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益
方成先生去世了。不久前剛走完100歲的人生歷程,滿指望他再創(chuàng)一個高峰,沒料想他竟急于到老朋友們那里團聚了。在那里,丁聰、沈峻、苗子、郁風、舒展、牧惠、詹同……一大群朋友在等著他。
丁聰?shù)摹段耶嬆銓憽幕诵は窦分校幸欢畏匠傻淖晕医榻B:“方成,不知何許人也。原籍廣東,誕生在北京,說一口北京話。自謂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孫的。非學畫者,而以畫為業(yè),乃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但宣讀論文是在中國化學學會。終身從事政治諷刺畫,因不關心政治屢受批評。”
妙文一段,令人解頤。原來,他本姓孫,名順潮,廣東中山人,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化學系。但朋友們不管熟悉還是陌生,都管他叫“方先生”。他的本姓本名,極少人知。就是知道,也仍稱“方先生”。這也是人以才稱——他的才華見識都在方成漫畫里擱著呢。
朋友戴敦邦評說他:“多才多藝,平易近人,青春不老,幽默補膏?!钡降子卸唷把a”?照他老朋友侯寶林的說法:笑一笑,十年少。不知有多少七八十歲的人被他逗得大笑七次——回到了童年。但他不笑。所以,他壽數(shù)常在——一直活了整整一個世紀。不信,你看丁聰畫他的肖像:眉關緊鎖,一臉的憂愁幽思?;蛟S,正因為滿腹憂愁,所以希望用笑來驅趕,在笑聲中同那些憂愁說聲 “拜拜”!屈大夫“憂愁幽思,乃賦離騷”。方成先生是:憂愁幽思,乃作漫畫。
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在北京讀中學,對報紙上的新聞、評論并不太關心——因為不懂,但對漫畫卻興致勃勃。那時,號召學蘇聯(lián),什么都學。蘇聯(lián)漫畫界有一個“庫克雷尼克塞”,是庫勃里亞諾夫、克雷洛夫和索科洛夫三位漫畫家共用的筆名。不久,人民日報也有了“方成、鐘靈”。除了華君武、米谷、丁聰,他們兩位應算我最早記得的漫畫家了。
我問方先生:您學的是化學,聽說,當時已被幾家大公司(好像是侯德榜的公司)聘請,待遇很好,怎么就丟了專業(yè),改行畫漫畫了?他說:我不想去,就想畫漫畫。問他漫畫是哪兒學的,答曰:在武漢大學當學生時,畫壁報練出來的。就這樣,他幾經(jīng)輾轉,到了北京,居然進了《人民日報》,成了中華第一報的專職漫畫家,開始了職業(yè)的漫畫生涯。
我同方先生相識,已是“新時期”了。那時我正同丁聰先生合作,在《讀書》雜志發(fā)表文畫相生的《新百喻》,后來又開了“詩話畫”專欄。因為《新百喻》是用淺近文言寫作,被幾位老先生誤認為是哪里冒出來的“出土文物”。于是,因為丁先生的引見,每每得以參加前輩先生的聚會,因而得以常見方成先生。
方先生耳背,聚會中,聽的時候多,常常微笑地看著大家,不大插話,大約就是所謂“聾人多笑”吧。但若有插話,常語出驚人,引得哄堂開懷。他引人發(fā)笑的話,每每是一本正經(jīng)地說出,自己從來不笑,甚至還以嚴肅的語氣說出。哄堂大笑之際,他仍舊蹙眉不語,好像還有疑問:你們笑什么?有什么可笑嗎?
那時,他已七八十歲,聚會往返,還是常常騎著自行車。餐后回家,也不拒“打包”。他們那一代老人家,才氣之高,令人難望項背,而平易親和,又如鄰家大爺。
方先生一幅為人歷久難忘的漫畫是《武大郎開店》——一家餐館,掌柜人矮,伙計一個個更矮——畫上題辭是:“我們掌柜的有個脾氣:比他高的都不用?!敝钡浇裉?,過了幾十年,一提方成,許多人還是忍俊不禁地想到他筆下的“武大郎”:文學藝術的典型,歷久彌新。
方先生在眾多漫畫家中,可以說是最富理論興趣的。他研究“笑”,研究“幽默”,不僅從理論上研究,還研究創(chuàng)造幽默的大師。我在大學讀書時,蔣孔陽先生講授西方美學,講到柏格森時只有短短一個課時。課后我問蔣先生:對柏格森的《笑之研究》怎么看?蔣先生說:沒有看到書,不好講。其實,我之所以問,只是因為我剛從舊書店淘到一冊柏格森的 《笑之研究》,是張聞天早年翻譯的。蔣先生聽后馬上說,你給我看看,或許可以多講一課。
那時,中國關于“笑”“幽默”的專門著作鮮見。從事“笑”之藝術表演的人不少,研究“笑”之產(chǎn)生的書少見?;蛟S有鑒于此,方成先生從上世紀80年代起,便孜孜不倦于幽默的研究,出版了《幽默·諷刺·漫畫》《滑稽與幽默》《侯寶林的幽默》《方成談幽默》《英國人的幽默》以及《笑的藝術》等著作。這些著作出版后,方先生說:怎么我在書店里一本都沒看到過?或許,人們只是喜歡聽點逗樂的,而從來沒有想過“笑”是怎么產(chǎn)生的。對這樣一個藝術創(chuàng)造中不能回避的問題,藝術教育中實在不可缺少。在哀悼方成先生時,希望他的這份關于笑與幽默的理論研究,也能得以研究、繼承。“笑”不僅是逗樂,還是揭露、批判,是促進社會改良、人性向善的力量。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我認識的老一輩漫畫藝術家中,如華君武,如丁聰,如方成,都曾是吸煙者。這不難理解:因為在他們年輕的時代,正是卷煙大量輸入之時。
吸煙成為一種時髦,連點煙使用打火機也是時髦。記得父親講過一個笑話:一位先生掏出煙卷遞人一支,劃著火柴為他點煙,但那位趕緊掏出打火機,道:“我有打火機?!贝蛄藥紫聸]有打著,人家又劃了一根火柴遞過去,但他依然拒絕:“我有打火機。”結果又沒有打著。如此幾經(jīng)往復,才點著了煙卷。在一種時尚流行時,許多人都不免為之裹挾,但等到吸煙危害被充分揭露時,再吸食卷煙就無異自戕了。我認識的幾位老漫畫家,華君武先生戒煙了,丁聰先生戒煙了,方成先生起先雖未戒煙,但看得出在盡力控制。我注意到每次聚會時,方先生總是克制著不吸。實在不行,就掏出一個小小的煙盒,大概只能裝四五支煙,還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我在盡量控制。這個小盒是我一天的量,絕不超過。他們還都是控煙理念的積極傳播者,都有大量的漫畫傳播控煙的理念。
贈人玫瑰,手染余香。聽到方成先生仙逝,不僅漫畫界、新聞界、藝術界同聲哀悼,從事健康理念傳播的朋友也都傷感地說:“又一位可愛的老頭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