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保來
如果看過電視劇《亮劍》的話,相信大家對里面的一個鏡頭印象非常深刻,當(dāng)時李云龍的部隊被日軍包圍,在突圍過程中李云龍發(fā)現(xiàn)了日軍的指揮部,于是叫來炮兵準備干掉日本指揮官坂田,當(dāng)時八路軍的裝備非常簡陋,李云龍叫來的炮兵只有一個炮手和一門迫擊炮,李云龍命令炮手“柱子”用這兩發(fā)炮彈干掉日本指揮部,只見炮手“柱子”用手指測量日軍指揮部的距離,真的用兩發(fā)炮彈就干掉了坂田,從而勝利突圍。那么在戰(zhàn)爭中炮兵用拇指測距是什么原理,為何如此精準呢?
炮兵用手指測量距離的方法在軍事術(shù)語中叫做跳眼法,是軍隊在戰(zhàn)爭中普通使用的一個簡單的測距方法。跳眼法的測距原理主要是利用人的左眼和右眼間隔約為自己手臂的十分之一,然后在乘以實測目標寬度的10倍,就可以得出實測目標的距離。比如你平伸右臂,閉上左眼,然后用右眼觀察需要測量的目標,如果測量的目標可以一步跨過,那么說明目標距離你只有100碼(91米),只有需要兩步才能跨過,那么就距離就是200碼(182米)。
如果是其他物體的距離,就需要根據(jù)視力、物體清晰度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來計算了。比如如果測量一個人的話,人攜帶什么武器看得出的話,那么說明距離大概在100米左右;如果你測量的是一棟房屋的話,如果你能夠看見房屋上樹葉,那么說明這棟房屋距離你有200米左右,具體的物體距離如下:
距離(米)目標清晰程度:100人臉特征、手關(guān)節(jié)、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見。150~170衣服的鈕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可見;200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網(wǎng)的鐵絲可見;250~300墻可見縫、瓦能數(shù)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顏色可分;400人臉不清、頭肩可分;500門見開關(guān)、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700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1000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1500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3000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跳眼法雖然簡單,但是畢竟在實用中都是無法保證最佳精度。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部隊中已經(jīng)逐步普及可以攜帶的測距裝置,比如光學(xué)測距機、炮兵激光測距、炮兵雷達測距等高科技測距工具,精度是傳統(tǒng)拇指測距不能相比的,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炮兵激光測距、炮兵雷達測距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隨著這些武器的裝備,拇指測距或許會慢慢地被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