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防護工程垂直U形地埋管換熱性能的實驗研究

2018-03-27 08:24
制冷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土壤溫度間歇源熱泵

(陸軍工程大學國防工程學院 南京 210007)

地源熱泵系統(tǒng)作為環(huán)保高效的節(jié)能技術在商業(yè)和居民建筑節(jié)能領域中均得到廣泛的應用[1-2]。其中,垂直U形地埋管占地面積小、適用性強、換熱效率高,其換熱性能成為暖通空調(diào)領域研究的熱點[3-4],在民用建筑中的研究與應用也日趨成熟。在理論模擬方面,劉永等[5-8]建立了U形地埋管的三維數(shù)值傳熱模型,對地埋管的換熱性能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為地埋管換熱器傳熱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董艷芳等[9-11]利用軟件模擬了不同運行模式下U形地埋管的傳熱特性,得到各運行模式下?lián)Q熱器的換熱規(guī)律,結果表明:連續(xù)運行工況下,邊緣位置的鉆孔及較大的滲流速度能夠增強換熱;間歇運行模式下,土壤溫度能在系統(tǒng)間歇期內(nèi)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有利于提高地熱能利用效率。在實驗方面,周志華等[12-17]結合實際工程或實驗對U形地埋管周圍土壤溫度場進行了檢測,對比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土壤溫度場具有延遲性,且探討了U形地埋管的換熱性能與改善措施。蔡穎玲等[18-20]測試了熱泵機組在不同工況下運行時U形地埋管換熱器的換熱情況,認為采用間歇運行的方式,能顯著提高埋管換熱器換熱性能,進而提高熱泵機組的運行效率,利于系統(tǒng)的多年穩(wěn)定運行。

地埋管換熱器逐漸應用到防護工程中,研究者基于工程的負荷特點和時間特性及山區(qū)巖土體特性,研究了豎直埋管換熱器在工程中的適用性及應用形式[21-23],但是將地埋管技術成功融入到防護工程中仍需進一步研究。在遭遇突襲時,防護工程內(nèi)部作戰(zhàn)系統(tǒng)立即運行,大量設備同時開啟、大量人員進入產(chǎn)生大量余熱。這與民用建筑中一年的冷熱負荷分布情況不同,防護工程對地埋管系統(tǒng)的熱處理能力要求更高。工程在長期運行時,內(nèi)部余熱量相對減小,需要考慮土壤的蓄熱性能和地埋管系統(tǒng)的使用時間。因此,為探討防護工程中U形地埋管的傳熱性能,本文利用南京某地下工程地源熱泵實驗臺,對該處地下土壤原始溫度進行了監(jiān)測;采用恒熱流水箱模擬工程此時的余熱,在連續(xù)與間歇運行兩種模式下,對比了埋管的出水溫度和鉆孔內(nèi)的土壤溫度,分析兩種運行模式下的換熱量變化,提出地埋管在工程應對突襲時的運行建議。

1 實驗臺及實驗方法

根據(jù)工程特點,實驗臺分為3個系統(tǒng):室外地下埋管換熱系統(tǒng)、流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室內(nèi)數(shù)據(jù)測量采集系統(tǒng),如圖1所示。

圖1 地源熱泵實驗系統(tǒng)Fig.1 The diagram of test system

針對防護工程使用階段余熱量較大的情況,利用恒熱流加熱水箱中安裝的4 kW電加熱器,用于模擬工程內(nèi)部余熱;同時采用時間控制器調(diào)節(jié)加熱器的啟停、設置不同的日運行時間,用于地埋管系統(tǒng)在連續(xù)和間歇兩種運行模式下的實驗。選用LD系列電磁流量計測量循環(huán)流體的流量,流量值可現(xiàn)場讀入,同時也可記錄到自控臺中存儲。測量范圍為0.05~5 m3/h,精度為0.5級,額定工作壓力4.0 MPa。

實驗采用U形垂直地埋管,管外徑32 mm,內(nèi)徑26 mm;埋管埋于山區(qū),周圍土壤結構包括:地下1~5 m為干飽和土壤,5~20 m為濕粉砂土,20~50 m為飽和含水層,50 m以下為含裂隙水的巖土層。在鉆孔進、出水口處各布置2個溫度測點,用來測量U形管進、出水口溫度;為研究土壤不同埋深下的熱恢復能力,沿鉆孔的軸向方向布置3處測點,共6個溫度測點,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單個鉆孔內(nèi)溫度測點分布Fig.2 The plac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s

對U形地埋管進行實驗,分為4個部分:1)10月16日 00∶00~10月20日 00∶00進行原始地溫測試;2)10月20日12∶00~10月21日 12∶00連續(xù)運行24 h; 3)10月21日 12∶00~10月23日 12∶00期間停機,讓地溫自然恢復;4)10月23日12∶00~10月25日 00∶00間歇運行實驗??捎蓪嶒灉y試對象求得鉆孔的瞬時換熱量,具體數(shù)據(jù)處理如下:

Q=ρcpL(tin-tout)

(1)

式中:Q為埋管換熱器瞬時換熱量,W;ρ為循環(huán)水流體的密度,kg/m3;cp為循環(huán)水流體比熱容,kJ/(kg·℃);L為地埋管內(nèi)流體流量,m3/h;tin,tout分別為埋管進、出口流體平均溫度,℃。

地埋管的單位孔深的換熱量:

(2)

式中:ql為單位孔深換熱量,W/m;l為埋管深度,m。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原始溫度測試

圖3所示為地下初始溫度在10月16日 00∶00~10月20日 00∶00隨時間的變化。地面以下0.5 m處溫度變化受當天氣溫的影響,可看作是周期性的溫度波動,在每天14∶00溫度波達到峰值,在6∶00降到谷值,溫度變化范圍為17~19.5 ℃。由于地層的蓄熱作用,溫度波向地下深處傳遞時,波幅隨深度衰減,深層地下土壤的原始溫度波幅為0,其溫度值恒定,地下25 m處土壤溫度為16.7 ℃,55 m深處為17.5 ℃,95 m深處為18.4 ℃。

圖3 地下初始溫度隨時間的變化Fig.3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underground changes with time

開啟循環(huán)水泵,待埋管進、出口水溫恒定且二者差值趨于0時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即為地溫的平均值[24]。如圖4所示,埋管進、出口的水溫逐漸上升,在65 min之后,進出口溫差小于0.3 ℃,且進、出口溫度趨于穩(wěn)定,可得到平均地溫為17.4 ℃。

圖4 平均地溫Fig.4 The mean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2.2 日運行24 h連續(xù)實驗

10月20日12∶00~10月21日12∶00為24 h連續(xù)運行工況,進、出口水溫變化如圖5所示。

圖5 連續(xù)運行實驗進出口水溫隨時間的變化Fig.5 The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s change with time in continuous operation

由圖5可知,在水箱的連續(xù)加熱作用下,進口水溫明顯上升,最后逐漸趨于穩(wěn)定,其值為32.5 ℃;出口水溫在10月20日12∶00~18∶00內(nèi)明顯上升,由初始的18 ℃上升到24.8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升幅度逐漸變得平緩,最后時刻出口水溫度為28.8 ℃;進、出口溫差隨運行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小。這是由于系統(tǒng)開始運行時埋管周圍土壤溫度為初始溫度,U形管內(nèi)循環(huán)水與土壤的換熱效果明顯,出口水溫較低,隨著放熱的進行,埋管周圍土壤溫度不斷升高,埋管換熱效果隨之降低,出口水溫隨運行時間的推移而升高,并且由于10月20日12∶00~10月21日00∶00內(nèi)埋管周圍土壤熱量來不及擴散,導致出口水溫上升幅度較大。

2.3 日運行12 h間歇實驗

間歇運行傳熱實驗分為3個階段:連續(xù)運行12 h后,停機12 h用作地溫自然恢復,再運行12 h。進、出口水溫如圖6所示。

圖6 間歇運行實驗進出口水溫隨時間的變化Fig.6 The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s change with the in intermittent operation

圖6中前12 h(10月23日12∶00~10月24日00∶00)為加熱階段,然后停機12 h(10月24日00∶00~10月24日12∶00),后12 h(10月24日12∶00~10月25日00∶00)為第二次加熱階段。運行3 h后,進、出口水溫趨于平穩(wěn),且兩條曲線基本平行,進、出口水溫差無明顯變化;第一次加熱階段平均進口水溫為27.5 ℃,出口水溫為23 ℃,第二次加熱階段平均進口水溫為27.3 ℃,出口水溫為22.7 ℃,這是由于在運行期的12 h內(nèi)埋管與土壤的換熱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出口水溫沒有明顯升高,而機組停機12 h使前一階段土壤中堆積的熱量及時擴散,有利于地下土壤溫度的恢復,因此在第二次加熱期內(nèi),進、出口水溫差仍保持在同一水平。

2.4 連續(xù)/間歇運行模式下單位孔深換熱量

在連續(xù)、間歇運行兩種模式下地埋管的單位孔深換熱量ql隨時間的變化如圖7所示。

圖7 不同運行模式下的單位孔深換熱量對比Fig.7 The heat exchange of each borehole under different modes

觀察連續(xù)運行工況下單位孔深換熱量ql隨時間的變化,0~4 h內(nèi)ql快速上升,在4 h達到最大值75 W/m,這是由于系統(tǒng)運行初期,地下土壤處于初始溫度,隨著水箱的連續(xù)加熱,埋管進口水溫逐漸升高,循環(huán)流體與土壤間的換熱強度持續(xù)升高;在4~9 hql曲線快速下降,9 h時ql為33 W/m,9~14 h下降幅度變緩,在14 hql達到最小值21 W/m,這是因為隨著放熱的進行,埋管周圍土壤熱量不斷堆積,換熱效果開始降低,并且4~9 h內(nèi)下降幅度較大,9~14 h換熱趨向于平衡,ql下降幅度變緩;14~24 h內(nèi)換熱基本平衡,其值為21 W/m。最終,連續(xù)運行工況下ql基本保持在21 W/m。

由間歇運行工況下ql隨時間的變化可知,在第一個運行階段0~12 h內(nèi),ql由最大值73 W/m下降為22 W/m,下降幅度由快變慢;第二個運行階段在24 h時埋管ql再次達到最大值73 W/m,隨后ql開始下降,最后時刻ql為26 W/m。間歇工況兩個運行階段的ql變化基本相同。最終,間歇運行工況下ql為27.6 W/m。

對比兩種運行方式,間歇工況在第一次運行的時間段內(nèi)埋管ql曲線變化趨勢與連續(xù)運行工況基本一致,而第二次運行階段中ql曲線明顯高于連續(xù)運行工況在12~24 h內(nèi)的ql曲線。分別求兩種運行模式下24 h內(nèi)ql的平均值,得到連續(xù)運行模式平均ql為22.3 W/m,間歇運行模式平均ql為27.6 W/m,與連續(xù)運行模式相比提高了23.7 %。

2.5 地下土壤溫度變化

由溫度測點得到10月19日00∶00~10月25日12∶00時間內(nèi)鉆孔內(nèi)土壤溫度變化如圖8所示。

圖8 實驗期間地下土壤溫度的變化Fig.8 The variation of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在10月20日12∶00~10月21日12∶00連續(xù)加熱運行期間,地下土壤溫度明顯上升,25 m深處溫度由16.7 ℃升高到20.9 ℃,且隨著時間的延長,上升速率逐漸變小;55 m深處溫度由17.5 ℃升高到19.2 ℃;95 m深處土壤溫度由18.4 ℃升高到19 ℃,埋管中流體溫度順著埋深方向逐漸降低,因此溫度上升幅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減小。

10月21日12∶00水箱停止加熱,土壤進入恢復期,25 m深處土壤溫度在21日12∶00~22日00∶00迅速下降,之后趨于平緩,22日21∶00土壤溫度為16.9 ℃,比原始溫度升高了1.19%;55 m深處土壤溫度恢復為17.7 ℃,比原始溫度升高了1.14%;95 m深處土壤溫度恢復為18.5 ℃,比原始溫度升高了0.54%。不同深度土壤的溫度在自然恢復48 h后與初始值相比有小幅度的升高,95 m深處地溫變化幅度最小,25 m、55 m深處與原始溫度相差小于5%,可認為地溫已恢復平衡。

在10月23日12∶00~10月25日00∶00間歇運行期間,兩次加熱運行階段中25 m深處土壤溫度在12 h內(nèi)均上升到20.6 ℃,在10月24日00∶00~12∶00停機間歇期溫度恢復到17 ℃,與原始溫度相差1.79%;55 m深處土壤溫度在加熱運行階段上升至19 ℃,在中間停機期恢復到17.8 ℃,與原始溫度相差1.71%;95 m深處土壤溫度在加熱運行階段上升至18.9 ℃,在中間停機期恢復到18.55 ℃,與原始溫度相差0.81%,可認為土壤溫度經(jīng)過12 h恢復到原始溫度,為下一個階段的運行提供了較好的換熱條件。

對比兩種工況的結果發(fā)現(xiàn),間歇12 h運行時,鉆孔初始時的局部換熱量與24 h連續(xù)運行時相差較大,但總的相等時間內(nèi)鉆孔的平均換熱量要大于連續(xù)運行。同時因為在10月24日00∶00~12∶00停機期內(nèi),埋管周圍土壤溫度得到有效恢復,熱量堆積現(xiàn)象減緩,所以間歇運行工況溫升幅度小于連續(xù)運行工況,說明間歇運行能有效減緩土壤溫升。

防護工程在遭遇突襲時,要求地埋管系統(tǒng)能夠迅速處理工程內(nèi)部短期產(chǎn)生的大量余熱,因此建議防護工程此時采用連續(xù)運行模式;但在進入使用期后,由于防護工程的余熱量相對降低,且工程根據(jù)使用級別的不同其運行時間也有差別,等級較高的工程甚至要求保障時間達到數(shù)月以上,故建議工程此時采用間歇運行模式,合理調(diào)控機組啟停時間以延長地埋管系統(tǒng)的余熱處理時間。

為了描述防護工程地埋管熱泵系統(tǒng)在應對突襲時的保障水平,擬將連續(xù)運行模式下埋管與周圍土壤換熱過程趨于穩(wěn)定時的時間稱為熱穩(wěn)定時間,確定公式為:

(qj+1-qj)/qj

(3)

式中:j為地埋管系統(tǒng)運行時間,h;f為閾值,根據(jù)不同等級工程取值不同,文中工程取5%。

熱穩(wěn)定時間反映了防護工程地埋管系統(tǒng)應對短期大量余熱的有效處理能力,建議將熱穩(wěn)定時間及該時間內(nèi)的埋管換熱量作為工程地埋管系統(tǒng)應突處理能力的評價指標之一。如圖7所示,第14 h和15 h時的埋管ql變化與第14 h的ql的比為2.4%,開始小于5%,認為該時刻埋管與土壤的換熱達到穩(wěn)定。經(jīng)計算,該防護工程本次實驗測得的熱穩(wěn)定時間為14 h,14 h內(nèi)換熱量為1 310.4 kJ/m。

3 結論

基于南京某地下工程地源熱泵實驗臺,對垂直U形地埋管的換熱性能進行了實驗研究,為地埋管換熱器在防護工程中的應用、在類似山地土壤結構中的運行提供借鑒,結論如下:

1)連續(xù)運行工況會使地埋管與土壤間的換熱效果減弱,使機組處于低效狀態(tài)。間歇運行工況的停機時間使前一階段循環(huán)水向土壤排放的熱量及時擴散,彌補了土壤熱擴散能力的不足。當日運行時間由連續(xù)運行24 h轉變?yōu)檫\行12 h、間歇停機12 h后,鉆孔的平均ql由22.3 W/m升高至27.6 W/m,提高了23.7 %。

2)分析測試期間地下恒溫層土壤的溫度變化,在換熱期間土壤有明顯的升溫現(xiàn)象,間歇運行模式下該現(xiàn)象得到有效減緩,因此工程長期使用時應采用間歇運行模式,合理調(diào)控埋管換熱器日運行時間,有利于避免熱量聚集,可使換熱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

3)由于間歇運行時鉆孔初始時局部ql與連續(xù)運行時相差較大,但總的相等時間內(nèi)鉆孔的平均ql要大于連續(xù)運行。建議防護工程在應對突襲時采用連續(xù)運行模式,并將熱穩(wěn)定時間和該時間內(nèi)的ql作為工程地埋管系統(tǒng)應突處理能力的評價指標之一,該工程本次實驗測得的熱穩(wěn)定時間為14 h及14 h內(nèi)換熱量為1 310.4 kJ/m。

[1] SARBU I, SEBARCHIEVICI C. General review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of buildings[J]. Energy & Buildings, 2014, 70(1):441-454.

[2] LIU Xiaobing, LU Shilei, HUGHES P,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atus of GSHP appl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5, 48:558-570.

[3] 王瑾, 袁瑗, 柳建華,等. 垂直地埋管夏季非連續(xù)運行傳熱相干性數(shù)值模擬與研究[J]. 制冷學報, 2013, 34(2):55-59. (WANG Jin, YUAN Yuan, LIU Jianhua,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research on coherent effects of vertical buried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summer discontinuous operation[J].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3, 34(2):55-59.)

[4] GAO Yike, GAO Yan, YU Yo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vertical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860-863(4):709-714.

[5] 劉永, 柏祥華. U 型垂直地埋管換熱器性能的影響因素分析[J]. 流體機械, 2014,42(12):77-81. (LIU Yong, BAI Xianghua.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 for the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ground source U-tube heat exchanger[J]. Fluid Machinery, 2014,42(12):77-81.)

[6] ZHENG Zonghe, WANG Weixiao, JI Chao. A study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s[J]. Energy Procedia, 2011, 12:906-914.

[7] 楊衛(wèi)波, 陳振乾, 施明恒. 垂直U型埋管換熱器準三維熱滲耦合模型及其實驗驗證[J]. 太陽能學報, 2011, 32(3):383-389. (YANG Weibo, CHEN Zhenqian, SHI Mingheng. A quasi-three dimensional model of vertical U-bend groung heat exchanger under coupled heat conduction and advection conditions and it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2011, 32(3):383-389.)

[8] 王洪利, 田景瑞, 馬一太,等. 地源熱泵U型垂直埋管傳熱特性的研究[J]. 流體機械, 2010, 38(8):66-72. (WANG Hongli, TIAN Jingrui, MA Yitai, et al. Study on heat-transfer character of geothermal heat pump vertical U-tube ground[J]. Fluid Machinery, 2010, 38(8):66-72.)

[9] 董艷芳, 王磊, 曾召田,等. 連續(xù)與間歇運行工況下地埋管換熱器的換熱特性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4, 32(11):1687-1693.(DONG Yanfang, WANG Lei, ZENG Zhaotian, et al. Research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s in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operation condition[J].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2014, 32(11):1687-1693.)

[10] 王瑾, 李為, 郭威,等. 豎直U形地埋管換熱器熱短路現(xiàn)象及換熱性能研究[J]. 暖通空調(diào), 2014, 44(2):89-94. (WANG Jin, LI Wei, GUO Wei, et al. Thermal interference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s[J]. Journal of HV & AC, 2014, 44(2):89-94.)

[11] 蔣綠林, 張亮, 侯亞祥,等. 運行模式對土壤源太陽能熱泵垂直埋管換熱影響的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6, 34(3):347-352. (JIANG Lülin, ZHANG Liang, HOU Yaxiang,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operation model on the vertical buried tub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of solar-soil source heat pump system[J].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2016, 34(3):347-352.)

[12] 周志華, 張麗英, 黃珂,等. 垂直埋管式地源熱泵土壤溫度分布研究[J]. 太陽能學報, 2014, 35(8):1480-1485. (ZHOU Zhihua, ZHANG Liying, HUANG Ke, et al. Study of soi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vertical borehole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2014, 35(8):1480-1485.)

[13] 姜黎, 蔣綠林, 王宏,等. 地源熱泵系統(tǒng)雙U型埋管換熱器的測試實驗[J]. 制冷學報, 2010, 31(1):50-53. (JIANG Li, JIANG Lülin, WANG Hong, et al. Experiment on underground double U-tube exchanger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J].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0, 31(1):50-53.)

[14] 劉業(yè)鳳, 張峰, 楊標,等. 穩(wěn)定運行的土壤源熱泵系統(tǒng)管群內(nèi)外土壤溫度場對比分析[J]. 制冷學報, 2013, 34(2):75-80.(LIU Yefeng, ZHANG Feng, YANG Biao,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oil temperature fields of inner and outside tube groups in stably operated GSHP system[J].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3, 34(2):75-80.)

[15] KARA Y A.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closed-loop vertical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in the heating mode using energy analysis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2007, 31(15):1504-1516.

[16] CHOI J M, PARK Y, KANG S H. Heating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of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U-tube and double tube type GLHEs[J]. Renewable Energy, 2013, 54(6):32-39.

[17] WOOD C J, LIU H, RIFFAT S B.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U-tube′ and ′coaxial′ loop designs for use with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2, 37(37):190-195.

[18] 蔡穎玲, 張華, 朱朔祎,等. 地源熱泵U型管換熱器夏季工況試驗分析[J]. 流體機械, 2012,40(3):56-59.(CAI Yingling, ZHANG Hua, ZHU Shuoyi, et al. Test and analysis for U-tube heat exchangers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in summer[J]. Fluid Machinery, 2012,40(3):56-59.)

[19] 杜詩民, 劉業(yè)鳳, 熊月忠,等. 地源熱泵 U 型豎直埋管換熱器性能實驗分析[J]. 建筑節(jié)能, 2015,43(3):5-8. (DU Shimin, LIU Yefeng, XIONG Yuezhong,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the heat exchanger performance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with U-type vertical buried pipe[J].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2015,43(3):5-8.)

[20] 武佳琛, 張旭, 周翔,等. 基于運行策略的某復合式地源熱泵系統(tǒng)運行優(yōu)化分析[J]. 制冷學報, 2014, 35(2):6-12. (WU Jiachen, ZHANG Xu, ZHOU Xiang, et al. An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strategy on hybri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J].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4, 35(2):6-12.)

[21] 茅靳豐, 李永, 張華,等. 豎直地埋管換熱器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 暖通空調(diào), 2012, 42(9):25-30. (MAO Jinfeng, LI Yong, ZHANG Hua, et al. Application of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to underground works[J]. Journal of HV & AC, 2012, 42(9):25-30.)

[22] 張華, 王婧, 茅靳豐,等. 基于防護工程典型工況的地埋管傳熱模擬研究[J]. 防護工程, 2012(4):36-42. (ZHANG Hua, WANG Jing, MAO Jinfeng, et al. Simulation and study of U-vertical pipe transfer of GSHP system in protective engineering[J]. Protective Engineering, 2012(4):36-42.)

[23] 茅靳豐,陳尚沅,李永,等. 防護工程地埋管周圍土壤溫度場熱擴散研究[J]. 防護工程, 2013,35(3): 61-64.

(MAO Jinfeng, CHEN Shangyuan, LI Yong, et al. Research on thermal diffusion of soil temperature field around buried pipes in protective engineering[J]. Protective Engineering, 2013,35(3): 61-64.)

[24] 劉振. 地源熱泵系統(tǒng)土壤初始溫度的特征及確定方法研究[D]. 上海:東華大學, 2013.(LIU Zhen.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tion of soil initial temperature in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D].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2013.)

猜你喜歡
土壤溫度間歇源熱泵
阿爾泰山森林土壤溫度動態(tài)變化及其預測
間歇供暖在散熱器供暖房間的應用
暖通空調(diào)設計中地源熱泵實踐
空氣源熱泵用于天然氣加熱的經(jīng)濟環(huán)保性
空氣源熱泵供暖期耗電量計算
不同種植模式棉田土壤溫度的時空變化特征
長三角區(qū)典型林分淺層土壤溫度變化特征
空氣源熱泵機組設計與維護方法
管群間歇散熱的土壤溫度響應與恢復特性
間歇導尿配合溫和灸治療脊髓損傷后尿潴留30例
葫芦岛市| 民和| 十堰市| 乌什县| 台东县| 沙洋县| 白城市| 锡林浩特市| 江山市| 西贡区| 宿松县| 勐海县| 石林| 庐江县| 湖南省| 石阡县| 定日县| 家居| 乃东县| 富蕴县| 南昌市| 西乌珠穆沁旗| 漯河市| 苏尼特右旗| 闽侯县| 海淀区| 阳山县| 抚松县| 南开区| 常德市| 鹿泉市| 凤山县| 和林格尔县| 凉城县| 百色市| 宜兰县| 长岛县| 夏河县| 崇信县| 怀仁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