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芹
摘 要:地圖是連接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載體,能夠幫助人們直觀地認識世界各個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對于初中生學習地理學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地圖知識是地理最基本素養(yǎng)之一,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地圖能力,既是地理基礎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素質(zhì)教育基本要求。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 地圖意識
地圖即是直觀教具,又是知識來源,經(jīng)常運用地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能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很多地理知識都要通過地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地圖意識,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讀圖、用圖、分析圖、繪制地圖,是中學地理教學極其重要的一項任務,也是素質(zhì)教育在地理學科的具體體現(xiàn)。
一、培養(yǎng)讀圖意識
讀圖意識是畫圖、用圖的原動力和興奮劑。只要有了這方面的意識,學生才會去認真讀圖、畫圖、用圖,從而重視地理圖像。
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像圖表材料,不讓它們成為擺設。其實教材上的圖像類型十分豐富,平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經(jīng)常引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上的各類圖像圖表,讓學生形成“左圖右書”的地理學習習慣,并且強化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靈魂”意識,使學生看到地理課本或其他書籍,第一眼應該是讀圖的習慣。
2.選取一些典型地理圖像,充分挖掘圖中的信息,經(jīng)常用圖像來說明和解決問題。比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以圖釋文、以圖釋圖、以圖解題。下圖是四幅等高線地形示意圖,能體現(xiàn) “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哪一幅?
“深山藏古寺”描述的是四周群山環(huán)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這題就是需要根據(jù)等高線的形態(tài)來判斷地形狀況。D項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符合該意境。
3.注重地理圖像語言的儲備
地理圖像類型很多,常見的有經(jīng)緯圖、光照圖、等值線圖(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區(qū)域分布圖、統(tǒng)計圖(坐標、扇形、餅狀……)、示意圖、景觀圖,每一種圖像都有相應的圖像語言,只有掌握了這些豐富的地理圖像語言,并且理解這些地理圖像語言的內(nèi)在關系,才能很好地完成這些地理圖像的讀圖與析圖。其實許多地理知識都可以通過地理圖像來呈現(xiàn)并形象展示出來。
例如黃河“凌汛”知識的落實,從知識本身來說,學生比較難理解,如果輔以圖像去落實,給學生以圖像語言(如下圖),以后學生遇到類似的圖像,他們讀圖析圖速度與準確度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畫了一幅凌汛示意圖講解了這個難點,我以寧夏河段為例,初春時,河流開始解凍,受緯度因素的影響,跟B河段相比,A河段的冰較早融化成水,而此時B河段還是冰的狀態(tài),這樣A河段的水挾帶冰塊流向B時,受B河段冰的阻擋,導致水位猛漲,形成凌汛。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經(jīng)常利用地理圖像來落實地理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豐富了他們的地理圖像語言,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讀圖能力。
二、培養(yǎng)畫圖意識
1.在課堂中設立畫圖活動
教師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設計一些畫圖活動并且在實施這些活動過程中則要求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動眼就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地理現(xiàn)象演示和實驗。動腦是讓學生回憶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間漫游法,讓學生回想和再現(xiàn)觀察的地理現(xiàn)象,逐漸在頭腦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圖象。動手也就是手繪草圖,通過繪草圖的方式來鞏固觀察和識記的結果,以達到精確化程度。動口就是評圖,學生通過互評和師評來評價自己所畫的圖。閱讀和繪制簡易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前提,也是地理學習的學習效果體現(xiàn)。一個學生能夠做到隨手畫出中國地圖或世界地圖,并能大致勾勒出經(jīng)緯度和主要的山脈、河流等地理要素,是學生終身地理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2.設立一本畫圖專用本
讓每個學生設立一本專用畫圖本,要求學生將課本出現(xiàn)的圖形和教師布置的畫圖收集在這本畫圖本上,教師定期進行檢查,并將畫的好的作品利用墻報展示出來。下面是學生畫的中國地勢圖,中國行政圖。這樣學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長的過程和結果,還會自然養(yǎng)成畫圖的習慣。
3.在課外開展地圖制作活動
在課外開設地圖制作課外活動小組,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情況布置小組成員繪制校園平面圖;中國及世界區(qū)域地圖輪廓的描繪;學校所在鄉(xiāng)、鎮(zhèn)、市的簡易地圖繪制:居住小區(qū)地圖或是家庭物品陳放平面圖等,這些地理制作作品具有實用價值,可能是生活用品工具,也可能是教育學習用品。另外,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體現(xiàn)知識的應用價值,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
三、培養(yǎng)用圖意識
地圖是一種工具,工具重在利用。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應使學生認識到使用地圖的重要性,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用圖意識。
1.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用圖意識
教學中要以各種形式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用圖意識:利用中學生愛看圖的特點,以地圖設計教學情景,多以地圖展現(xiàn)知識,推護左圖右書”,多進行`看圖說話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圖習慣。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地圖,如讓學生在地圖上從家鄉(xiāng)出發(fā),設計旅行路線,讓學生感到地圖“有用”,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進行地圖知識竟賽,找地名比賽,如在地圖上找出家鄉(xiāng)的位置, 看誰找得快。畫圖比賽,如畫澳大利亞區(qū)域圖輪廓、中國輪廓圖、世界輪廓簡圖、黃河,長江干支流圖,看誰畫得像。要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要及時鼓勵和表揚。評價方式作改革,平時的填圖、畫圖作業(yè),地圖競賽活動在成績中要占一定的比例,考試中增加開卷形式,允許學生查閱地圖冊,重點是考核學生的讀圖能力,考查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學生作品如下:
2.強化版圖意識
版圖概念自古有之,從春秋戰(zhàn)國直到秦漢,都有屬國必須獻版圖的制度。獻版圖就是獻江山,“版圖”一詞以后就延伸為國家的祖域。國家版圖體現(xiàn)著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也事關國家安全問題。地圖測制來之不易,問題地圖和盜版地圖回避法律、技術質(zhì)量的監(jiān)管,存在問題在所難免。使用問題地圖和盜版地圖對國家、對社會都有很大危害性。在地圖教學中應該不斷強化學生的地圖、版圖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尊重國家版圖,規(guī)范用圖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讀我國的各種地圖,一定要對我國主權的班界及有爭議的管轄界線特別指出,不能掉以輕心。如釣魚島、南海諸島等要在圖中特別標明,并畫歸我們的疆界,不能不標或標錯。對于外國地圖,對各國國界的劃分表明了我們外交的認識和態(tài)度,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分界,克什米爾地區(qū)的未定國界,不管是我國還是世界地圖,都特別要注意這種有爭議的地方的判讀,強化學生的版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