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紅,趙 璇
支氣管哮喘是兒科常見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輔助型T細胞1(Th1)/Th2細胞因子失衡是其重要發(fā)病基礎(chǔ),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不僅對患兒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還給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2]。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常見誘因,常見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3]。目前針對呼吸道病毒感染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Th1/Th2細胞因子的影響研究較少,本研究選取醫(yī)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檢測有無呼吸道病毒感染及其類型,探討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Th1/Th2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
1.1 病例資料 選取醫(yī)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按照《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4],確診為支氣管哮喘患兒;(2)年齡 1~14 歲;(3)病情處于急性發(fā)作期;(4)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批準,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心、肺、肝、腎等器官疾病;(2)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3)先天器質(zhì)性病變導致的喘息;(4)病情處于慢性持續(xù)期。共納入符合標準的患兒260例,其中男 152 例,女 108 例,年齡 1~12(6.81±1.27)歲;病程 4 個月~8 年,平均(3.15±0.82)年;急性發(fā)作程度:輕度126例,中度94例,重度40例。
1.2 檢測指標 (1)病毒檢測:就診或入院當日,采集患兒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進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Diagnosis Hybrids公司。(2)Th1/Th2細胞因子比值:就診或入院當日,采集患兒靜脈血標本,離心分離血清,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測定血清Th1/Th2細胞因子比值,試劑盒購自美國ebioscience公司。(3)肺功能:就診或入院后當日,采用肺功能測定儀(日本捷斯特CHEST AC 8800)檢測患兒1 s用力呼氣量與肺活量比值(FEV1%)、最大呼氣流速(PEF)。(4)血氣分析:就診或入院后1 h內(nèi),抽取患兒股動脈血,用血氣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GEM 3000)測定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呼吸道病毒檢測結(jié)果 260例中,共發(fā)現(xiàn)呼吸道病毒感染181例,感染率為69.6%。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59例,占32.6%(59/181);副流感病毒感染47例,占26.0%(47/181);流感病毒感染30例,占 16.6%(30/181);鼻病毒感染 22例,占 12.2%(22/181);合并副流感病毒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1例,占6.1%(11/181);合并鼻病毒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8例,占4.4%(8/181);合并流感病毒與鼻病毒感染4例,占2.2%(4/181)。排除多重病毒感染患兒,根據(jù)病毒感染類型,將患兒分為合胞病毒組(n=59)、副流感病毒組(n=47)、流感病毒組(n=30)、鼻病毒組(n=22);無病毒感染患兒作為無病毒感染組(n=79)。
2.2 各組血清Th1/Th2細胞因子比值 無病毒感染組Th1、Th1/Th2細胞因子比值顯著高于病毒感染組(P< 0.05),而 Th2顯著低于病毒感染組(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組Th1與其他3組病毒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Th2顯著高于其他3組病毒組(P<0.05),而Th1/Th2細胞因子比值顯著低于其他3組病毒組(P<0.05)。其他3組病毒組組間Th1、Th2、Th1/Th2細胞因子比值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 見表 1。
2.3 各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比較 各組FEV1%和PEF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無病毒感染組PaO2顯著高于病毒感染組(P<0.05),PaCO2顯著低于病毒感染組(P<0.05)。各病毒感染組間FEV1%、PEF、PaO2、PaCO2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 見表2。
表1 各組血清Th1/Th2細胞因子比值比較
表2 各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比較
呼吸道病毒感染誘發(fā)支氣管哮喘的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氣道炎癥反應(yīng)、機體免疫反應(yīng)異常等相關(guān)。相關(guān)研究顯示,嬰幼兒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為常見,而成人則以鼻病毒感染為主[6]。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81例患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率為69.9%。病毒類型以呼吸道合胞病毒為第1位,其次分別為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Th1細胞與Th2細胞為Th細胞主要類型,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Th1細胞與Th2細胞互相拮抗,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Th1/Th2細胞因子失衡是支氣管哮喘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重要病理機制,表現(xiàn)為Th1細胞功能減弱,Th2細胞功能亢進,激活多種炎癥細胞,啟動氣道炎癥反應(yīng),引起氣道重塑,加劇支氣管哮喘病情發(fā)展,誘發(fā)急性發(fā)作[7-8]。相關(guān)研究顯示,呼吸道病毒等大分子抗原可以調(diào)節(jié)多種炎性細胞因子,加速其在呼吸道聚集,誘導機體產(chǎn)生免疫反應(yīng),造成T細胞亞群功能紊亂[9-10]。本研究比較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兒Th1與Th2細胞因子水平及Th1/Th2細胞因子比值,發(fā)現(xiàn)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兒Th2細胞因子分泌具有明顯優(yōu)勢,Th1/Th2失衡狀況較其他類型呼吸道病毒感染更為嚴重。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呼吸道病毒感染組PaO2顯著低于無病毒感染組,PaCO2顯著高于無病毒感染組,提示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血液中氧含量降低,CO2潴留??赡苡捎诤粑啦《靖腥疽l(fā)的氣道炎癥反應(yīng),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影響正常通氣功能。
綜上所述,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加劇哮喘患兒Th1/Th2細胞因子失衡,尤其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為嚴重。因此,在支氣管哮喘患兒診斷中,應(yīng)盡早明確病原學診斷,確認是否存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及病毒類型,予以針對性治療,控制病情發(fā)展。
[1] 隗維娜,韋麗娜,張杰.規(guī)范化教育管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9):1804-1806.
[2] 楊麗華,張國成.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與支氣管哮喘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31(21):1675-1677.
[3] 顧劍玲,魏嵩昀,莊文珺,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0):4709-4711.
[4]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5] 程遠,陳德暉,孫寶清,等.廣州地區(qū)5歲以下兒童哮喘發(fā)生及持續(xù)發(fā)展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22(4):514-518.
[6] 朱道娟,彭東紅,黃英,等.2013年某院兒童哮喘急性發(fā)作住院患兒的病原特點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5,44(19):2629-2631.
[7] 黃偉強,李惠,袁梅,等.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Th1、Th2及其相關(guān)細胞因子水平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5,55(20):40-41.
[8] 吳彪,莊探月,程東良,等.支氣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兒對血小板指標、炎性因子水平及Th1/Th2比值的影響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4):5716-5719.
[9] 劉志剛,陳晶.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嬰幼兒喘息及支氣管哮喘發(fā)病中的作用[J].國際呼吸雜志,2015,35(7):537-541.
[10] 張明強,高金明.病毒在哮喘發(fā)作的研究進展[J].基礎(chǔ)醫(yī)學與臨床,2016,36(2):25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