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慶文+張金堯
五、 攝影
(一)釋義:攝影是運用攝影機、鏡頭、膠片將客觀事物及其運動過程記錄下來的一門技藝,具有技術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屬性。就技術層面而言,攝影技術依托于物理學特別是光學研究的進步而走上歷史舞臺;就藝術層面而言,用攝影機鏡頭不但能夠記錄下生活風貌與客觀現(xiàn)實,更能夠以鏡頭的景別、景深、運動鏡頭來解構和重構一個全新的影像時空,從而開辟了電影、電視這些新的藝術門類和藝術樣態(tài)。
(二)中文例句:1.攝影只能反映外界景物的某一個側面的外表的形象。①
2.1917年,他轉到好萊塢去謀求電影攝影工作。②
(三)英文及語料:Photograph
從下表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攝影Photograph 一詞的使用始于19世紀初,在理論文獻中,“攝影”的詞頻呈整體遞增趨勢。特別是自1900年起的100年,“攝影”之所以為理論界所看重,一方面,這與影視的呈現(xiàn)方式離不開攝影技術的支撐有關,美國對技術審美的情有獨鐘由來已久;另一方面,這與美國思維中的“工具理性”不無關系,在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電影工業(yè)化生產中,模具化的類型片生產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機械工具色彩。透過圖表我們發(fā)現(xiàn),研究人員對于“攝影”一詞的熱衷,與攝影技藝的演進相伴相生:19世紀末攝影僅作為對運動客體的“復制”或者“活動照相”而存在;20世紀初攝影開始成為藝術表現(xiàn)的重要手段;20世紀三四十年代伴隨技術改進,依次出現(xiàn)了不同鏡頭焦距的多種鏡頭和“全景深”鏡頭,并出現(xiàn)了以“繪畫派”為代表的多種攝影風格流派;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攝影藝術家們不再滿足于對色彩的正確還原和影像的清晰呈現(xiàn)這些基本要求,而是不斷探索新的攝影技巧來深刻揭示影像思想內容。
(四)英文例句及譯文
1.The names of the judges were nicely worked in evergreens, and a number of portraits were exhibited,amongst which was a large photograph of Dean Alford.
譯文:那些法官都很好的,且都在常青樹工作,他們的名字和肖像畫一起被貼出來,其中較大的那幅是院長奧爾福德的照片。
2.We reproduce a photograph here of a field of grain. It is a landscape. Now, when you take your camera out on a scouting trip you see many pretty things.
譯文:我們在此再現(xiàn)了一幅豐收的景象。那真是一道美景??!現(xiàn)在,只要你拿起你的相機走出去看看,你總會發(fā)現(xiàn)很多美好的事物。
3.The Photograph is an intriguing story, with a mystery that keeps you guessing and characters that are very interesting.
譯文:這張照片講述的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不斷猜測的奇妙的故事,其人物特征也是非常的有趣。
六、 錄音
(一)釋義:電影錄音是使用科技設備和技術手段塑造聲音世界的一門技藝,擔當著影視藝術視聽語言中聽覺空間塑造職能。按照錄音內容劃分,錄音可分為人聲、音樂、音響三大類。按照錄音流程,錄音又可分為先期錄音(多用于歌舞片、戲曲片、音樂片、MV等)、同期錄音和后期聲音制作(多用于故事片、紀錄片、電視劇等)。
(二)中文例句:1.在電視誕生后的初期,由于圖象不夠清晰,錄音錄象設備也不完善,加上電視劇作者沒有諳悉電視藝術的獨特規(guī)律,因此質量不高,受到觀眾和評論界的輕視,使當時的電視文藝面臨稍縱即逝的冷遇。①
2. 本文要探究的內容是電影短片影視同期錄音的意義:能夠忠實地記錄在拍攝時最真實的狀態(tài),劣勢在于受到的制約太多。而同期錄音最重要的工作將錄音棚中難以再現(xiàn)的聲音記錄下來,并對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復雜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決定取舍。[1]
(三)英文及語料:(Sound) Recording
由下表可知,錄音(Sound) Recording在美國理論界從19世紀伊始便備受矚目,然而直至1927年,世界才出現(xiàn)了第一部有聲電影,因而此前的一個多世紀,關于“錄音”一詞的使用主要在于音樂、廣播、通訊等領域。不難發(fā)現(xiàn),20世紀20年代開始,對“錄音”的理論關注度呈現(xiàn)明顯增強的趨勢,應當說這與物理研究的聲學、電磁學的技術革新息息相關。20世紀40年代的磁性錄音技術出現(xiàn)后,很快為電影制作所應用,并相繼出現(xiàn)了5聲道、7聲道、4聲道模擬光學立體聲的電影聲道制式。80年代初,隨著數(shù)字錄音技術的興起,相繼出現(xiàn)了5.1聲道和7.1聲道的制式。當然,錄音作為一門技藝,除了上述技術屬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屬性。錄音所塑造的聲音世界同樣是一個意象世界,聲音在這個意象生成的過程中承擔著敘事功能、解說功能、情緒表達功能、時空轉場功能等,與影視畫面形成聲畫同步、聲畫分離、聲畫對位等多組視聽關系。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錄音內容,即“無聲”。比如好萊塢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米勒上尉在巨大聲音刺激下的失聰所營造出的無聲世界更突顯了戰(zhàn)爭帶來的“死寂”,這一“無聲”處理無疑已成為中外影視錄音教學中的經典案例。
(四)英文例句及譯文
1.Finally, I state the principle universally accepted among oral historian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recording and transcript available to other people.
譯文:最后,我陳述了歷史學家普遍接受的原則,同時有必要做記錄或轉述給別人。
2.Miking Techniques and Direct Recording. There are two types of microphones readily available to consumers (that's you): dynamic and condenser.
譯文:有麥克風技術和直接錄音兩種方式。同時也為消費者備好了兩種不同的麥克風:電容試麥克風和動圈式麥克風。
七、 編輯
(一)釋義:編輯是通過各種媒介手段,組織、采錄、匯集、分類、改編、重組而形成一系列符碼的過程,包括文字編輯、圖片編輯、音頻編輯、視頻編輯等。編輯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活動,這種再創(chuàng)造依據(jù)編輯者自身的藝術構思對材料進行重組。編輯活動通常貫穿影視創(chuàng)作始終:在劇本形成時期,編輯人員除了向作者組稿,還要溝通導演、作者和制片部門的各方意見,對劇本進行整理加工;劇本投產過程中,編輯如果發(fā)現(xiàn)攝制組出現(xiàn)影響作品質量的原則性錯誤,具有提出申訴的權力;拍攝結束后,編輯的工作則體現(xiàn)為后期視頻和音頻的剪輯。
(二)中文例句:1.電影后期剪輯編輯對于作品的成功與否非常關鍵,伴隨影視制作技術的進步,電影后期剪輯編輯技術性與藝術性要求越來越高,可以說后期制作的藝術性,對于優(yōu)化電影效果,提升電影質量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2]
2.故事片音樂創(chuàng)作及制作過程中,音樂編輯工作的藝術性與技術性內容十分豐富,目前,在該領域尚欠系統(tǒng)的梳理和討論。優(yōu)秀電影音樂的主題呈現(xiàn)是統(tǒng)一而有序的,樂器多聲道編組方式的故事片音樂編輯方法為這種呈現(xiàn)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要想充分發(fā)揮出其技術效能,離不開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相關人員的全面構思與專業(yè)化的深入溝通。[3]
(三)英文及語料:Editing
從下表可以發(fā)現(xiàn),理論界對于“編輯”Editing一詞的使用頻率從19世紀開始直至20世紀末經歷了輕微波動(1810-1910)、緩慢增長(1920-1960)、劇烈增長(1970-2000)的三大階段?!熬庉嫛币辉~與傳媒業(yè)相伴相生,編輯從最初的紙質媒介到廣播媒介,直至電視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其概念內涵和外延都在擴大,特別是依托于網(wǎng)絡技術的影視制作科技,對編輯的界定和要求都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四)英文例句及譯文
1."All of them," was his reply, but — this same producer has confessed that, although he has been producing pictures for nearly fifteen years he has absolutely failed to find anyone to whom he would give absolute supervision of his film editing.
譯文:“所有這些,”他回答。但是,這制片人同時表明,他已經編輯了近15年的圖片,他還沒有遇到有人會對他的電影剪輯進行監(jiān)督。
2."Film Editing: Great Cuts Every Filmmaker and Movie Lover Must Know" makes the invisible art of editing visible by using nearly 600 colorful frames from popular, recent films.
譯文:“電影編輯:大削減是每一個電影制片人和電影愛好者必須知道”,這必須得從那些最新的流行的電影中找到近600幀豐富多彩的片段,通過電影編輯來展現(xiàn)無形的藝術。
八、 剪輯
(一)釋義:剪輯是影視制作過程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借助電子剪輯軟件對先前已完成的鏡頭與錄音素材進行重組的過程。在英文中,“剪輯”和“編輯”同用“editing”表述,有時為了強調剪輯的動作特性,援引 Clipping與 Cutting這兩個詞,在特定語境下表示“剪輯”,或使用Film editing這一組合名詞,專指電影剪輯。中國理論界則直接從“編輯”中分離出“剪輯”一詞,突出了“剪”在影視制作中的獨特作用,這也更加貼切“蒙太奇”這一法語詞匯“安裝、拼接、構成”的原意。早期的剪輯通常由導演親自完成,隨著剪輯軟件的更新?lián)Q代與剪輯技術的日臻完善,剪輯已然成為一個專業(yè)化的創(chuàng)作部門。
(二)中文例句:1.本文回顧了電影剪輯技術的歷史沿革及其主要理論觀點,研究了電影剪輯技術與影像時空構造的關系,從而提出數(shù)字剪輯技術基于其媒介材料、動力與控制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膠片技術存在著本質性的差異,因而正在顛覆傳統(tǒng)電影剪輯的美學思維并引發(fā)了新的電影時空構造觀念。[4]
2.這些地方電視臺一般錄下電視網(wǎng)的節(jié)目,然后在晚上重放,通常是以剪輯過的形式安排在地方新聞節(jié)目里。①
(三)英文及語料:Clipping/ Cutting/ Film editing
從上表可知,“剪輯”Clipping/ Cutting/ Film editing在理論界的探討起步較晚,對該詞的關注興于20世紀30年代。這是由于,直到20世紀初,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才有意識地使用不同景別和不同鏡頭角度來拍攝影片,這才使得剪輯藝術應運而生,實踐的開拓逐步引起了理論界的關注,從20世紀30年代起,隨著“蒙太奇”在實踐與理論上的不斷演進,“剪輯”一詞也大量出現(xiàn)在理論文獻中。剪輯不僅是一項技術活動,更是藝術創(chuàng)造。中美影視美學風格的不同便與剪輯師的創(chuàng)作思路密切相關。比如,好萊塢電影“連續(xù)性剪輯法則”和法國“新浪潮”中的“跳切”手法都有賴于剪輯師的藝術判斷與操作技藝。
(四)英文例句及譯文
1.But on coming first into the gardens they found Mrs. Hazeldean herself, clipping dead leaves or fading flowers from her rose trees.
譯文:但先入花園的人卻發(fā)現(xiàn)Hazeldean 太太在她的玫瑰花樹上剪裁枯葉和凋謝的花朵。
2.Clipping at either the start or the peak of vernal flowering reduced the display of spring flowers.
譯文:在開春或是春天正值花開時期,修枝都會縮短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