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華 黃俊生 柯東賢
1引言
中國首款手機教育游戲《樂萌學堂之家有小寵》將小學課本知識搬進手機游戲,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這是教育游戲在3G無線互聯網時代的積極嘗試,也是多媒體教育的一種新形式。它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的便利性,教育游戲的娛樂性,充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勝心,使他們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化學貪吃蛇的作用
2.1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游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從好奇心的源頭出發(fā),為了求勝仔細的研究每一個關卡,從而認真的記住游戲中所呈現的內容。學生在游戲中要分析技巧,如何才能更容易獲勝,這都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化學貪吃蛇游戲不僅需要運用化學知識,而且保留了原游戲的規(guī)則與技巧。因此,這個游戲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2作為個性化教學檢測工具
化學貪吃蛇游戲的設計主要為考察化學基礎知識,它可以讓學生在娛樂中來鞏固自己所學過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學生還可以通過化學貪吃蛇游戲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更有效地端正學習動機。
學生一般分為追求勝利者和躲避失敗者,而大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資助項目。多數學生為第一部分,因此學生會為了勝利而細心研究游戲的技巧,在研究技巧的同時就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游戲中的化學知識,從而提高了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3化學貪吃蛇的設計
3.1篩選母體游戲
市面上各種游戲數不勝數,但不是所有游戲都適合化學,需要從中篩選母體游戲。《象棋》游戲內容復雜,欲設計成化學游戲,難以找到十分匹配的化學內容?!段遄悠濉酚螒騽t過于簡單,化學知識更加難以加入其中。而筆者設計的《化學貪吃蛇》的母體游戲是《貪吃蛇》游戲,它因蛇可以到達屏幕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并且操作簡單,因而將其確定為母體游戲。
3.2融入化學知識
在確定母體游戲后,即可考慮是否有合適的化學內容可以融入游戲中??紤]融入的化學內容難度應適中?;瘜W貪吃蛇的本質是一種輔助學習的工具,對象不是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反而更多的是成績不太理想,需要用不同手段調動學習興趣的后進生。所以,游戲中的化學內容不宜過難、過偏,重在基礎知識。
3.3設計游戲過程
游戲規(guī)則跟原版貪吃蛇幾乎一致。當吃到的“食物”與游戲規(guī)則一致時身長“加1節(jié)”,當吃到的“食物”與游戲規(guī)則不對應時身長“減1節(jié)”。
3.3.1制定游戲規(guī)則
每關游戲開始時蛇身為3節(jié),屏幕從開始到結束都有5個“食物”,當玩家吃掉1個“食物”時就會從另一個位置(屏幕中隨機顯示)出現另一個“食物”,直到蛇身加到20節(jié)時(成功吃掉17個食物,蛇身開始為3節(jié)),通到下一關。若玩家失誤5次(吃到的“食物”與游戲要求不相符)或蛇頭與蛇身碰在一起或蛇身小于3節(jié),則游戲結束。
游戲時,“蛇”的頭部會出現化學名稱、化學式或一些相關化學性質。當“蛇”頭部顯示化學“名稱”時,若找到與它(“蛇”頭部的提示)相對應的化學式則才能身長“加1節(jié)”,若與之不匹配則身長“減1節(jié)”。當“蛇”頭部顯示“化學式”時,若找出可以與它(“蛇”頭部的提示)反應的則身長“加1節(jié)”,否則身長“減1節(jié)”。當“蛇”頭部顯示“氧化性”時,玩家則可以通過吃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使蛇身長增加;若吃到還原性物質,則身長“減1節(jié)”。當“蛇”頭部顯示“還原性”時,玩家則可以通過吃具有還原性的物質,使蛇身長增加;若吃到氧化性物質,則身長“減1節(jié)”。
3.3.2游戲設計
Scratch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開發(fā)的一款面向少年的簡易編程工具。構成程序的命令和參數通過積木形狀的模塊來實現。
3.3.3游戲關卡的設置
3.3.3.1第一關:化學元素的認識
“蛇”的頭部出現漢字(化學元素名稱),則將元素符號當作“食物”。兩者相匹配則身長“加1節(jié)”,若兩者不匹配則身長“減1節(jié)”,直到蛇身加到20節(jié)時,通到下一關。若玩家失誤5次(吃到的“食物”與游戲要求不相符)或蛇頭與蛇身碰在一起或蛇身小于3節(jié),則游戲結束。
3.3.3.2第二關:化學式的認識
筆者將本關游戲分為2個部分,由游戲難易程度將游戲分為第1部分與第2部分(第2部分相對于第1部分較難)。與第一關相似,“蛇”的頭部顯示漢字(化合物名稱),則玩家應將化學式當作“食物”,勝利與結束的條件與第一關一致。
3.3.3.3第三關:氧化性與還原性
當“蛇”頭部出現氧化性時,游戲中一次性出現15個“食物”(其中12個氧化性物質,3個還原性物質)。當玩家吃掉1個氧化性“食物”時,身長“加1節(jié)”,當蛇身增加到10節(jié)時,游戲通關。當玩家吃掉1個還原性“食物”,身長“減1節(jié)”。當玩家將3個還原性物質全都吃掉時,游戲結束。若一開始就吃了還原性物質時,游戲立即結束。
當“蛇”頭部出現還原性時,游戲中一次性出現15個“食物”,游戲規(guī)則和通關要求與氧化性時一致。
3.3.3.4第四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1)第一部分:分解反應
“蛇”頭部出現化學式,屏幕中出現此化學式分解后的化學式(可能為幾個),玩家須將分解后的化學式(2個或3個)全部“吃掉”,則身長“加1節(jié)”。此后“蛇”頭部會出現另一個化學式,以此類推。直到“蛇”身長增加到7節(jié)時,通關成功。若玩家“吃掉”不對應的“食物”,則身長“減1節(jié)”。一共有11個化學式,玩家最多只能錯2次。若游戲剛開始就吃錯,則游戲直接結束。例如,頭部出現碳酸(分解后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玩家必須將二氧化碳與水全“吃掉”身長才能“加1節(jié)”。
(2)第二部分:化合反應
“蛇”頭部出現化學式,屏幕中有可以與之發(fā)生化合反應的化學式(2個),玩家必須將相對應的化學式全都“吃掉”,則身長才能“加1節(jié)”。此后“蛇”頭部就會出現另一個化學式,以此類推。直到身長增加到9節(jié)時,則游戲通關成功。若玩家“吃掉”的化學式與之不對應,則身長“減1節(jié)”。一共有13個化學式,玩家最多只能錯2次。玩家若在游戲開始出現錯誤,則游戲結束。例如,頭部出現水,玩家必須將屏幕中的氫氣與氧氣全部吃掉身長才能“加1節(jié)”。
(3)第三部分:置換反應
通過“蛇”頭部的化學式找出屏幕中可以與之發(fā)生置換反應的化學式,若玩家成功找出可以與“蛇”頭部的化學式發(fā)生置換反應,則身長“加1節(jié)”,否則身長“減1節(jié)”。直到蛇身長增加到14節(jié)時,通關成功,否則游戲失敗。一共有20個化學式,玩家最多錯3次,若玩家開始出現錯誤,則游戲失敗。
3.3.4開展游戲過程
玩家可以通過上下左右鍵控制“蛇”移動的方向,當“蛇”移動的軌跡通過“食物”所在的位置時,“食物”即被吃掉(當吃掉的“食物”與游戲要求相符時,則身長“加1節(jié)”,反之身長“減1節(jié)”);當玩家達到游戲成功的條件時,游戲跳到下一關;當游戲失敗時,游戲仍會停留在本關,直到游戲成功。依次類推,直到游戲進行到最后一關。
4結語
化學貪吃蛇游戲是較好的化學知識游戲載體,她能夠將初高中化學多數知識囊入其中,在成功燃起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端正了其學習動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化學知識,同時也增強了頭腦的判斷力和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