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義
(太谷縣郭堡水庫管理處,山西 太谷 030800)
郭堡水庫建于小西溝、佛峪溝和象峪河交匯處,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位于太谷縣范村鎮(zhèn)王公村。建于1958年,2015年10月完成對溢洪道的改造工程。2017年對水庫126.3 m的溢洪道進行了質量檢測,發(fā)現(xiàn)在邊坡和底板處有不同程度的裂縫,呈現(xiàn)出蜂窩狀麻面。有23處具有影響的裂縫,裂縫總長55 m,其中裂縫寬度在0.2~0.4mm的約20m,其余的裂縫寬度≤0.2mm。混凝土結構裂縫,會導致渠道板面抗?jié)B能力減弱,外觀形象被損,碳化后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極大影響,承載能力降低。
干縮裂縫主要是出現(xiàn)在澆筑混凝土后硬化過程中,內外水分蒸發(fā)程度不同,混凝土結構產生內外溫差,內外漲縮不一致導致裂縫。因為混凝土在澆筑時,混凝土結構的表面水分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損失過快,產生的變形大,而混凝土內部由于受到外界的環(huán)境影響小,水分蒸發(fā)慢,產生的變形小,因此混凝土表面發(fā)生干縮變形,在拉應力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裂縫。影響混凝土干縮裂縫產生的因素,有混凝土水灰比、拌和成份、水泥用量、集料比例和外加劑等等。
塑性收縮裂縫主要出現(xiàn)在混凝土即將凝結期,由于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表面水分損失過快而產生,尤其是在外界環(huán)境較熱和大風環(huán)境下。因為混凝土還沒有凝結的時候,強度較小,或者剛剛凝結而強度較弱,在高熱或者大風環(huán)境下,混凝土結構表面水分損失過快,毛細管產生的負壓導致混凝土表面壓力收縮,混凝土不具有抵抗這種收縮的能力產生裂縫,墻面上的裂縫一般為塑性收縮裂縫。影響混凝土塑性收縮開裂產生的因素,水泥的品種不同、水泥的用量、水泥的成份、水泥比例、添加的外加劑、澆筑后的養(yǎng)護方式、振搗方法以及外界環(huán)境中的溫度、風速、濕度等。
沉陷裂縫主要原因,地基土質不均勻、土質松軟、地基回填土不結實、地基周圍受到水的侵蝕;或者在澆筑混凝土以后,對結構所處地基進行超挖,不考慮沉降量范圍,使得混凝土澆筑厚度不均勻,混凝土結構產生的抗拉能力不能抵抗產生附加應力,導致混凝土結構產生沉陷裂縫,直到地基不產生變形為止。
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溫度變化,導致產生溫度裂縫,區(qū)別于其它裂縫,主要產生的因素是溫度的變化。溫度裂縫多發(fā)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度變化較大地區(qū)的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澆筑后,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再加上施工季節(jié)處于夏季高溫氣節(jié),如果施工的高溫天氣在三十八度左右,此時澆筑混凝土會使得表面溫度升高,表面水分損失迅速,內外溫度差距較大;或者外部環(huán)境急劇變化,使得混凝土結構表面溫度降低過快,從而混凝土表面收縮,由于內部和外部混凝土的約束,拉應力的產生導致裂縫。溫度變化因素有外部環(huán)境的溫度變化、混凝土的養(yǎng)護、混凝土材料與環(huán)境溫差等等。
在混凝土中加入堿骨料后,堿性離子和加入混凝土的其他活性骨料發(fā)生反應,在水的作用下,體積不斷增大,導致混凝土不夠密實且出現(xiàn)開裂;砂礫過細,級配低,干縮性裂縫很容易產生;混凝土材料中含泥量比例大,導致混凝土強度大大降低,抗?jié)B能力低,從而產生裂縫。
凝縮裂縫,是由于混凝土澆筑后過度抹平表面,水泥和細骨料過多的聚集到表面形成砂漿層導致裂縫。此外,混凝土塊表面的灰漿超出一定要求比例,也可能導致此種裂縫產生。
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原材料的配合比,也有澆筑混凝土時的外界條件,還有施工過程的其他因素,可以通過加強預防措施,避免裂縫的產生。
水泥。普通硅酸鹽低堿水泥是較為經常使用的,強度等級一般為42.50。(穩(wěn)定性高,強度54~56 MPa)
粉煤灰的質量標準需要在2級以上,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
砂要求潔凈,不含雜質,機械過篩。為了加強混凝土的抗裂強度,選用砂的細度模數(shù)通常在2.70~3.10范圍內。
石料要求直徑為5~20 mm、20~40 mm,且石料級配較好且表面粗糙,堅硬度較好。
采用混凝土C20 W6 F150。水膠比0.48;砂率32%;粉煤灰摻量3%;級配:中∶小=6∶40;各項材料用量:水泥231 kg、粉煤灰77 kg、砂783 kg、石1 194 kg;入倉坍落度4~6 cm;含氣量3%~5%。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與和易性將得到大大改善,混凝土水化熱相應降低,熱峰時間向后推延,使得混凝土的后期強度大大提高,抗裂能力也增強。
在高邊坡上澆筑混凝土時,要進行削坡確保坡的平整度,保證基礎結構穩(wěn)定,不影響混凝土的穩(wěn)定性;在不良地質情況下,都要根據(jù)設計要求提前進行特殊處理,如濕陷性黃土地質、膨脹土地質等。整體削坡后的平整度應小于0.50 m。如果整體削坡后的平整度小于1.0 m,此種地質情況表面應覆蓋砂礫料。基礎不均勻沉降導致的裂縫發(fā)生要盡量避免,因為貫穿性裂縫也常常因此引發(fā)。
混凝土澆筑之后,不能過多抹壓,一般為1~2遍,并要加一層混凝土養(yǎng)護劑,外加塑料薄膜,噴水保持一定的濕度。
裂縫寬度不同,采用的涂抹材料不同。裂縫寬度不大于0.2 mm,選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進行涂抹;裂縫寬度在0.2~0.4 mm之間,選用水泥基柔性防水材料進行涂抹。
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含有的活性化學物質和水作用后,借助載體在混凝土內進行滲透,最終在內部形成結晶體,這種剛性防水材料能夠將裂縫堵塞,達到良好的防水目的??梢詮V泛應用于給水工程,直接與水接觸的混凝土工程,無毒害、永久性、防水性等都是它的優(yōu)點。具體操作過程,先處理裂縫表面,施工工藝手法通常采用噴涂、干撒、涂刷等將裂縫兩側都處理一遍,厚度約1 mm,并進行養(yǎng)護處理。
水泥基柔性防水材料的優(yōu)點是抗?jié)B能力強、延伸性能強、抵抗熱脹冷縮能力強、粘結和防裂性能強等等。防水原理是材料內高分子聚合物、礦物粉體、水泥、石英砂等材料借助水的作用,形成防水涂膜,施工方法同上。
裂縫寬度δ≥0.4 mm,深度不大,且裂縫不貫通,此時采用的裂縫處理方式為鑿槽嵌縫法。
水泥基柔性防水材料、聚硫密封膠是常用的嵌縫材料。具體來說,借助開鑿工具沿著裂縫的方向,鑿成“U”狀槽溝,寬約25 mm,深度約38 mm(槽深為槽寬的1.5倍),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將溝槽鑿成“V”狀。接著將準備好的嵌縫材料灌入槽內,壓實且初凝后達到相應強度再進行找平。
采用灌漿法,針對裂縫較大的情況下,剔除或者拆除結構不適用于現(xiàn)狀,裂縫對結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都產生相應影響。施工方法,將一定的注漿材料借助相應的注入設備,灌入到裂縫中,膠結材料在裂縫中硬化后,與混凝土混為一體,以達到相應設計要求,而進行的裂縫封堵處理。注漿材料主要有水泥漿、環(huán)氧樹脂以及聚氨酯等。由于注漿設備需要在高壓下運行,因此工作人員需要有進行相應的操作技能。
當裂縫使得結構的安全性受到較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混凝土結構不能按照原有設計要求使用,采用結構加固法進行處理。原理是增強結構構件的承載力,從而降低裂縫的影響程度。主要做法有:將混凝土結構的截面尺寸增大,型鋼包邊將鋼板貼到結構表面,增設支點等方式,從而提高結構構件的承載力。
裂縫的產生使得混凝土結構,不再滿足設計的相應要求和結構性能,不能達到相應承載力的設計要求,導致結構不具有安全性和使用性,就需要拆除原有混凝土,重新澆筑。如澆筑單塊混凝土出現(xiàn)多處裂縫且位移達到1 cm,影響相應結構時,可以采用拆除措施。原有基礎要進行徹底清理,更換材料要與拆除的材料相當,且基礎壓實能夠達到相應要求,方可再次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標號要大于原有設計的混凝土標號。并加入外加劑(微膨脹劑),要避免對原有鋼筋的損害。
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是較為普遍的質量問題,使用哪種處理方式需要根據(jù)裂縫出現(xiàn)的原因來進行判定,不同的裂縫對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大小、安全性能、是否影響結構的正常使用等等具有不同的影響程度。如果裝飾表面出現(xiàn)細小裂縫,對結構等使用和安全性能影響小,僅對外觀形象有損,那么采取涂抹面層的方式即可;如果出現(xiàn)的裂縫降低了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視其影響程度,采取加固結構法、置換法、灌漿法等。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既要對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控制,嚴格制定相應的澆筑振搗方案,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混合比例,澆筑過程中注重環(huán)境的變換,澆筑后注意嚴格養(yǎng)護混凝土,直到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才可進行下一步施工,盡最大可能地控制裂縫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