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天尖 蘇世標 徐海娟 劉 明 李榮宗
(廣東省職業(yè)病防治院(廣東省職業(yè)衛(wèi)生檢測中心) 廣東廣州 510300)
北方地區(qū)特別是東北地區(qū)冬季時間漫長、室外氣溫低、室內外溫差較大,建筑維護結構熱負荷普遍偏大。窗戶是建筑結構的重要部分之一,研究指出:東北嚴寒地區(qū)建筑外窗是建筑圍護結構總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比可達到維護結構的熱負荷的49%[1]。
增強建筑外窗保溫隔熱性能、降低的傳熱系數(shù),是減少建筑圍護結構熱損失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市場上玻璃的導熱系數(shù)一般在0.75~1.00W/(m·K),單層外窗的傳熱系數(shù)一般均在3.0W/(m2·K),由于其散熱量大、隔音效果差等原因,單層玻璃外窗已經不能滿足生活以及建筑節(jié)能的要求。近些年來,中空雙層建筑外窗逐漸替代單層玻璃外窗成為市場主流,該種外窗的中空玻璃中間為氣體填充層,兩側為玻璃層。由于填充氣體的導熱系數(shù)很小,對流換熱量小,所以中空玻璃外窗可大大減少外窗的傳熱系數(shù),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本位依托相關模擬軟件,對市場上常見的建筑外窗中空玻璃夾層厚度進行模擬研究計算:探討不同夾層厚度下窗戶整體傳熱系數(shù)的變化情況,從而找到最佳的厚度指導實踐生產實踐。
《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2]明確規(guī)定:不同體形系數(shù)、樓層的建筑物,外傳的傳熱系數(shù)有相應得推薦值。
表1 嚴寒B區(qū)外窗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shù)
目前,許多科研院所和學校普遍認為中空玻璃大多數(shù)夾層厚度為12mm時,外窗的保溫效果最佳[3],但是對于中空玻璃夾層厚度的最佳傳熱理論解,學術界仍沒有定論。一般認為外窗的傳熱系數(shù)與玻璃本身的導熱系數(shù)、中空夾層的厚度、夾層氣體種類、夾層氣體輻射、夾層冷熱壁溫差等有關系。
熱系數(shù)K是衡量中空玻璃熱工性能指標主要之一,《傳熱學》理論指出:傳熱系數(shù)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在單位溫差條件下所傳遞的熱量。對于北方地區(qū),傳熱系數(shù)是外窗重要的熱工參數(shù),它決定了外窗的能耗大小,研究其大小具有重要意義。中空雙層外窗的傳熱系數(shù)一般K由七部分組成,分別是室外氣體與玻璃壁面的對流換熱,外層玻璃的導熱、外層玻璃與氣體夾層的對流換熱、夾層壁面的輻射換熱、內側玻璃與夾層氣體的對流換熱、內側玻璃的導熱和內側玻璃與室內氣體的對流換熱。
R——中空玻璃的熱阻,(m2·K)/W;
δ1——中空玻璃的外層玻璃厚度,m;
δ2——中空玻璃的內層玻璃厚度,m;
λa——中空玻璃的內層玻璃導熱系數(shù),W/(m·K);
λb——中空玻璃的外層玻璃導熱系數(shù),W/(m·K);
h1——中空玻璃的外層對流換熱系數(shù),W/(m2·K);
h2——中空玻璃的內側對流換熱系數(shù),W/(m2·K);
h3——中空玻璃夾層氣體復合對流換熱系數(shù),W/(m2·K)。
中空玻璃夾層的復合對流換熱系數(shù)一般包括兩種,主要指夾層冷熱壁面輻射對流換熱系數(shù)和氣體對流換熱系數(shù)。
h3=h4+h5
h3——中空玻璃夾層氣體復合對流換熱系數(shù),W/(m2·K);
h4——中空玻璃的夾層輻射流換熱系數(shù),W/(m2·K);
h5——中空玻璃的夾層氣體對流換熱系數(shù),W/(m2·K)。
只要兩個物體表面存在溫差就會有輻射換熱,在此我們把輻射換熱寫成對流換熱的形式得到下式:
εb——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shù),通常取5.67×10-8W/(m2·K4);
ε1——中空玻璃熱壁表面發(fā)射率;
ε2——中空玻璃冷壁表面發(fā)射率;
T1′——中空玻璃夾層熱壁開爾文溫度,K;
T2——中空玻璃夾層冷壁開爾文溫度,K。
對于中空玻璃夾層屬于封閉、狹小空間的對流換熱范疇,目前學術界仍然沒有詳細的計算公式,大部分公式均為實驗經驗公式。本文采用其中一種較為普遍的經驗公式。
氣體對流換熱傳熱系數(shù):
式中:
δ——為氣體夾層厚度,m;
λ——為氣體導熱系數(shù),W/(m·K)。
努謝爾特數(shù)和瑞利數(shù)一般也是由經驗公式確定,公式如下:
Nu=ARan
其中:
g——為重力加速度,m2/s;
α——為體積膨脹系數(shù),α=1/Tm,1/K;
Tm——為玻璃的平均溫度,Tm=(T1′+T2)/2,K;
T1′、T2——分別為中空玻璃夾層熱、冷壁面溫度,K;
ΔT——為冷、熱壁面溫差,K;
a——為氣體熱擴散率,m2/s;
v——為氣體的運動粘性系數(shù),m2/s。
當Nu<1,Nu取為1。垂直條件下,A=0.035,n=0.38;水平條件下,A=0.16,n=0.28;傾斜條件下 45℃,A=0.10,n=0.31。
國內外窗傳熱系數(shù)計算與國外外窗傳熱系數(shù)計算方法略有不同,國內現(xiàn)行的標準為《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guī)程》,規(guī)定如下:設計或評價門窗、玻璃幕墻定型產品的熱工性能時,室內外表面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應根據標準規(guī)范選取[4]。
室內空氣溫度Tin=20℃;室外空氣溫度Tout=-20℃;室內對流換熱溫度hc,in=3.6W/(m2·K);
室外平均輻射溫度溫度Trm,in=16W/(m2·K);室內平均輻射溫度Trm,in=Tin;
室外平均輻射溫度Trm,out=Tout;太陽輻射照度Is=300W/m2。
室內空氣溫度Tin=25℃;室外空氣溫度Tout=30℃;室內對流換熱溫度hc,in=2.5W/(m2·K);
室內對流換熱溫度hc,out=16W/(m2·K);室內平均輻射溫度Trm,in=Tin;
室外平均輻射溫度Trm,out=Tout;太陽輻射照度Is=500W/m2。
針對東北嚴寒地區(qū)冬季熱負荷較大的情況,外窗傳熱系數(shù)計算一般以冬季條件為主,夏季一般不作考慮。
本文建立常用的中空玻璃模型,通過不同夾層厚度的設置得到不同的傳熱系數(shù)通過分析比較得到其的相關關系得到最佳的夾層厚度。
就在他們要用擔架把我抬向某個地方的時候,我奮力地從那擔架上滾落下來。此時此刻,我的第一愿望是快快快!我要盡量地快些到那個黑乎乎的礦井底下。我放心不下。我要找到小六子啊。
Window是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是研發(fā)的專門用于門窗熱工模擬的軟件之一,它具有操作簡單,自定義功能強,計算方便等優(yōu)點。
(1)室內外條件設置
東北地區(qū)門窗計算以冬季為主,夏季為輔。本文在window模擬軟件中計算環(huán)境,滿足冬季計算標準。
圖1 軟件界面截圖
(2)中空玻璃外場夾層厚度設置
本文以 2mm為單位步長,分別為 2mm、4mm、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26mm、28mm、30mm。
(3)玻璃材料設置
本次內外均選用玻璃庫中編號為1577.具體參數(shù)詳見表2。
表2 玻璃參數(shù)表
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處理如圖2。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夾層厚度在2~14mm時,夾層厚度增大,中空玻璃傳熱系數(shù)越小。這是因為夾層厚度越大填充氣體的導熱熱阻越大。在封閉空間內由于熱壁、冷壁的熱作用,填充氣體會出現(xiàn)對流換熱現(xiàn)象,冷側氣體下沉,熱側氣體上升,氣體形成環(huán)狀流動,厚度越小對流現(xiàn)象越嚴重。
(2)夾層厚度在15mm以后,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shù)隨夾層厚度的增加呈現(xiàn)整體平穩(wěn)的趨勢。這是因為當夾層厚度達到一定值厚,填充氣體很難形成環(huán)狀流動,對流換熱區(qū)域穩(wěn)定,中空玻璃傳熱系數(shù)趨于穩(wěn)定。
表3 夾層厚度與傳熱系數(shù)的大小
圖2 夾層厚度與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shù)關系
(3)當夾層厚度較小時,夾層內氣體的流體的對流換熱影響比重比較大。隨著夾層厚度的增加,由填充氣體流態(tài)由湍流向層流過渡,紊流換熱量大,而層流換熱量小,所以此時夾層厚度變化較小,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shù)仍有較大的變化量。
通過本文的模擬實驗可得出如下結論:
(1)夾層厚度直接影響了填充氣體的熱傳遞大小,因此夾層厚度對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shù)大小有重要影響作用。
(2)夾層厚度不宜過大或過小。夾層厚度過小則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shù)較大導致外窗散熱量較大,從而導致節(jié)能性差,夾層厚度過大,雖然對其傳熱系數(shù)影響不大,但是會帶來其他不利因素,比如玻璃的密封不實,外框制作、安裝維修難度增加等。
(3)夾層厚度應在14~18mm之間最佳,這樣既能保證中空玻璃的傳熱系數(shù)在合理范圍內,又能保證窗框、密封條等的制作安裝。
(4)降低外窗的傳熱系數(shù),需要綜合考慮,不能只考慮一種因素。本文只考慮了夾層的厚度,窗框、密封膠、密封條等因素對外窗產熱系數(shù)的影響也比較大。
嚴寒地區(qū)外窗耗熱量所占的比重比較大,降低其傳熱系數(shù)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市場上的外窗傳熱系數(shù)普遍比較大,新型節(jié)能外窗的研發(fā)刻不容緩。
[1]周佩杰.被動式居住建筑與節(jié)能門窗[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5(4):70~77.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26-2010)[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3]馬揚,楊仕超,石民祥.中空玻璃的熱工性能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09(5):27~32.
[4]《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guī)程》(JGJ/T151-2008)[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