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景丞
百年尋蹤
1903年,英國人布列里奇從梵凈山北部一個皮毛商人手中獲得了一張奇怪的獸皮。獸皮的背部灰黑,腹部灰白,肢體內側金黃,肩部還有一道亮麗的白色,長長的尾巴遠遠超出了身體的長度。雖然頭部殘缺,但對動植物頗有研究的布列里奇一眼就看出這張獸皮來自于一種他從未見過的動物。布列里奇把毛皮連同調查資料寄回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請求他的老師——著名的動物分類學家奧德弗德·托馬斯教授進行鑒定,最終確定這是一個新物種。托馬斯根據標本肩部亮白色的特征,將它命名為“白肩仰鼻猴”。得到鑒定結果的布列里奇非常高興,立即策劃了一場新的考察活動,準備尋找一只活體標本。不過由于當時清政府和英國關系的惡化,布列里奇被禁止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活動,尋找白肩仰鼻猴的事情不了了之。
在此后的50多年間,世界上再沒有白肩仰鼻猴的訊息。直到1962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彭鴻教授在梵凈山進行科學考察時,在老鄉(xiāng)家發(fā)現了白肩仰鼻猴的毛皮,還意外收獲到了一枚頭骨,而頭骨的大小和形狀與川金絲猴十分相像。為了指稱方便,科研人員把“白肩仰鼻猴”改名為“黔金絲猴”。13年后,我國動物學家謝家駿終于在貴州東北部梵凈山一帶找到了野生活體黔金絲猴種群活動蹤跡,至此,黔金絲猴才逐漸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數量只有700只的物種
黔金絲猴體長60-70厘米,尾長80-90厘米,體重13-16千克。頭部為圓形,顏面部裸露,面色為灰藍色,雙眼微微向上傾斜。冠毛黃色,但毛尖為黑色,兩耳較小,黑色,全身披著暗灰色的、長度約為20-25厘米的毛發(fā),其中頭頂、背部、體側、四肢外側以及尾巴的毛色最深,為濃密的黑褐色,尾巴尖為白色,像一支毛筆,手掌、腳掌的皮膚以及指(趾)甲也都是黑褐色,胸部、腹部和四肢內側的毛色略淺,在背面的兩肩之間有一大塊橢圓形白斑。因為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很像牛尾,所以當地人也叫它“牛尾猴”。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了關于黔金絲猴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的《山海經》,其中一段提到:“果然獸似獼猴,以名自呼。色蒼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后。得果食輒與老者,似有義焉。交趾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為裘蓐,甚溫暖?!惫猾F指的就是黔金絲猴。而在清代,果然獸已被易名為“宗彝獸”,《銅仁府志》記載了它的分布:“思南、石阡一帶山中產獸日宗彝,類獼猴,巢于樹?!薄顿F州通志》則有更加形象的描述,稱宗彝“形類獼猴而大,尾長四、五尺而歧端,色蒼黃,鼻露向。”意思是說這種動物樣子像獼猴,但比獼猴要大,尾巴有四五尺長,但尾的尖端膨大,顏色發(fā)黃,鼻子向上暴露。文中還對其生態(tài)行為作了一些描述:“老者居上,子孫以次居下;老者簡出,子孫搜巖得果,即傳遞而上,薦老者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嘗?!笨梢姽湃藢η鸾z猴的觀察非常仔細,有些竟與現代生態(tài)學的觀察結果非常近似。
按照古籍記載,黔金絲猴曾在貴州東北部、四川東南部的20多個縣境內都有分布。只可惜現在黔金絲猴僅見于貴州北部的梵凈山,自然分布區(qū)域非常狹小,種群數量只有約700只,是最瀕危、最珍貴的一種金絲猴。它們棲息于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中。多活動于海拔500-800米的河谷闊葉林,夏季則多見于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闊葉混交林。雖然有明顯的家庭觀念,卻多為群居,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一個大群約為150-250只,當然一個群的大小在四季也有分合變化,最大的群可達400多只。
與黔金絲猴的一面之緣
我到過梵凈山多次,只有一次與黔金絲猴有過近距離接觸。那次本來是去開展社區(qū)調查。跟我一起的有楊站長、張宏站長。我們從黑灣河出發(fā),沿著一條小路去冷家壩。山路崎嶇,時而膛水時而旱路,據說沿途總共要蹚52次水,所以當地人都把這條路稱為“五十二道腳不干”。雖然已經是4月,但溪水還是冰冷刺骨,加上地形復雜,行進速度很慢,一直到天黑才趕到冷家壩。
冷家壩整個寨子也就30多戶人家,全部都是苗族。也許是因為距離城鎮(zhèn)太遠,交通不方便,這里并沒有通電。寨子很古樸,清一色的木結構瓦房,炊煙伴著水霧在屋頂上繚繞,緩緩地向四處擴散。時而有豬或狗的叫聲,伴隨著主人的呵叱。雖然寨子看上去陳舊,家家戶戶的火塘上卻掛滿了臘肉。我們的晚餐主菜也是臘肉,香味撲鼻,肥而不膩。幾杯小酒下肚,話匣子也打開了,除了收集需要調查的社區(qū)信息外,我意外地聽說這兩天黔金絲猴就在寨子后面的山上一個叫“牛風包”的地方。此時我已經沒有太多興趣繼續(xù)做社區(qū)調查,一門心思地想去看看黔金絲猴。
那一夜,好夢連連。天蒙蒙亮我就沿著一條小路上山去了。約摸走了半個小時,已經看不到寨子,天也全亮了,我聽到了猴子的叫聲,興奮極了。我尋著發(fā)出叫聲的方向慢慢地悄悄靠近,終于看到了在樹上取食的猴子,距我也就三四百米。等我看清了,失落隨之而來,不是金絲猴,是藏酋猴。既來之,則安之,藏酋猴就藏酋猴吧,看著它們吃東西,也很有趣。正當我全神貫注地欣賞它們時,突然聽到幾聲猴叫,它們迅速離開現場。我想是它們發(fā)現了我,躲遠了吧。我看著遠去的身影,無奈地搖搖頭,準備回寨子,忽然又聽到了遠處山梁上另一群猴子的叫聲,而且似乎是在朝我這邊移動。我再次屏住呼吸,蹲在樹叢中偷偷嘹望。啊,這次看到的不像是藏酋猴!從那長長的尾巴判斷,應該是黔金絲猴??辞宄?,真的是黔金絲猴,我張大嘴巴,不敢發(fā)出半點聲響,傻傻地蹲在那里。只看到一大片樹林都在晃動,有些猴子在取食,而有一些用它們靈活的長臂悠閑地在樹上蕩來蕩去。又是幾聲猴叫,猴群突然緊張地朝山上跑去。我在那里靜等了半個小時,這次沒有等來猴子的影子,而只有煩人的小蟲在眼前飛來飛去,還有林中聲聲的蟬鳴。
我跑回村寨,將我早上的所見所聞告訴同行的兩位站長,他們后悔沒有早點起來跟我上山,同時對我的描述也將信將疑。不過村民們倒是很相信,因為他們有人近兩天看到過猴群。村民們告訴我,藏酋猴害怕金絲猴,雖然它們的領地有所交叉,但從來不會同時出現在一片林子,一看到金絲猴來,藏酋猴就會迅速逃離。這時我終于明白了,也許藏酋猴根本就沒有發(fā)現我在那里,而是發(fā)覺金絲猴群到來,才趕快撤離。而黔金絲猴的撤離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是發(fā)現了我吧。
他們告訴我,黔金絲猴喜歡吃植物芽、嫩皮嫩枝、樹葉、花和果子,也會下到地表尋找一些掉下來的果子和種子,還會翻找石頭下面的小蟲子。它們就這樣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樣,每天更換一次活動地點,進行有規(guī)律的巡回遷徙。也許是覺得快樂,也許是為了互通有無,它們邊取食還會邊唱歌,用圓潤細長的嗓音喊著“哦一嗬”,相互呼應,顯得悠閑自在。當然也有不安分的時候,一旦生了氣打起架來,叫聲就變得粗獷洪亮許多,完全看不到往昔的溫柔。對于整個猴群而言,任何時候都必須處于高度警戒狀態(tài),不管是休息還是取食,都至少會有一只負責放哨的公猴,一旦發(fā)現異常情況,公猴會發(fā)出特有的警報聲,猴群立即逃離。黔金絲猴在樹間跳躍時,尾會幫助抓搭樹枝,一躍可達兩三米遠,如果是從高往低處行進還可以更遠一些。當然最瀟灑的動作則莫過于單臂抓住樹枝,以悠蕩的方式前進。當它們確信已經遠離了危險后,猴群又恢復了平靜,散布在一兩公頃內的林子里自由取食、玩耍、休息,不時輕唱兩聲,抒發(fā)一下情緒。完全安靜下來了,就坐在樹枝上,長長的尾巴自然下垂,還不時輕輕擺動,倍感悠閑愜意。
聽著村民們的描述,頓時覺得他們對黔金絲猴的行為非常了解,但讓我困惑的是,既然村民們那么熟悉黔金絲猴,為什么當年那么多的科學考察,就一直沒有發(fā)現呢?呵呵,看來我這次能看到黔金絲猴實在很幸運。
為了再次看到它們,我又多次進到山里,但運氣也許已經用完了,自此再也沒有直接觀察到過它們。黔金絲猴是一種過度警惕的動物,人們總是還在遠處時就被它們發(fā)現,它們要么馬上逃離,要么在樹上做好逃離的準備,很難了解它們的詳細情況。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們只能借助紅外相機。這紅外相機還真是管用,雖然守株待兔,但卻拍到了不少黔金絲猴活動的畫面。
盡管黔金絲猴十分怕人,被定義成了“羞澀的靈長類”,但它們畢竟是靈長類,與人有不少相似之處。至少它們每一位都有一張性感的紅嘴唇,成年雌猴也會有月經現象。家族首領占有更多的資源,掌握有與多個雌猴交配的權利。雖然一次交配時間為1分鐘左右,但一天內能進行多次交配,且一年四季均有交配行為。
懷孕的黔金絲猴,要經過200天的妊娠期。小猴出生時有一身灰色的毛發(fā)和怪異的小藍臉,怎么也看不出是黔金絲猴。母親十分疼愛幼崽,無論是活動還是覓食,均用一只前肢把小猴抱在胸前,不管遇到多大危險,從不放手。經過20多天,小猴學會用四肢緊緊抱著母猴胸腹部后,母親才得以用四肢活動。
梵凈山是它們僅有的家園
全球有5種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最廣,在湖北、陜西、甘肅、四川都有分布。滇金絲分布在云南省的高黎貢山、香格里拉、白馬雪山等地區(qū)。越南金絲猴則分布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就連前些年才發(fā)現的怒江金絲猴的分布區(qū)域也比黔金絲猴要廣。別看梵凈山的山體龐大,森林廣闊,其實黔金絲猴活動的地方并不多。它們主要分布在梵凈山的中部、東部和東北部的山腰上。過去有人曾經在西部的洋溪村鎮(zhèn)附近抓到過一只黔金絲猴,最后送到了梵凈山的試驗場去救助,但據當地群眾講,極少看到有金絲猴去西面,就連當地經常在山上活動的七八十歲的老人,也表示沒有看到過黔金絲猴。在梵凈山的中山雖然有一些針葉闊葉混交林,但面積都不大。大明松主要生長在較大片的坡地和巖石裸露較少的山脊、山頭,而長苞鐵杉成片的分布只集中于立地條件差、巖石裸露較多的懸崖陡壁,與之相伴的闊葉樹總少不了亮葉水青岡、蠻青岡、絲栗栲等殼斗科樹種。而中山常綠落葉混交林才是梵凈山山腰的主要林型,也是樹種最為豐富的林型,包括水青岡林、貴州青岡林、檫木林、包石櫟林。此外還有珍稀孑遺植物水青樹、鐘萼木、白辛樹、珙桐、天師栗等。在一些地方還形成了成片的珙桐林、野核桃林、鑫錢槭林、扇葉槭林、水青樹林。當然,在人為活動強烈的火燒跡地上,也形成了一些水馬桑灌叢等次生群落。這些樹林中的生物多樣性豐富,不管是植物食源還是動物食源都很豐富,難怪它們會選擇這里。
現如今我們雖然對黔金絲猴有所了解,但畢竟還不深入,經過這么多年的保護,種群增長依然很緩慢。在重重大山中,究竟還發(fā)生了些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愿有一天,黔金絲猴能恢復到歷史記載中它那廣闊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