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曾提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一詞,意指一些人將自己認為有利和值得的事情做到極致,卻對社會集體幾乎不聞不問,這不禁讓人深思,究竟怎樣才是“有價值”的付出?
誠然,我們應該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價值。這不僅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的成功,更蘊含著對自我和人生負責的態(tài)度?!兑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一書中,主人公歐維就指責年輕人沒有耐心堅持本分,不肯踏實工作的散漫態(tài)度?!叭说囊簧鷳撝蛔鲆粯庸ぷ?,并且把它做到最好”歐維的觀點也許固執(zhí),但正是因為這樣“固執(zhí)”,執(zhí)著的堅持付出,讓他看似普通的職業(yè)也變得有了更大的價值,由此看來,我們理應負起責任,將職責以內的事做到最好。
追求自我的獲得——財富、名譽、地位。。。。。。固然是值得為其付出的,那么如果沒有眼前的觸手可得的利益的趨使,我們就認為沒有值得付出的事物了嗎?詩人屈原心系國家和君王,愿為其“導夫先路”,縱有漁夫相勸,他仍不愿與世人同污,與世人同醉,寧可行吟與江畔,也不失其傲骨,這些難道不值得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心懷國家的糧食問題,投身于水稻科學研究的行列,幾十年如一日在田地間親自研究,這些勞動難道不值得嗎?雨果筆下年輕的革命者們,為了自由和獨立,高呼著“共和國萬歲”高舉紅旗在子彈面前泰然自若地面對流血犧牲,他們本可以選擇享受自己的青春年華,本可以因為未卜的前途而放棄正義的呼號,他們的犧牲難道是不值得的嗎?
不,在我看來,恰恰相反,這些看似“不值得”的付出其實閃耀著最耀眼的光輝,因為這些選擇的背后,往往藏著一顆不拘于時,不拘于世的自由之心,往往藏著一個有更高追求的靈魂,正如梵高所說“如果這世上沒有值得我為之追求的美好事物,那我甘愿赴死。”凡人們都低頭尋找六便士,但他們卻能同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一同看見天上的明月。究其原因,大抵是因為他們心中自有值得追尋的“明月”在煜煜生輝吧。
老舍有言,“我不是只為吃米而活著的”人生在世,若只將目光局限于一些蠅頭小利,未免有些“不值得”了。我們何不將眼光放得長遠,在完成自己職責的同時,有自己的所持,為更加高尚的精神而付出和奮斗呢?
如何評判“所值”無疑因人而異,但唯有心有所持,方能走得更高,走得更遠。
作者簡介:曹心怡(2000-),女,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族 漢,在讀學生,就讀學校: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高三年級,江蘇省,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