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彬蓉 吳嬌
“長照險”這項全新的制度,以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為關注點和切入點,回應的是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的是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成都市作為全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在長期護理保險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溫江區(qū)在“長照險”的推進過程中認識到,把握“評估、照護”這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建立并完善相應的制度,是實現(xiàn)長期照護保險設計初衷的有力保障。
制度定位。成都堅持“廣覆蓋、?;尽⒍鄬哟?、可持續(xù)”設計原則,保障對象是經(jīng)認定和評定了失能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試點階段為重度失能)。保障內容主要包含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保障方式采取由照護服務機構提供照護服務,或接受由家人、親戚、鄰居等提供的居家照護服務。
參保對象與籌資。成都“長照險”制度的籌資模式體現(xiàn)了“按比例籌資、個人主體責任、分年齡段籌資、政府財政投入”的特點。試點初期,先行將城鎮(zhèn)職工醫(yī)保參保人員納入保障范圍,通過單位和個人、財政補助、社會捐助等渠道進行籌資(參保個人在試點期間不繳費)。單位和個人實行通過統(tǒng)籌金按比例劃轉繳費,其中,單位是0.2%,個人賬戶劃轉按年齡分段進行,小于40歲為0.1%;大于40歲為0.2%;退休人員按醫(yī)保的0.3%,財政補貼的0.1%。
支付條件與標準。試點階段,對經(jīng)評估確定,長期(6個月以上)失能,且失能等級為重度三級的參保人員,根據(jù)失能等級采取定額支付的方式,支付與基本照護相關的服務費、耗材費等。
服務提供方式。提供服務的是醫(yī)療機構、護理院、養(yǎng)老機構及其他居家照護服務機構。失能人員可以選擇到服務機構享受照護服務,或是機構派照護人員上門服務,也可選擇由家人、親戚、鄰居等提供居家照護服務,在服務提供方式上體現(xiàn)了選擇的個性化,也體現(xiàn)了制度設計的人性關懷。
自2017年7月1日成都市啟動“長照險”制度試點工作以來,溫江區(qū)積極探索實踐,通過多層次分類宣傳,營造良好制度實施氛圍;加大培訓力度,依托“長照險”課題組專家力量,建立了一支責任心強、業(yè)務精的評估隊伍;嚴格照護機構的準入和強化照護人員技能的培訓,為整體照護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溫江區(qū)失能申請478人,通過評估388人,已享受待遇327人。
首先,失能評估是制度能有效推進的關鍵。因此,對評估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與失能人員及親屬的溝通詢問技巧、慎密的邏輯分析、職業(yè)道德操守等方面均有較高要求。同時,失能評估量表內容和分值的設計也非常重要,需真實準確地反映出失能人員的客觀狀況,否則最后的分值將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其次,照護服務是直接體現(xiàn)制度成效的關鍵?!伴L照險”制度是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失能人員提供安全規(guī)范的照護服務,而服務項目和標準也是圍繞“長照險”制度設計核心來制定。因此,建立完善的照護質量評判標準顯得尤為重要,也是確保失能人員享受到規(guī)范、標準和滿意的照護服務,提升照護服務品質的保障。
完善評估人員管理機制。建立評估人員培訓交流機制,確保評估工作統(tǒng)一和標準,不斷提高評估人員整體水平;建立評估人員動態(tài)管理機制,定期考核,動態(tài)調整,確保評估人員庫質量;建立評估人員激勵與約束機制,不斷規(guī)范評估工作,提升整體水平。
完善失能評估體系。為確保評估標準的一致性,應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完善評估內容,多角度、全方面對失能人員進行評估,降低評判的主觀性,提高評估工作精準性。
完善照護服務體系。服務項目和標準的制定、執(zhí)行是確保享受政策的重度失能人員“干干凈凈活出尊嚴,舒舒服服活出品質”的重要保障。在服務體系建設上,一是分層級對商保公司、提供照護服務的機構和個人開展定期培訓,強化照護服務人員能力建設,提升照護服務質量。二是建立照護質量現(xiàn)場評估機制,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現(xiàn)場評估,并進行考核打分,由此保證照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