胖俜N苗生產(chǎn)提供指導并為相似生態(tài)區(qū)提供借鑒。
杜仲優(yōu)良品種(秦仲1-4號)。
試驗地位于陜西省略陽縣接官亭鎮(zhèn)略陽縣苗圃。此處屬亞熱帶北緣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海拔800 m,年均溫13.3 ℃,7月份平均溫度23.5 ℃,1月份平均溫度2.2 ℃,無霜期250 d,年日照1 558.3 h,年均降水量792 mm,黃棕壤,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適宜杜仲栽植。
選擇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富含有機質(zhì)的壤土作為育苗地。于播種前一年秋季耕翻一次,深度以30 cm左右為宜,若地面不平,應先平整后耕翻。秋季耕翻土地有利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并能減少病蟲害。翌年春天土壤解凍后,每公頃施入廄肥30~45 t、加施多元素復合肥0.5 t。如果地塊病蟲害嚴重,每公頃應另施入3%的辛硫磷顆粒劑及五氯硝基苯各40~45 kg均勻撒施地表,再用犁反復淺犁兩遍,并將土壤耙平耙細,使土壤與肥料、農(nóng)藥充分混合。播種前制作高床,以利于排澇及降低土壤含水量,床高25~30 cm,床面長度5~20 m,寬度0.8~1.2 m。
2.2.1 種子采集與貯存 實生砧木苗培育的首要工作是要采集到品質(zhì)優(yōu)良的種子。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周圍50 m范圍內(nèi)生長有雄株的母樹,采集種子成熟好、充實、飽滿的種子。種子采集時間以9月下旬為宜,選擇晴天進行,在樹下鋪上大塊塑料布,然后用竹竿把種子輕輕打落,將打落的種子收集在一起,除去雜質(zhì)。種子從野外采回后,置于室外陰涼通風處晾干,攤晾厚度以5~10 cm為宜,且每2~3 h翻動1次,一般晾曬2 d后即可達到貯藏要求。在室內(nèi)自然通風條件下貯藏,也可將種子混濕沙貯藏。
2.2.2 種子的催芽及處理 由于杜仲種皮含大量杜仲膠,對種胚束縛力很強,且難以吸脹,故種子發(fā)芽相當困難。種子不經(jīng)催芽而直接播種,往往發(fā)芽率及出苗率很低。在2月中旬以后,臨近播種期,可采用溫水浸種、混沙增溫催芽的方法。先將種子用初始溫度為40~50 ℃水浸泡3~4 d,每天換水1次,除去水面漂浮種子,然后混入3倍于種子重量的濕沙內(nèi),堆成厚度為30~40 cm的平堆,其上覆蓋新塑料布(舊塑料布透光性差),在室外日光下增溫,每天上下翻動1次,并酌情噴水保持種子濕潤。一般5~7 d種子即可開始發(fā)芽露白,待發(fā)芽及露白種子占25%~30%時,即可取出播種。
2.2.4 播種后的管理
(1)間苗:出苗30~50 d后,根據(jù)出苗情況及時間苗,拔除弱小及生長過密處的多余幼苗,使幼苗間距保持在10~15 cm,每公頃留苗12 000~15 000株。
(2)澆水及排水:杜仲1年生苗喜濕怕澇,應根據(jù)土壤墑情做好排灌工作。澆水的時間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盡量避開天氣炎熱的中午,如利用地上水灌溉則全天均可進行。多雨季節(jié)應保證排水溝暢通。
(3)施肥:6月中旬在苗木速生期到來之前,應施追肥料1次,以硝酸銨、硫酸銨或尿素為宜。行間開溝,將肥料撒入溝內(nèi),覆土后澆透水1次。施肥量以每公頃施150~225 kg為宜,尿素應數(shù)量減半。如土壤基肥不足,于8月中旬應再追施化肥1次。9月以后不可再追施肥料,通過控制水、肥來控制苗木后期旺長,以便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防止苗梢冬季受凍而抽干。杜仲1年生苗除采用地下施肥外,也可適當進行葉面施肥。
(4)中耕除草:育苗地應始終保持疏松,以保證土壤內(nèi)有足夠的空氣供地下苗木根系呼吸,才能保證苗木的旺盛生長。同時中耕松土還具有抗旱保墑的作用,可有效地減少灌溉次數(shù)。每次灌溉及降雨之后,均應及時結合除草進行中耕。
(5)去頂:9月中旬以后,應把苗木頂芽抹去,控制高生長,促進粗生長。如果后萌發(fā)側枝,應及時將側枝頂芽抹去。去頂在苗木密度大的情況下更為重要,有有利于培養(yǎng)壯苗。
在正常情況下,播種苗當年生高度可達70~120 cm、地徑0.6~1.2 cm,適合用作來年良種嫁接的砧木。
氣象災害來臨之際,因氣象部門或地方政府錯誤估計了災害天氣的嚴重程度,或者沒有做好災害防御工作,災后救援工作不及時等,最后導致防災減災工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嚴重威脅到了社會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接穗(接芽)來自已經(jīng)嫁接成活的1年生良種苗木莖干或采穗圃1年生萌枝。
春季嫁接的接穗,應于早春樹液流動前采下,每100支接穗扎成一捆,標明易于識別的標簽,用濕砂埋藏。大風、干旱時可用石蠟液快速沾封接穗,防止接穗失水影響成活。
夏秋季進行芽接所用接穗,應隨采隨接。采穗后,即放置于陰涼處剪除葉片(保留0.5 cm長的葉柄)和生長不充實的梢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每50~100根捆成一捆,掛上標簽,注明品種及采集日期。如暫時不用,應用苔蘚或濕沙在室內(nèi)埋藏保存。遠距離運輸?shù)慕铀?,用竹筐或有孔的木箱裝運,箱內(nèi)用塑料薄膜及通氣良好的保濕材料包裝,避免高溫和曝曬。
杜仲適宜的嫁接時期為春季和夏秋季,一般春季進行枝接,夏秋季進行芽接。枝接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樹液開始流動到萌芽前進行。芽接以7-9月份為宜,這一時期形成層細胞分裂和樹液流動均較旺盛,皮層容易剝離,接芽易愈合。
3.3.1 芽接法 嵌芽接:取一接穗倒持,從芽的上方1.5 cm處向下豎削一刀,深達木質(zhì)部,長約2 cm,隨后在芽的下方稍斜切入木質(zhì)部,長約0.6 cm,取下芽片。砧木的切口方法與削芽片相似,但削口比接芽稍長,距離地面5~10 cm。插入芽片后,應注意芽片上端必須露出一線寬窄的砧木皮層,有利于芽片的愈合,最后用塑料薄膜綁緊。
“T”字型芽接:先取一枝條,用刀從芽的下方1.5 cm處向上縱削,深達木質(zhì)部,削口長2.5 cm,再從芽的上方1 cm左右橫切一刀,切斷韌皮部,然后用手捏住接芽,輕掰一下,即可取下芽片。隨即在砧木距離地面5~10 cm處,選西北方向光滑無疤痕部位,切一“T”字型切口,用芽接刀柄尖把接口挑開,將芽片由上而下輕輕插入,使芽片上端與“T”字型橫切口對齊,然后用塑料薄膜捆扎。
3.3.2 枝接法 插皮接:當砧木較大,皮層較厚,易于剝離時,可用插皮接。在光滑平直處(離地面約5~10 cm)將砧木剪斷,用刀將斷面削平滑,從砧木斷面光滑的一側,將樹皮自上而下劃一切縫,長約3 cm。在接穗預留芽的同側,削成較深的單面舌狀接穗,削面長約3 cm,在舌狀削面的背面再削一馬耳形的小削面,然后將接穗的大削面朝里插入砧木切口皮層內(nèi)。在插入砧木皮層時,防止插偏或插到外面,插到大削面在砧木切口上稍微“露白”為止,然后用塑料薄膜將砧木斷面及切口處包嚴扎緊。
劈接法:將砧木離地面5~10 cm處剪斷,從斷面中心向下直劈3 cm左右長的切口,然后將接穗預留芽的兩側削成同等的兩個削面,削面長3 cm左右,使其一側稍厚,另一側稍薄,隨即將削好的接穗稍厚的一側向外插入砧木切口內(nèi),使二者形成層對齊。接穗削面上端應高于砧木切口1~2 cm,然后用塑料薄膜包嚴扎緊。
無論是枝接還是芽接,保證嫁接成活率的關鍵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形成層要對齊,削面應盡量增大;二是嫁接速度要快;三是砧穗貼合緊,切口要包嚴扎緊;四是嫁接部位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嫁接后最好用塑料薄膜或濕土封埋接合部位等。
3.4.1 松綁 嫁接后應經(jīng)常檢查成活情況,未接活的應及時補接。芽接繁殖時凡葉芽和芽片新鮮,葉柄一觸即落,表明接芽成活,應及時解除綁縛物。枝接繁殖時當接口愈合、接穗芽抽生5~8 cm時即可松綁。
3.4.2 抹芽及去頂 枝接繁殖時待接穗成活后應及時抹除砧木萌芽。并在來年早春樹液流動前于接口上2~3 cm 處剪除砧木苗干,并及時抹除砧木萌芽。對沒有嫁接成功的苗木應及時清理或作出標記,以防品種混雜影響種苗純度。
3.4.3 水肥管理 松土、除草是杜仲嫁接苗期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除草寧早勿晚,在雜草容易繁殖的苗圃地,每隔2~3周除草一次,保持苗圃地疏松無雜草狀態(tài)。澆水最好在傍晚或清晨進行,在降雨量大的季節(jié)和地下水位較高的圃地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土壤含水量過高、持續(xù)時間長而產(chǎn)生的澇害。在苗木生長期間,要根據(jù)土壤肥力狀況和苗木需肥特點,適時追施速效肥,前期以氮、磷、鉀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氮、磷、鉀比例為2∶2∶1。每次施肥后,應及時澆水1次。
3.4.4 病蟲害防治 杜仲苗期病蟲害有幼苗立枯病、葉枯病以及地老虎、蠐螬等,因按常規(guī)方法及時進行防治,把病蟲的發(fā)生和危害消滅在初發(fā)階段。
在正常情況下,春季枝接成活率可達85%以上,當年抽條平均高度40 cm左右、平均基徑0.5 cm左右,可于當年秋末或來年冬初出圃;夏秋季芽接成活率可達95%以上、來年平均高度60 cm左右、平均基徑0.7 cm左右,可于秋末或第三年冬初出圃。若要培育大苗可留圃1~2年,同時在砧木間苗時適當控制留苗量,以利于良種壯苗生產(chǎn)。
掘苗時應盡量保證根系完整,防止苗干機械損傷,并根據(jù)生產(chǎn)或市場需要做好苗木分級,取除品種混雜苗木。就近造林時應隨挖隨載,苗木需要較遠距離運送時,應防止失水,可用草簾或塑料布保濕。
杜仲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經(jīng)濟樹種,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栽培良種化是杜仲資源高效開發(fā)的前提和基礎,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科學家已培育出了許多杜仲優(yōu)良品種,如何加快良種繁殖和推廣應用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略陽國家杜仲良種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和杜仲良種種苗生產(chǎn)實踐,試驗研究出了一套適合當?shù)刈匀簧鷳B(tài)條件的杜仲良種壯苗培育技術,可為杜仲良種種苗生產(chǎn)提供指導,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康健.杜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2] 傅主國.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3] 杜紅巖,譚運德.華仲1~5號五個杜仲優(yōu)良無性系嫁接繁殖技術[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1997(2):18-19.
[4] 陳震,張麗萍,馬小軍,等. 杜仲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中草藥,1998,29(5):334-337.
[5] 小云.杜仲苗木的幾種繁殖方法[J].湖南林業(yè),2002,(6):23.
[6] 樊宏武,李曉芳.杜仲無性繁殖育苗技術[J].山西林業(yè),2009(1):2-5.
[7] 趙璐,張中華,吳世燕.杜仲繁殖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