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剛
在這wifi橫流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青睞電子書的閱讀,紙質(zhì)書受到了挑戰(zhàn)。也許是世俗的原因,我還是喜歡讀紙質(zhì)書,喜歡聞那股油墨的味道,喜歡那文字映入眼簾的馨蔚,喜歡紙面滑潤的感覺……也許,這就是人們所描畫的“書香”吧。
我從小就愛看書,那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興趣,還沒認(rèn)識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哲理,總感覺書里有我想得到的一切。那還是上小學(xué)的時侯,和幾個要好的同學(xué)就看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靜靜的頓河》《西游記》《苦菜花》《紅巖》《林海雪原》《十萬個為什么》等大部頭的書籍。初中時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手抄本的小說、毛主席詩詞、詩歌也沒少讀。雖然當(dāng)時有些道理并不一定明白,但是那優(yōu)美的文字,心動的情節(jié)讓我們終身受益,至今有的片段還可背誦。在幼小的心靈的角落里悄悄為文學(xué)留下了一塊圣土。
那時家里都窮,我們幾個愛看書的孩子一有空就“泡書店”。就是打著買書的旗號,讓售貨員不斷地?fù)Q書翻閱。喜歡的書就多看幾頁,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最后一本也沒買,把售貨員弄得哭笑不得。售書員看見孩子們笑著離開書店,他們也笑了……
小時候?qū)闹砸恢庇绊懥私K身。上街逛得最多的是新華書店,每次總會有所斬獲。漸漸的家里的書越堆越多,小書櫥換成了大書柜,大書柜又成了書房……
如今,退休了。
書房是我最鐘情的地方,那是我心語到達(dá)的地方……
在這里——
我讀了紀(jì)實軍旅作家王樹增的《1901》《1911》《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朝鮮戰(zhàn)爭》,厚厚的大部頭書足有20多斤重。邊讀邊做筆記,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總算讀完了,寫下了四萬多字的筆記。解開了:中國幾百年因為愚昧而受欺辱的根源。明白了:紅軍為什么要長征。長征是一個解讀不完的歷史宏卷,從任何角度詮釋都可以發(fā)現(xiàn)感動,而這種感動常常令我們思索中華民族的前途;長征途中每300米就有一個紅軍戰(zhàn)士倒下的悲壯場面,讓我落淚。知道了:國共抗日中華民族在戰(zhàn)爭中自強不息的生動真相。理解了: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理。記住了: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wèi)國的壯懷激烈。當(dāng)我把這套大部頭最后一本書的最后一頁翻過去的時候,那種感覺是——滿足、充蕰、幸福。在以后的與書友、朋友的閑聊中多了不少話語權(quán)。
我讀完了軍事戰(zhàn)略教授 、少將作家金一南的《苦難輝煌》《浴血榮光》《心勝》。金教授那“我們已經(jīng)走過很長的路程,我們還記得當(dāng)初出發(fā)的理由嗎?”“唯有信仰,才能產(chǎn)生真人?!卑l(fā)人深省、讓人深信;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這種精神的洗禮永遠(yuǎn)不會白費。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子孫,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在做著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今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默默工作與堅韌奮斗的人,能夠從先輩們的奮斗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
我讀了中國五位“75后”學(xué)者饌寫的《大道之行》,讓人眼前一亮:這本書是中國新生代與中共8 000多萬黨員的對話;是與幾十萬黨政干部的對話;是與西方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觀察家的對話。書中闡述的兩個道理——“辦中國的事必須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中國共產(chǎn)黨只有信任人民,才能領(lǐng)導(dǎo)人民。”給幾代 人留下了許多的思考。
在這里——
我讀過郁達(dá)夫、季羨林、余秋雨、張曉風(fēng)、簡媜、南懷謹(jǐn)、林清玄、余光中、三毛、尼采、海涅、村上春樹等著名作家、學(xué)者的文集。讓我視野開闊、心胸豁朗,敢于向生活講和、向自己講和,感覺活得輕松、灑脫。正像中國臺灣作家張曉風(fēng)所說的:“我們活在夢里,活在詩里,活在無窮無盡的彩色希望里?!?/p>
在這里——
我一邊讀書一邊寫作,每年十幾萬字是在生活的感召下寫出來的。我和書籍、文字一起放牧生命的原野;我和書籍、文字一起與文化名人對話;我和書籍、文字一起讀人、做人。讀書和寫作給了我活在彩色希望里的興趣和意志……
退休后,2016年初,我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了包頭市最美讀書會。有幸在花甲之年,結(jié)識了一群熱愛生活、喜歡讀書的年輕人。每天的主播讀書分享,經(jīng)常不斷的“最美書友讀書分享活動”讓我年輕??匆娏嗽S多書友起步走向?qū)懽髦返膱?zhí)著;看見了不少小書友捧起書本朗朗地讀書,那感覺“讀書是甜的”滋味;看見了為了書友會常青書友們的無私奉獻(xiàn)。我和最美讀書會的書友們一起讀書、一起歡樂,一起“不忘初心,共同飛翔”。
退休后的日子,我是奔波在包頭和北京之間的。無論是在包頭還是在北京,“泡圖書館”又成了我的嗜好。在北京,我的住處距離首都圖書館只有500多米遠(yuǎn),好幾年的春節(jié)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餃子都是在那度過的。2014年馬年春節(jié)大年初一,新年的鞭炮聲響得正熱鬧,我踏進(jìn)了首都圖書館的大門,電子牌上顯示我是第1 188人。我坐在寬敞亮堂的閱覽大廳里,整齊、高大的書架上各類書刊應(yīng)有盡有,我感到它們都是屬于我的,我隨心所欲信手拈來,享受著別人不曾有的“福利”,心情格外舒暢,欣然寫下了一首打油詩:
驍駿驊騮踏春來,
甲午初一首圖開。
醉閱華章三百闋,
我自斯文獨樂懷。
堪有一場詞賦夢,
雅興夙愿釋靈臺。
歲月平仄耕花黃,
靜讀魏晉好悠哉。
……
在京包往來的日子里,來去的箱包里總是塞滿了厚厚薄薄的書籍。老伴嘮叨著“書和你形影不離,書做你的老伴算了?!蔽倚χ卮穑骸笆堑模矣袃蓚€老伴,一個是你,一個就是書,這輩子離不開了。”
……
的確,讀書的日子,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因為,我深深地體會了,世界上平均讀書最多的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說的話的含意:“你現(xiàn)在的氣質(zhì)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讀書讓我們即使沒有富裕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讓我們清貧至今也樸素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p>
是的,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溫暖、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我們可能都會看到:讀書的人,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
天邊的晚霞真好看,我在書房正讀著海涅的詩——
藍(lán)色的春天的眼睛,
從草里向外觀看;
這些可愛的紫羅蘭,
我挑選它們編個花環(huán)。
……
(作者系內(nèi)蒙古一機集團(tuán)退休職工,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包頭最美書友會會員。)
責(zé)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