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 胡瑩 劉妍
摘要:聽、說、讀、寫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作為外語教學的固有模式,大多高校的教學方法依舊將其作為教學大綱,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其原因很可能是在“聽”這個項目上沒有花費過多的精力,基礎(chǔ)不牢,就急于進行說讀寫,導致外語教學水平始終沒有太大的提升,聽是外語的入門,要想提高外語能力水平,就要從其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困難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外語聽力現(xiàn)狀;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引言
我國外語教育理念,長期處于被忽略的地位,限制于外語教學的局限層次,沒有突破外語教育的功利性思維,低估甚至忽略了外語教育的文化價值和戰(zhàn)略意義。目前傳統(tǒng)的外語聽力教學“三步法 ”即聽聽力,選選項,對答案。形式過于單一、方法較為單調(diào)。第一步是聽。單向的語言輸入,沒有輸出。第二步主要是理解聽到的內(nèi)容,并選出答案即可,以識別代替了輸出。第三步將習得的成果、知識以對錯的形式展現(xiàn)。這種只有輸入,只有識別,沒有輸出的活動違背了學習規(guī)律,不適應當前的聽力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外語聽力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聽力策略指導。教師注重的是聽力結(jié)果,而不是過程, 忽視了學生是主體,忽略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不能滿足我國對高素質(zhì)人才的要求。
本文在外語聽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外語聽力理解中的學習訓練顯得很有必要 , 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并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1.在聽聽力的過程中,無論聽多少遍都不能將一篇文章全部聽懂,除非看聽力原文,即使看聽力原文,再去聽一遍,也不盡然全部聽懂。
2.無意識聽聽力,剛開始的時候還能做到認真聽。到了中期,不自覺的聽力疲勞,而且注意力不能夠集中,導致走神,甚至是瞌睡,那么自然聽不懂聽力。
3.在調(diào)查問卷中,許多同學反應,在聽的時候,聽的比較模糊,基本上聽不到有用的信息,能聽懂的就是簡單的單詞,句型。例如“Good morning”“what are you doing?”等等。聽第一遍之后,仔細閱讀一遍聽力原文,這時學生對對話或文章有了逐步的了解,并在腦中形成初步反應印象。然后再去聽一遍聽力,這時能聽懂或聽清的句子、單詞較之前有明顯進步,但是往往聽到一個生詞時,尤其是主觀認為這個詞你知道他的釋義時,就會不自覺的去反應,導致跟不上聽力進程,結(jié)果自然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問題分析
1.思想定位不明確,重視程度不高。大部分學生對外語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能做到會讀會寫,明白釋義,會用固定詞組、句型都已經(jīng)很困難了,更何況能聽懂。對于單詞,我們潛意思更多的是“背單詞”,而不是“記單詞”,我們把外語當做知識來背,而沒有把外語上升到學科的高度來對待。
2.對單詞的發(fā)音模糊不清,對單詞辨識度不高,當聽到一個單詞時,需要反應一段時間,才能反應過來。這個過程,聽力已過大半,
3.學習氛圍不濃厚。當代社會信息爆炸,數(shù)據(jù)共享、文件傳輸、媒體曝光、游戲體驗,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導致學風浮躁。大多高校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多語言交流都用母語,幾乎沒有人用外語交流,因而外語成為了一門令人望而卻步的學科。
4.教師隊伍教學質(zhì)量不高,教師漢語化嚴重。大部分教師都是采用中國式教學方法,發(fā)音十分的漢語化。外語發(fā)音大多采用后口腔發(fā)音方式,而漢語發(fā)音大多使用前口腔發(fā)音,試想一群發(fā)音不準的老師能交出用后口腔發(fā)音的學生么。
解決方法
1.端正學習態(tài)度,增強自信心,腳踏實地的學習。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作用,已被許多實驗研究所證明。心理學家麥獨孤和史密斯早在1919年就在一項實驗中發(fā)現(xiàn),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速度有促進作用。1952年卡利(Carry)在總結(jié)一項實驗研究時指出,男女大學生對解決問題不同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效果。任何學習的過程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外語聽力也是一樣。不能因為自身的外語基礎(chǔ)差就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錢學森先生曾說過:“不要失去信心,只有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蔽覀儜o下心來,不為外物所干擾,一心只讀“圣賢書”,慢慢的聽,慢慢的想,慢慢的積累,慢慢的改進,終究會有一番成果?!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就是這個道理。
2.加強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能力、識別能力。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的三大基本要素。語音是語言的提前,先發(fā)音,才有詞匯,語法的發(fā)展。所以加強學生發(fā)音的訓練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都有過一旦聽到熟悉的單詞時,腦海里就能浮現(xiàn)出這個單詞的釋義,甚至是相關(guān)的畫面。如果整個聽力過程都是這種狀態(tài),那么完成相關(guān)練習就沒有什么難度了。
3.聽說結(jié)合。聽,作為一種輸入式的學習;說,作為一種輸出式的學習。二者任何一個單獨訓練都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唯有二者緊密聯(lián)系,輸入理解,輸出加深,才能真正提高語言能力。比如,應用手機上的學習軟件跟讀聽力,多練習幾遍,直至能夠達到標準發(fā)音的水平。
4.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出者,更應該成為學習過程中參與者,引導者。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信心,為學生們選取難度適中的聽力資料。選取事宜的聽力材料是一件難度較大的項目,首先應將聽力難度設置至稍稍高于學生們的實際水平。聽力材料多樣化,既要包括對話、獨白,也要包括實際情景下的交流。聽力材料的內(nèi)容應貼合學生的生活、學習。
結(jié)論
聽力是外語學習中最需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全國高校的聽力教學水平和效率都有待提升。加強學生的聽力策略意識和掌握一些能有效提高自己英語聽力的策略,以達到提高自己的聽力理解水平目的,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和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Anderson A, Lynch T. 1988. Listening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章兼中,俞紅珍,1998,《英語教育心理學》[M]。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3]周相利,2002,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10): 24-26。
[4]朱放成,1999,聽力思維的實效性與聽力理解[J],《外語與外語教學》(2): 24-25。
[5]汪學立,1999,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效率[J],《外語界》(3): 44-47。
作者簡介:王婭(1986年9月),女, 江蘇徐州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