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富
(福建省沙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福建沙縣365050)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頭季水稻收割后稻樁上的休眠芽萌發(fā)生長成穗而再收獲一季的種植模式,“一種兩收”,有利于提高稻田綜合生產能力。但是,一般水稻品種機收后,遭輾壓稻樁的腋芽會失去萌發(fā)能力;傳統(tǒng)上培植再生稻考慮對腋芽保護的需要,頭季稻主要還是依賴人工收獲,其在整個栽培中勞動強度最大,花工最多,已成為再生稻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因素。2016—2017年在沙縣夏茂鎮(zhèn)開展適合頭季機收再生稻品種篩選與栽培技術集成示范,實現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栽培關鍵技術科技創(chuàng)新與成果轉化,促進了規(guī)模種植,獲得了機收再生稻“一種兩收”,平衡高產?,F將頭季機收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2016年在沙縣夏茂鎮(zhèn)松林村建立優(yōu)質雜交稻瀘優(yōu)明占機收低留樁再生稻高產栽培示范7.36 hm2,經福建省農科院、三明市農業(yè)專家組田間機收測產驗收,平均每667m2產量為頭季稻586.3 kg、再生季283.4 kg、兩季合計869.7 kg,分別比對照甬優(yōu)2640增產6.23%、3.16%、 5.21%;2017年繼續(xù)在該村開展適合頭季機收再生稻品種示范,建立甬優(yōu)2640(低留樁)、瀘優(yōu)明占(低留樁)與甬優(yōu)1540(高留樁)3個品種機收再生稻高產示范片共43.53 hm2,獲得平衡高產。2017年8月11日、10月26日,分別經三明市農業(yè)局專家組測產驗收,甬優(yōu)2640、甬優(yōu)1540與瀘優(yōu)明占頭季稻每667m2產量分別為577.8 kg、652.3 kg與590.6 kg,再生季每667m2產量分別為297.2 kg、252.3 kg與285.6 kg。示范片加權平均每667m2產量為頭季稻601.6 kg、再生季283.7 kg,兩季合計885.3 kg。
頭季機收再生稻高產栽培集成技術,選擇適宜的再生力強的優(yōu)良品種是前提條件;以品種生育期定收割留樁高度是客觀要求;根據留樁高度嚴把催芽肥、促苗肥施用是關鍵技術;應用工廠化機械育插秧技術、實行農機農藝的配套,嚴格頭季稻烤田,選用高效低毒農藥、低指標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病蟲害是配套環(huán)節(jié)。
2.1.1 合理搭配,選優(yōu)品種 選擇生育期適中、再生能力強、頭季產量高、米質優(yōu)、抗蟲抗病抗倒性好的主推品種;因地制宜選擇甬優(yōu)2640、瀘優(yōu)明占、甬優(yōu)4949、甬優(yōu)1540、天優(yōu)華占、晶兩優(yōu)華占、欣榮優(yōu)華占、隆兩優(yōu)華占等低節(jié)位或全位芽優(yōu)勢的品種。
為確保再生季安全齊穗(9月23日),規(guī)模種植應合理搭配品種。生育期中偏早的、頭季生育期在140 d以內的品種或8月10日前收割,采取低留樁,留樁高度10~15 cm為宜;生育期中偏遲的,頭季生育期在148 d以內的品種或8月18日前收割,采取高留樁,留樁高度30~35 cm為宜。
2.1.2 適時早播,培育壯秧 播種期為3月中旬,在播種前先曬種1~2 d,采用強氯精500倍液浸種消毒12 h,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凈進行催芽,待種子破胸露白后進行播種。以大田硬盤泥漿或工廠化育機插秧方式,應用水稻工廠化機插育秧暗化處理技術,播種量雜交稻種子75~80 g/盤,每667m2用22~25盤;以旱育為主,插前3~5 d應排干水,秧齡25~28 d。
2.1.3 適時機插,合理密植 4月中旬初,適時機插,插植規(guī)格14 cm×30 cm,叢插2~4粒谷;插后2~3 d看情況補苗,每667m2插足1.5萬叢。
2.1.4 配方施肥,嚴格烤田 頭季稻每667m2施純氮 13 ~ 15 kg,N、P2O5、K2O 質量比為 1∶(0.4 ~ 0.5)∶(0.8~0.9)。重施基肥,每667m2施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各30 kg與氯化鉀5 kg;早施分蘗肥,在插后7 d每667m2施41%水稻專用肥(N-P2O5-K2O=18-8-15)30~35 kg,結合除草劑拌施,施后保持靜寸水層;巧施穗肥,在幼穗分化Ⅱ-Ⅲ期,每667m2施尿素、氯化鉀各6 kg;抽穗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1~2次。
科學管水,好氣灌溉,嚴格2次烤田。當每667m2群體莖蘗數達到18萬時,進行第1次重烤田,直至稻田出現小龜裂,進入幼穗分化Ⅱ期后及時復水,再進行間歇多次灌溝水或半溝水保持畦面濕潤,干濕交替;第2次烤田在齊穗后15 d施催芽肥后,讓水層自然落干;收割前7~8 d排干水[1]。
高留樁的催芽肥在頭季收割前12~15 d,一次性每667m2施尿素15~18 kg;促苗肥在收割后5~7 d,每667m2施尿素5~6 kg。低留樁的催芽肥分2次施,即在頭季收割前10~12 d每667m2先施尿素8~10 kg,在頭季收割后3~5 d,結合灌薄層水,每667m2再施尿素、氯化鉀各10 kg。
頭季稻收割當天,田間不能太濕,以免壓樁陷泥,收割機要盡量減少對稻樁的碾壓,把堆壓在稻樁上的稻草及時清理于株間,灌跑馬水;割后2~3 d,每667m2用 “九二○” 1~2 g、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各0.5 kg對水50 kg噴施稻樁,促稻稈腋芽早發(fā)、多發(fā)。在催芽肥、促苗肥施后,淺水勤灌,保持土壤濕潤,以確保再生芽快速生長。再生季齊穗70%時,每667m2用2 g“九二○”+150 g磷酸二氫鉀對水50 kg噴霧,促進整齊抽穗。干濕交替,直至成熟收獲。
主要病蟲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加強田間觀察,掌握病蟲發(fā)生情況;頭季稻采取低指標防治病蟲害(二化螟枯鞘率3%,稻飛虱每叢有5頭,紋枯病叢發(fā)病率10%),科學合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螟蟲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毒死蜱或甲維鹽等藥劑,防治穗頸瘟可選用9%吡唑醚菌酯(稻清)、75%三環(huán)唑、春雷霉素(加收米)等防效較好的品種,加入30%苯甲·丙環(huán)唑(愛苗)或23%醚菌·氟環(huán)唑(尊保)可有效地兼治稻曲病和紋枯病,同時加入吡蚜酮或醚菊酯等殺蟲劑兼治稻飛虱。實行病蟲害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采用彌霧機低容量施藥可大大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