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岳
秋末冬初的一個傍晚,我來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落腳點陜北吳起。在活動空隙,瞻仰了勝利山上系人情思的兩棵杜梨樹。
杜梨為何物?岐人雅稱杜梨為甘棠。尚在的慈禧題匾“甘棠遺愛”,幾乎家喻戶曉。源于岐山劉家原那地方有一棵甘棠樹,遠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因那地方屬召公采邑,所以召公每來這里辦公,為不擾民,就在樹下處理獄訟案件,宣講法律,有時困了干脆睡在樹下。召公死后,當?shù)亓鱾饕皇住陡侍摹访窀瑁骸氨诬溃ⅲ└侍?,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在這樹下住過)。”這首詩共三段九句,收在《詩經(jīng)》里。故吳起之杜梨樹,就是《詩經(jīng)》所言之甘棠。
我們順著新鋪的泛著灰白光亮的石板廣場,莊嚴地朝兩棵甘棠樹走去,又清晰地看到樹的一側(cè),閃爍著毛澤東的坐姿銅像。等再走近跟前,看到他披了棉大衣,靜對近壑遠山,面部表情莊重,沉思苦索,指間的煙頭仿佛已快燒著手指了。雕像不遠處又塑兩個懷抱機槍的紅軍戰(zhàn)士,警惕地望著不同側(cè)面的動靜,完全是臨戰(zhàn)的狀態(tài)。憮今追昔,捕捉這幻化著長征的景象:1935年10月18日,毛澤東率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附近,19日天麻麻亮即起步,下午到達蘇區(qū)吳起鎮(zhèn),紅軍戰(zhàn)士歡聲笑語,叫著“回到老家了”。20日毛澤東親自找人,去尋找正受極左勢力迫害而被關押的劉志丹。當夜(據(jù)房東回憶)毛澤東窯洞里的電報聲不絕于耳,可以想見,他是難以入眠的。21日凌晨四時半,毛澤東渡過洛河,五時半爬到設在杜梨樹下的作戰(zhàn)指揮所。據(jù)跟隨他長征的陳昌奉回憶,毛澤東順手摘了一顆小小的杜梨果,扔到嘴里,嚼了嚼,說“這東西很好吃”。說實在話,我曾嘗過杜梨小果,奇酸怪麻,難以下咽。很顯然,毛澤東對它的過譽,是因為酸和麻刺激了他太過疲勞緊張的大腦神經(jīng)。接著,他與一部分干部在杜梨樹下召開了長征途中關于最后一仗“切尾巴戰(zhàn)役”的戰(zhàn)前動員會。等一切布置停當,不難想象,此時的毛澤東——長征剛到吳起,又一連忙了三天四夜,該是何等的疲憊不堪!他給警衛(wèi)員說:“現(xiàn)在休息休息,槍響得激烈時不要叫我,到打冷槍的時候再叫醒我?!彪S即酣然入睡,足見完全是勝券在握。這場戰(zhàn)斗大獲全勝,實現(xiàn)了毛澤東的心愿:粉碎了那時圍追堵截紅軍的東北軍騎兵團和寧夏“二馬”的騎兵團,切掉了那個令人十分討厭的“尾巴”,不把敵人帶進蘇區(qū)。
在下山的路上,我總在心里琢磨,從召伯甘棠到毛澤東甘棠,其間三千年矣,似乎有一條紅線在我眼前爍爍跳動,其勢如黃河,又似長江。啊,這不就是中華民族長期用“愛”造就的“大愛”精神嗎?有大愛的民族才是偉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