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史·禮志》編輯考誤

2018-03-27 11:59
文教資料 2017年32期
關(guān)鍵詞:勘誤明史

摘 要: 張廷玉版《明史·禮志》雖經(jīng)歷諸多修改考訂,仍存在不少錯誤。且過往修訂方向主要訂正史實訛誤,忽略其編輯錯誤之處?,F(xiàn)以中華書局1974年版《明史·禮志》為底本,將其編輯類型的錯誤分項列出。

關(guān)鍵詞: 明史 禮志 勘誤

《明史·禮志》是研究明代禮制的重要典籍,因其成書于清代,沒有明代官修或私修禮儀典籍的時間缺漏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F(xiàn)在普遍使用中華書局的點校本,雖然在校勘上花費心血頗多,不過其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而且《明史·禮志》中不少訛誤是因編纂或者傳抄過程中的問題引發(fā)的,因錯誤原因和史實錯誤有本質(zhì)區(qū)別,故將此類型錯誤以札記的形式分類匯總記錄。

一、文字脫漏訛誤

1.十六年移祀于永明殿后,行禮如初。(卷五十p1295)

案:文字順序顛倒?!睹鲗嶄洝罚骸笆暌旗胗谟烂骱蟮睿卸Y如初?!雹佟洞竺鲿洹罚骸笆辏旗胗谟烂骱蟮?,行禮如初?!雹凇抖Y部志稿》:“十六年移祀于永明后殿,行禮如初。”③此為祭祀圣師,轉(zhuǎn)移地點如是“永明殿后”則不合情理。因此可證“永明殿后”應(yīng)為“永明后殿”。

2.傳制官跪奏傳制,由東門出,至丹陛,東向立,稱有制。(卷五十三p1349)

案:此句是大朝儀中傳制之事,錯誤有兩處,一是脫漏字導(dǎo)致傳制官站立方向錯誤,二是因此導(dǎo)致理解失誤,所以斷句錯誤?!睹鲗嶄洝罚骸敖o事中詣御座前跪承制,由殿中門出,至丹陛上東南,西向,稱有制?!雹堋睹鲿洹罚骸皞髦乒僭動肮蜃鄠髦?,俯伏、興,由東門靠東出,至丹陛之東,西向立,稱有制?!雹荨洞好鲏粲噤洝发夼c《明會典》同。對比之后雖然《明實錄》和《明會典》中傳制官站立的位置有些許區(qū)別,但站立方向統(tǒng)一是“西向立”,可以證明《明史·禮志》錯誤。

3.席二在南,酒在服北次。(卷五十四p1385)

案:缺漏“壺”字。除《明實錄》:“席二在南,酒壺在服北次。盞注?!雹哌€有《大明會典》:“席二在南,酒壺在服北次,盞注置于桌?!雹唷抖Y部志稿》:“席二在南,酒壺在服北次,盞注置于桌?!雹帷睹骷Y》:“席二在南,酒壺在服北次,盞注亦置卓子上?!雹鈱Ρ戎蟀l(fā)現(xiàn)《明史·禮志》缺漏較多,除“酒壺”的“壺”字外,還缺少“盞注”位置的記載。因《明實錄》此句亦不全,《明史·禮志》可能參考《明實錄》時以為此二字為衍文。若補全記載,則后文是“盞注”,前文必然也是器具類,應(yīng)為“酒壺”。

二、刪減概括不當(dāng)

刪減手法本身起到精簡文字、避免冗余的作用,但在刪減過程中存在過度刪減文字以致產(chǎn)生錯誤的情形。

1.壝去壇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四面靈星門,南三門,東、西、北各一。外垣去壝十五丈,門制同。(卷四十七p1226)

案:比對之后發(fā)現(xiàn)《明集禮》、《圖書編》、《明實錄》、《禮部志稿》等皆記載圜丘之制。但《明集禮》、《圖書編》比起《明史·禮志》更簡略,只粗略提及有靈星門,沒有其地理方位和數(shù)量,不能視為《明史·禮志》此段的史源。而《明實錄》和《禮部志稿》{11}此段文字一致,為節(jié)約篇幅,只摘錄《明實錄》:“壝去壇一十五丈,高八尺一寸,甃以磚。四面為靈星門,南為門三。中門廣一丈二尺五寸,左門一丈一尺五寸五分,右門九尺五寸,東西門各廣九尺五寸。去壝一十五丈,四面為靈星門,南為門三。中門廣一丈九尺五寸,左門一丈二尺五寸,右門一丈一尺九寸五分。東西北為門各一,各廣一丈一尺九寸五分?!眥12}即和史料原文相比,《明史·禮志》在記錄圜丘之制時,修史官刪去詳細(xì)地靈星門規(guī)格制度。兩處靈星門的地理位置和數(shù)量一致,但寬度完全不同,與《明史·禮志》后文的總結(jié)之語“門制同”矛盾。此處對于靈星門門制的刪減是不恰當(dāng)?shù)摹?/p>

2.(親王配享)二十一年更定,登铏各一,爵各三,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共享酒尊三于殿東。(卷四十七p1233)

案:親王配享儀制交代不明?!睹鲗嶄洝罚骸坝H王配享四壇,共二十一位。第一壇犢羊豕各一,登铏各二,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二,爵六;第二、第三壇登铏各六,帛六,爵十八;第四壇登铏各七,帛七,爵二十一,余并與第一壇同。”{13}《明會典》:“親王配享四壇……第一壇,犢一、羊一、豕一,豋二、铏二,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二展親制帛,爵六;第二壇,犢一、羊一、豕一,豋六、铏六,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六展親制帛,爵十八;第三壇,陳設(shè)與二壇同;第四壇,犢一、羊一、豕一,豋七、铏七,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七,爵二十一。”{14}《禮部志稿》{15}也有相似記載。洪武二十一年更定之后,親王配享一共有四壇二十一位,《明史·禮志》此句是將四壇祭器統(tǒng)一交代,但實際上每壇祭器都有相同和不同之處,《明史·禮志》未曾說明。而且“登铏各一,爵各三,籩豆各十,簠簋各二”也不是其中任意一壇的祭器數(shù)量,數(shù)額也存在錯誤。

3.(先農(nóng))器物祀儀與社稷同。(卷四十九p1271)

案:先農(nóng)與社稷祀儀相同,但所用器物有不同。《明實錄》:“正配位幣各用青色其余器物禮儀并與社稷同,但不用玉,仍加登三?!眥16}《明實錄》:“其神位,先農(nóng)正位南向,后稷配位西向。正配位幣各用青色,其余器物禮儀并與社稷同,但不用玉,仍加登三?!眥17}《禮部志稿》:“其神位,先農(nóng)正位南向,后稷配位西向。正配位幣各用青色,其余噐物禮儀并與社禝同,但不用玉,仍加登三?!眥18}此外乾隆年間編修的《欽定續(xù)文獻(xiàn)通考》{19}同樣與上述兩段文字相同,可證《明史·禮志》之誤。

4.建殿曰無逸,亭曰豳風(fēng),又曰省耕,曰省斂,倉曰恒裕。(卷四十九p1272)

案:《明史》表述不當(dāng),“豳風(fēng)”、“省耕”、“省斂”非是一亭三名,而是有三座亭子分別取了這三個名字。據(jù)《明世宗實錄》附錄《明世宗寶訓(xùn)》可知三座亭的具體名稱和方位:“每歲春告秋報行禮宮門外之東建殿亭一區(qū),殿曰無逸,亭曰豳風(fēng),圍以小廈垣墻。迎和門外之南作一亭曰省耕,以備朕時省之小憩于此。又于北之空地起倉廒一座,曰恒裕,前為一亭曰省斂,以為省斂之所。工起于春三月之六日,訖于九月之十五日?!眥20}《明史·禮志》此句概括不恰當(dāng)。

5.其從祀申黨、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罷,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于其鄉(xiāng),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宜從祀。(卷五十p1298)

案:“十二人”當(dāng)作“十三人”。《明實錄》:“其從祀申黨、公伯寮、秦冉、顏何、荀況、戴圣、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杜預(yù)、吳澄宜罷祀,林放、蘧援、盧植、鄭玄、服虔、范寧宜各祀于其鄉(xiāng),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宜增入?!眥21}《大明會典》:“申黨即申棖、祀止存棖。公伯寮、秦冉、顏何、荀況、戴圣、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yù)、吳澄十三人、俱罷祀。林放、蘧伯玉、鄭眾、盧植、鄭玄、服虔、范寧七人、各祀于其鄉(xiāng)。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陸九淵、增入從祀。”{22}另有《禮部志稿》{23}文字與《明實錄》一致。《明史·禮志》未列出所有人名,而從上述片段都可以證明罷祀的共有十三人,“十二人”數(shù)量概括錯誤。

6.然有二品、三品共歷四五年,父母未授三品封,終不得沾一祭者,宜并敘年資。(卷六十p1484)

案:缺漏三品、四品共歷四五年,而父母未授四品封的情形。據(jù)《明實錄》:“然有二品三品共厯四五年者,父母未授三品封,有終不得沾祭葬之典者;三品四品共厯四五年,父母未授四品封,有終不得沾一祭之典者,宜并敘年資?!眥24}可以補充完整。

三、記載失序

1.洪武二年,禮官言:“城隍之祀,莫詳其始。先儒謂既有社,不應(yīng)復(fù)有城隍。故唐李陽冰《縉云城隍記》謂‘祀典無之,惟吳、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李德裕所建,張說有祭城隍之文,杜牧有祭黃州城隍文,則不獨吳、越為然。又蕪湖城隍廟建于吳赤烏二年,高齊慕容儼、梁武陵王祀城隍,皆書于史,又不獨唐而已。宋以來其祠徧天下,或錫廟額,或頒封爵,至或遷就傅會,各指一人以為神之姓名。按張九齡《祭洪州城隍文》曰:‘城隍是保,甿庶是依。則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也。今宜附祭于岳瀆諸神之壇?!蹦嗣右苑饩?。京都為承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為王。其余府為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鑒察司民城隍靈佑侯,秩三品??h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秩四品。袞章冕旒俱有差。命詞臣撰制文以頒之。(卷四十九p1285-1286)

案:此段內(nèi)容較長,大致記載禮官建言祭祀城隍和各地城隍加以封爵兩件事。《明史·禮志》只給出籠統(tǒng)的時間“洪武二年”,實際兩者之間是存在時間差距的。據(jù)《明實錄》:“城隍之祀,莫詳其始……今宜以太歲風(fēng)云雷雨諸天神合為一壇,岳鎮(zhèn)海瀆及天下山川城隍、諸地祇合為一壇,春秋專祀?!眥25}即發(fā)生于洪武二年正月戊申(13日)。而封爵天下各地城隍則記載于洪武二年春正月丙申朔(1日):“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命翰林詞臣撰制文以頒之”{26}很明顯封爵在前,合祭城隍和岳鎮(zhèn)海瀆在后?!睹魇贰ざY志》不僅混淆兩件事的時間先后,還增添了兩件事之間并不存在的因果關(guān)系,屬于編纂時的人為錯誤。

2.四月,禮部上大禘儀注。前期告廟,致齋三日,備香帛牲醴如時享儀。錦衣衛(wèi)設(shè)儀衛(wèi),太常卿奉皇初祖神牌、太祖神位于太廟正殿,安設(shè)如圖儀。至日行禮,如大祀圜丘儀。及議祧德祖,罷歲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禮。太常寺設(shè)德祖神位于太廟正中,南向。懿祖而下,以次東西向。(卷五十一p1321)

案:禮部進(jìn)大禘儀注是嘉靖十年四月之事,而據(jù)《明實錄》{27}可知,后文“議祧德祖”則記載于十年正月?!睹魇贰ざY志》先記敘四月間禮部進(jìn)大禘儀注一事,并點明時間。而“議祧德祖”雖發(fā)生在禮部進(jìn)儀注之前,卻被《明史·禮志》放在其后,且未曾標(biāo)注時間,容易使讀者理解錯誤兩件事之間的時間前后關(guān)系,明顯不妥。

3.洪武三年,太祖以太廟時享,未足以展孝思,復(fù)建奉先殿于宮門內(nèi)之東。以太廟象外朝,以奉先殿象內(nèi)朝。正殿五間,南向,深二丈五尺。前軒五間,深半之。制四代帝后神位、衣冠,定儀物、祝文。每日朝晡,帝及皇太子諸王二次朝享?;屎舐蕥邋者M(jìn)膳羞?!咒浕士煎扇?,歲時享祀以為常。(卷五十二p1331-1332)

案:洪武三年建廟,四年二月奉先殿建成。但“錄皇考妣忌日”則記載于甲辰年四月:“中書省臣進(jìn)宗廟祭享及月朔薦新禮儀……錄皇考妣忌日,歲時享祀以為常。”{28}前后時間順序顛倒。

4.十五年諭言曰:“廟重于陵,其禮嚴(yán)。故廟中一帝一后,陵則二三后配葬。今別建奉慈殿,不若奉主于陵殿為宜。且梓宮配葬,而主乃別置,近于黜之,非親之也?!蹦诉w孝肅、孝穆、孝惠三后神主于陵殿。又諭言曰:“三后神主稱皇太后、太皇太后者,乃子孫所奉尊稱。今旣遷陵殿,則名實不凖?!毖缘茸h曰:“三后神主,禮不祔廟,義當(dāng)從祧。遷奉陵殿,深合典禮。其稱皇太后、太皇太后者,乃子孫所上尊號。今已遷奉于陵,則當(dāng)從夫婦之義,改題孝肅神主,不用睿字,孝穆、孝惠神主,俱不用純字,則嫡庶有別,而尊親并隆矣。”命如擬行。又諭:“祭告長陵等七陵俱躬叩拜,恭讓章皇后、景皇帝陵亦展拜一次,以慰追感之情。”(卷六十p1475)

案:此段共記三次諭令,據(jù)《明實錄》可知三次的具體時間:第一次“諭言”記載于嘉靖十五年七月庚午{29},是明世宗詔禮部和廷臣商議奉遷三后神主于陵殿一事;第二次“又諭”“等議”記載于嘉靖十五年九月辛巳{30},論述三后尊卑;第三次“又諭”記載于嘉靖十五年三月庚午{31},記敘明世宗欲祭告七陵和恭讓章皇后、景皇帝陵。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三次諭令的時間最早,而被記于最后,順序顛倒。

四、其它

1.三十八年罷親耕,惟遣官祭先農(nóng)。(卷四十九p1273)

案:嘉靖三十八年非為世宗初次罷親耕。《明實錄》中曾記有四次非正式地罷祭親耕禮:“暫罷親耕禮,遣戶部尚書陳經(jīng)祭先農(nóng)之神?!眥32};“罷親耕禮,遣戶部尚書方純祭先農(nóng)之神。”{33}“罷親耕籍田,遣戶部尚書方銳祭先農(nóng)之神?!眥34};“罷親耕耤田,遣戶部尚書賈應(yīng)春祭先農(nóng)之神?!眥35}而正式罷親耕則是嘉靖四十一年:“詔罷親耕親、蠶禮,所司勿復(fù)奏……上諭輔臣曰:‘耕蠶二禮,昔自朕作,即親耕亦虛瀆耳,必有實焉。為是遂俱罷之。”{36}綜上觀之,嘉靖三十八年的罷祭親耕之禮并無獨特意義,而《明史·禮志》只記載此次并無理由。

2.三十八年罷親蠶禮。(卷四十九p1276)

案:與上條相同,明世宗時期罷親蠶禮亦不止三十八年這一次,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jìn)的過程,直至四十一年和親耕禮一起被徹底罷免。《明實錄》:“詔罷親蠶禮,其養(yǎng)蠶什物仍進(jìn)用?!眥37};“暫罷親蠶禮”{38};“罷親蠶禮,遣女官祀先蠶氏?!眥39}

3.明初未有定制,權(quán)仿朱子祠堂之制,奉高曾祖禰四世神主,以四仲之月祭之,加臘月忌日之祭與歲時俗節(jié)之薦。(卷五十二p1341)

案:“朱子祠堂之制”表述有誤?!睹鲿洹罚骸皣饭購R制未定,于是權(quán)仿朱子祠堂之制,奉高曽祖禰四世之主,亦以四仲之月祭之,又加臘日忌日之祭與夫歲時俗節(jié)之薦享?!眥40}《明集禮》:“國朝品官廟制未定,于是權(quán)仿朱子祠堂之制,奉高曾祖禰四世之主,亦以四仲之月祭之。又加臘日、忌日之祭,與夫歲時俗節(jié)之薦享。”{41}宋代儒士文人主張重建家禮,以利救治人心,鼓勵良好風(fēng)氣。故宋儒家禮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名詞,其中最出名及明代禮制參考最多的應(yīng)是《朱子家禮》,但二者不可等同,《明史·禮志》的改動并不妥當(dāng)。

注釋:

①[明]徐階,張居正同,等.明世宗實錄·卷三百九十四[M].“嘉靖三十二年二月癸亥”條.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6933.

②[明]申時行,等.大明會典·卷九十一[M].第79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03.

③[明]俞汝楫.禮部志稿·卷二十九[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8.

④[明]胡廣,等.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五[M].“洪武元年十月丁酉”條.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645.

⑤[明]徐溥,等.明會典·卷四十二[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

⑥[清]孫承澤.春明夢余録·卷七[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4.

⑦明太祖實錄·卷三十六下[M].“洪武元年十一月丙寅”條,704.

⑧大明會典·卷六十六[M].273.

⑨禮部志稿·卷十九[M].28-29.

⑩[明]徐一夔,等.明集禮·卷二十四[M].21.

{11}禮部志稿·卷八十二[M].4.

{12}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四[M].“吳元年八月癸丑”條,355.

{13}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九[M].“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乙酉”條,2842-2843.

{14}明會典·卷八十一[M].6-7.

{15}禮部志稿·卷二十七[M].9-10.

{16}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九[M].“洪武二年二月壬午”條,793.

{17}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九[M].“洪武二年二月壬午”條,793.

{18}禮部志稿·卷九十五[M].4.

{19}[清]嵇璜,等.欽定續(xù)文獻(xiàn)通考·卷七十八[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6.

{20}明世宗寶訓(xùn)·卷七[M].“嘉靖十年九月乙丑”條,659.

{21}明世宗實錄·卷一百十九[M].“嘉靖九年十一月癸巳”條,2823.

{22}大明會典·卷九十一[M].605.

{23}禮部志稿·卷八十五[M].22.

{24}[明]張居正,等.明穆宗實錄·卷四十[M].“隆慶三年十二月癸亥”條.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997.

{25}明太祖實錄·卷三十八[M].“洪武二年正月戊申”條,765-766.

{26}明太祖實錄·卷三十八[M].“洪武二年正月丙申朔”條,755-756.

{27}明世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一[M].“嘉靖十年正月壬辰”條,2880-2884.

{28}明太祖實錄·卷十四[M].“甲辰年四月乙未”條,190.

{29}明世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九[M].“嘉靖十五年七月庚午”條,3991-3993.

{30}明世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一[M].“嘉靖十五年九月辛巳”條,4040-4041.

{31}明世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五[M].“嘉靖十五年三月庚午”條,3915-3917.

{32}明世宗實錄·卷二百九十六[M].“嘉靖二十四年二月丙午”條,5653.

{33}明世宗實錄·卷三百九十四[M].“嘉靖三十二年二月甲子”條,6936.

{34}明世宗實錄·卷四百十九[M].“嘉靖三十四年二月丁丑”條,7267.

{35}明世宗實錄·卷四百六十九[M].“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丁巳”條,7887.

{36}明世宗實錄·卷五百六[M].“嘉靖四十一年二月辛酉”條,8344-8345.

{37}明世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七[M].“嘉靖十六年二月己巳”條,4160.

{38}明世宗實錄·卷四百四十五[M].“嘉靖三十六年三月丁巳”條,7585.

{39}明世宗實錄·卷四百七十[M].“嘉靖三十八年三月辛巳”條,7897.

{40}明會典·卷八十八[M].1.

{41}明集禮·卷六[M].13-14.

猜你喜歡
勘誤明史
勘誤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明史強志立當(dāng)下 仰望星空展未來
中國明史學(xué)會屯堡研究分會正式成立
勘誤
勘誤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著錄標(biāo)準(zhǔn)商榷
勘誤
勘誤
萬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貢獻(xiàn)——天一閣藏萬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記
徐水县| 巫山县| 鄂托克前旗| 连州市| 湖口县| 黄浦区| 昌吉市| 黔江区| 太原市| 洛阳市| 营山县| 巩留县| 逊克县| 清新县| 庆城县| 行唐县| 常熟市| 安庆市| 缙云县| 宁安市| 黑山县| 磐安县| 四平市| 寿阳县| 启东市| 晋州市| 凤冈县| 美姑县| 周宁县| 黔南| 玉林市| 长乐市| 收藏| 开江县| 南和县| 胶州市| 哈巴河县| 临沂市| 罗定市| 河池市|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