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喜
印度提高5%的手機進口關稅,很可能是為了保護本土手機廠商。作為印度本土廠商最強的對手,國產手機將面臨更大障礙。而對于以印度市場為增長主力的小米來說,這可并不是個好消息。
當前,小米出貨量重新回到全球第四,同比大漲96.9%。僅看國內市場,GFK數(shù)據顯示,華為憑借1.02億部的銷量登上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榜首,小米排名第五。但在2017財年,小米印度市場營收837.93億盧比,同比增長696%。
小米2017年的復蘇,基本上要歸功于印度市場。如果印度市場在政策上發(fā)生變動,那么小米未來可能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
首先,過于依賴印度市場的人口紅利,早為小米埋下了隱患。印度人口紅利或接近尾聲。截至2017年底,印度手機用戶數(shù)量第一次超過12億。而基于印度總人口數(shù)計算,印度手機的增量市場與人口紅利或快接近尾聲。
其次,小米不斷增長的低端出貨量,本就掩蓋了品牌層面的軟肋。多年來,小米主打“性價比”牌,以銷量為重心,而在印度市場的成功,只不過是將國內人口紅利期的玩法復制了一遍。
2017年9月20日-10月19日,小米(印度)創(chuàng)下了智能手機月銷400萬臺的紀錄。其中,紅米系列契合了印度10 000盧比(約合人民幣980元)以下價位的低端市場,銷量頗佳。
性價比模式的成功,導致小米在品牌的高端價值上缺乏建樹。國內低端手機恐怕也只剩下小米了,隨著樂視手機、360手機等淡出市場,它恰恰搶奪了這部分市場份額。其在國內復蘇,更多源于低端市場競爭對手減少,且頭部廠商在低端市場的投入也在減少。
最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小米在2017年的高歌猛進其實是掩蓋了它一直沒有解決的難題——品牌上行與高端化遲遲不能奏效,用戶不認可小米產品的高端品牌溢價。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tǒng)計,2017年1月-12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 054款,同比分別下降12.3%和27.1%,智能手機出貨量在不斷下降。
此外,換機需求傾向于追求更為高端與創(chuàng)新性的產品,手機平均價格持續(xù)走高。數(shù)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智能手機的平均價格上漲了10%,達到2 300元。
但小米的性價比,使其在高端機市場沒有影響力。到時,低端機因元器件成本漲價之后,性價比將大幅縮水,小米可能喪失很多用戶。
隨著元器件價格提升,手機平均價格向上爬坡是可預見的。華為等廠商在中高端市場的影響力在逐步上升,迎合了未來市場消費升級的狀況與需求;小米則長期在低端市場比拼銷量,用不斷增長的低端出貨掩蓋了品牌層面的軟肋。
其實,小米真正的軟肋在于,沒有實質性的創(chuàng)新,缺乏明顯的中高端爆款產品。從目前來看,小米的增長要比華為、OV快,但它在中高端市場并沒有拿出能與華為等廠商叫板的產品與爆款。
Counterpoint整理調查的關于“2017年中國最暢銷的十大手機”中,基本上被OV、iPhone、榮耀等承包,小米只有一款紅米手機進入了第9名。從這里也可以看到,小米本質上依然是依賴低端性價比驅動。
如果長期拿不出革命性的產品創(chuàng)新與技術,無法抓住未來消費升級下的用戶需求紅利,而是繼續(xù)依賴低端智能手機吃人口紅利增加銷量賺取吆喝,小米的成長很難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