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昆
(中鐵五局集團設計研究院,湖南長沙410007)
隧道鉆爆施工的超欠挖帶來的安全隱患和損耗損失巨大,斷面成型控制一直是施工企業(yè)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被列為隧道三大控制即斷面控制、步距控制、時間控制之一。實踐中,先后總結出諸如人機料法環(huán)“五環(huán)”管理、“5M1E”管理等具有較大意義的管理經(jīng)驗或做法,主要內容是相似的。但在一些項目的具體實踐中還存在著成效較低的情形,其主要原因在于,隧道斷面的成型控制要素管理往往分析不透徹、措施不具體、管控不全面,特別是針對不同環(huán)境地質狀況下的隧道工程,針對性相對不足。本文旨在通過對處于高海拔的敦(煌)格(爾木)鐵路賽什騰隧道鉆爆施工斷面成型控制的實踐,介紹“人機料法環(huán)資”即“六要素”管理的具體分析因素、針對性措施,闡述了其基本做法與經(jīng)驗,旨在為類似工程提供進一步的思路與經(jīng)驗參考。
敦格鐵路塞什騰隧道位于青海、甘肅相鄰的塞什騰山中段,所在地區(qū)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荒漠氣候區(qū),高寒缺氧、干旱溫涼、少雨多風、氣溫日差大、人煙稀少,有“四季不明、冬季漫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溫僅1.9℃,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3.1℃,極端最低氣溫-34.2℃,年平均降水量82.6mm,年平均蒸發(fā)量1806.0mm;最大風速24.3m/s;最大積雪厚度15cm,最大凍結深度200cm。施工條件艱苦。隧道穿越區(qū)域海拔3150~3500m,地勢起伏較平緩,地表地形“U”型沖溝發(fā)育,最大埋深約230m。隧道地層巖性復雜,主要是洪積細角礫土、安山巖、片巖及斷層角礫巖等,受構造活動影響,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破碎,局部呈碎砟狀,巖體完整性較差。
隧道起迄里程DK309+058~DK316+314,全長7256m,單線隧道。出口端747m位于R-2000m的曲線上,其它段為直線。隧道設計為單面下坡,縱坡分別為-3‰/492m、-12.3‰/5950m、-12‰/550m、-3.1‰/264m。全隧共分為進口、斜井、出口3個作業(yè)面按礦山法鉆爆組織施工。
塞什騰隧道自2013年4月開工,鉆爆開挖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綜合進度慢:除1~3月為冬休期外,其它各月綜合平均進度:正洞進口段開挖掘進僅46m/月,出口段開挖掘進僅54m/月,斜井月均開挖掘進72m,遠遠低于保證工期的Ⅲ級圍巖正洞100m/月、斜井190m/月,Ⅳ級圍巖正洞75m/月、斜井140m/月的指標要求。
(2)斷面輪廓差:拱部錯臺大,一般為30~50cm,各循環(huán)間銜接不順;松落坍穴最大達2.8m,周邊輪廓圓順度差;掌子面不平整,最大凹凸值達1.2m,嚴重影響下一循環(huán)鉆眼質量控制。因輪廓不順造成圍巖應力局部集中,塑性區(qū)擴大,易掉塊落石或小范圍溜坍,帶來多次安全隱患。
(3)線性超挖大:經(jīng)出口段自DK315+900起近20個循環(huán)斷面測量抽查,拱墻線性超挖平均達26.5cm,最大達51 cm,工序質量效果整體較差。并給下步噴射砼工序、二襯施工等增大了工作量,使施工成本大大增加。
(4)工序管控弱:因工程所處西北高寒缺氧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對人員機械效率和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等的保證各要素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現(xiàn)場對鉆爆開挖關鍵工序質量的監(jiān)控、質量保證措施不足,顧此失彼。
針對塞什騰隧道鉆爆開挖現(xiàn)狀,從“人機料法環(huán)資”6方面進行要因分析,詳見圖1。
圖1 斷面成型質量控制要因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把握要因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便能更好地控制隧道周邊平均線性超(欠)挖值,實現(xiàn)隧道周邊輪廓的圓順、良好循環(huán)臺階搭接與掌子面平整即成型控制。
針對現(xiàn)場主要問題及要因分析,針對不同要素進行針對性對策管理。
重點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意識管理、技術測量人員的能力管理、現(xiàn)場領工人員與開挖工人的責任心管理等。詳見表1。
表1 人員要素問題及對策表
重點加強:(1)對掌子面簡易開挖臺架的改造,控制開挖底面不平順,搞好與工人操作空間的適宜性。并配置制炮泥機、制水袋機,推廣運用“水壓爆破技術”,即在裝藥過程中,往炮眼中一定位置裝入專用設備加工成的“水袋”,然后利用炮泥堵塞炮眼的一種爆破技術。具體操作:周邊眼裝藥為底部先裝1個水袋,然后按照爆破設計裝藥,眼口裝入2個水袋,堵塞炮泥20cm;其他眼裝藥先在底部裝1個水袋,然后按照爆破設計藥量裝藥,再于眼口裝入2個水袋,堵塞炮泥60cm。(2)強化斷面的及時測量并反饋信息指導施工。詳見表2。
表2 機械機具要素問題及對策表
主要保證保證鉆爆材料與現(xiàn)場的適應性,解決爆破中缺乏高段雷管、未采用?25mm小藥卷等問題。針對部分爆破用品質量問題強調嚴格進貨、驗收、檢驗等各環(huán)節(jié)。詳見表3。
表3 材料要素問題及對策表
“法”要素是六要素中涵義較廣泛的要素,主要分技術、管理方法。技術方面主要有:及時預測預報前方圍巖、斷層破碎帶等狀況的綜合地質預報方法,針對不同圍巖級別需采用的適宜開挖工法,爆破設計調整優(yōu)化掏槽方法、水壓爆破方法等;管理方面有:現(xiàn)場鉆眼精度與驗孔等工序質量控制方法等。
技術上,以提高鉆爆設計、提高操作工藝之“法”為重點,管理上以嚴格考核、兌現(xiàn)獎罰最關鍵!詳見表4。
重點從高原地區(qū)隧道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識別地質水文與前方圍巖環(huán)境等方面入手。實踐中,為解決單線隧洞斷面較小、獨頭距離掘進較長從而作業(yè)環(huán)境較差問題,于洞頂淺埋段DK315+400、DK315+050附近增設了2個?300mm臨時通風豎井,利用其抽風效應,大大改善了洞內作業(yè)環(huán)境。
對隧道在DK310+000~+220、DK311+210~+450、DK314+050~+400穿越的F11、F12斷層破碎帶3個斷層,采用弱爆破、短進尺施工方案,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和監(jiān)控量測,遵循“管超前、嚴注漿、勤量測、及封閉、強支護、緊二襯”的施工工序,采取加大抵抗線W、減少藥量弱爆破、利用破碎圍巖的震動松落效應適當內移輪廓線、爆后及時找頂修整輪廓、及時噴砼等措施,確保斷面滿足凈空要求,確保施工安全。詳見表5。
資金要素在高原高寒隧道施工工序中的作用顯而易見。以資金為手段,綜合加強QC活動開展、加強培訓、加強獎罰措施及保證工料機資源等方面,可強化工序質量控制。
實踐中,制定以控制平均線性超欠挖核心的分工序的質量卡控細則,標準為:Ⅱ級圍巖拱墻平均線性超挖不大于10cm,Ⅲ、Ⅳ、Ⅴ級圍巖拱墻平均線性超挖不大于12cm,隧底及仰拱平均線性超挖不大于12cm。對應相應獎罰辦法、嚴格測算考核。詳見表6。
表4 方法要素問題及對策表
表5 環(huán)境要素影響及對策表
表6 資金要素問題及對策表
(1)優(yōu)化后,斷面成型效果顯著改善,拱墻線性超欠挖由以往的20~25cm降到12~15cm,炮眼痕跡率普遍達80%以上,各循環(huán)間錯臺小于15cm;平均每循環(huán)時間由以前的24.9h縮短至13.2h,平均日進尺由2.96m/d提高到5.97m/d,提高了109%;綜合月進度Ⅲ級圍巖正洞達175m/月、斜井達210m/月,超過了施組進度指標的要求,為確保工期打下了基礎。
(2)斷面成型控制需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從“人機料法環(huán)資”諸要素入手綜合管理。其中,加強人的責任心、強化鉆爆設計參數(shù)動態(tài)優(yōu)化調整、提高工人現(xiàn)場操作技能、適應地質水文圍巖環(huán)境、改善操作空間與作業(yè)環(huán)境、滿足“六要素”資源的配置要求、并輔以嚴格的獎罰考核措施等尤為關鍵。
(3)斷面成型控制比常說的隧道光面爆破涵義更廣,更注重從整體輪廓測量放樣控制、周邊(含隧底)線性平均超挖、斷面數(shù)據(jù)的及時測量反饋、掌子面平整度、前方地質環(huán)境預測預報以及管理方面等加強各要素管理。
(4)隧道斷面成型控制給隧道施工的綜合效益帶來很大的影響,包括質量、安全、進度、效益、工序標準化等方面,是后續(xù)各工序質量、安全等控制的前提要件。加強斷面成型控制,是隧道工程施工的一項重要的、永恒的管理目標。
[1] 楊柳,等.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價值工程,2017,36(32):170-171.
[2] 程光明.隧道爆破方案優(yōu)化設計控制超欠挖的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
[3] 李亞東.隧道超欠挖原因及有效控制策略[J].科技風,2015(6):181-182.
[4] 曠遠華.隧道圍巖鉆爆施工技術[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10):122-124.
[5] 車正偉.硬巖質隧道超欠挖對造價的影響及控制超欠挖的技術措施[J].交通標準化,2013(7).
[6] 劉勝東.超欠挖在山嶺隧道施工中的重要意義[J].山西建筑,2011,37(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