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哲良
(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四川 遂寧 629000)
劉再復(fù)先生在《紅樓哲學(xué)筆記》一書中說:“《紅樓夢》哲學(xué)是色空哲學(xué),這是人們熟知的?!盵1]5-6《紅樓夢》的色空觀是大觀的哲學(xué)思辨,從大處著眼,從宏觀把握,“它叩問的普遍性問題是:人降生于人間究竟是為了什么?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這個星球上的萬物萬有萬相,最該向往、最該追求、最該憧憬、最該珍惜的是什么?”[1]5這個問題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的人思考過、回答過。曹雪芹的答案是“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色空”。而其展現(xiàn)的方式卻絕對是文學(xué)式的,“《紅樓夢》通過文學(xué)展示一個以寶玉和諸女子為主人公的無比精彩的感性世界”,來“思索所有人都無法回避的生存困境”[1]5。筆者擬就此問題作進(jìn)一步的闡釋,探究《紅樓夢》色空觀在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中的具體表現(xiàn)。
《紅樓夢》的故事從第六回劉姥姥進(jìn)大觀園正式開始,前五回是小說的引子,這是研究者普遍認(rèn)可的。我們以為《紅樓夢》前五回開頭的這個引子,綜合了明清戲劇、小說開場戲、引子之類的慣常做法,且博采眾長,眾妙兼?zhèn)洌婚_宗明義,表明“色空”的主旨,有明顯的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明清戲劇有開場戲。所謂開場戲,一般由副末在戲劇故事上演之前先上場,以詩、詞或四六俳語概述戲劇故事以及演出的目的。李漁《閑情偶寄》:“務(wù)以聊聊數(shù)言,道盡本人一腔心事,又且蘊釀全部精神,猶家門之括盡無遺也。同屬包括之詞,而分難易于其間者,以家門可以明說,而沖場引子及定場詩詞全以暗射,無一字可以明言故也。非特一本戲文之節(jié)目,全于此處埋伏,而作此一本戲文之好歹亦即于此時定價?!盵2]話本小說也有類似的結(jié)構(gòu)。話本、擬話本小說前面有入詩、入論、入話的結(jié)構(gòu)部分。入詩是用詩或詞或曲等韻文,一首或是數(shù)首不均,開宗明義,引導(dǎo)讀者(聽眾)思考;入論即評論,或?qū)η懊娴脑?、詞、曲評析,或即行議論轉(zhuǎn)入入話;入話簡述一個或幾個小故事,與正話相輔相成,也可相反相成,共述一理。話本、擬話本小說非常重視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說話者時刻都要提醒讀者或聽眾,所以基本上敘述與評議共同進(jìn)行,先講道理,再講故事,總結(jié)道理,基本上構(gòu)成這樣的結(jié)構(gòu)[3]398-406。明清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在文前也往往以一些特殊的方式把小說的有關(guān)情況,諸如故事緣起、故事結(jié)局等明示或暗示讀者,或明確告知讀者應(yīng)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閱讀。章回小說開頭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類似話本小說的開頭,用詩、詞、曲或小故事引入小說正文,如《三國演義》、《金瓶梅》;二是用神話故事來暗示小說故事的緣起或主旨、寓意,如《水滸傳》、《封神演義》;三是直接闡述小說創(chuàng)作的緣起[3]439-448。
《紅樓夢》第一回借“通靈”說《石頭記》,表明小說寫作的緣起是欲借此使“閨閣昭傳”;通過“女媧煉石”、“木石前盟”、“警幻仙境”的神話故事告知小說故事的緣起以及故事的發(fā)展和人物的結(jié)局,這在結(jié)構(gòu)上有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而關(guān)于小說主旨及其哲學(xué)思辨的問題,更是在第一回和第五回,多次通過一僧一道的言行、甄士隱的故事和以《紅樓夢十二曲》為代表的詞曲告訴讀者,要求讀者以怎樣的視角和心態(tài)去讀小說。
《紅樓夢》第一回言及該書諸種書名緣起的時候,說空空道人把石頭上所記之事“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盵4]6-7“因空見色”四句在小說第一回,比較明確地表明了寫作的主旨。它是空空道人讀了《石頭記》后的心理感受,也是“石頭”一生的心路變化歷程的揭示,更是賈寶玉故事的形而上的概括,當(dāng)然也是作者希望讀者閱讀以后要達(dá)到的效果—“悟空”。小說“大旨不過談情”,全篇從頭至尾都在寫情,這是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是“無比精彩的感性世界”,但讀者應(yīng)該怎樣去讀這篇小說,或者說,讀了這篇“大旨談情”的小說后應(yīng)該達(dá)到怎樣的效果?那就是“悟空”。正如《三國演義》,全篇所寫是英雄豪杰、帝王將相;是爭權(quán)奪利、權(quán)術(shù)機(jī)謀,但讀者應(yīng)怎樣看待這些事?小說開頭調(diào)寄《臨江仙》一首告訴我們:歷史英雄被歷史淘盡,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只有青山依舊,流水長在,讀者讀該小說的態(tài)度應(yīng)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紅樓夢》前五回充分運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皴染法,山藏古寺,反復(fù)渲染,要讀者“悟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甄士隱的經(jīng)歷和《好了歌》、《好了歌注》,以及《紅樓十二支》的《飛鳥各投林》。甄士隱家中殷實,但“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盵4]7但世事難料、“天有不測風(fēng)云”,竟遭遇家境凋零、人情冷暖,得跛足道人點化而舍家云游他鄉(xiāng)。甄士隱的故事頗類似于話本小說開頭的入話,用一簡略的小故事來暗示整個小說內(nèi)容及內(nèi)涵?!逗昧烁琛泛汀逗昧烁枳ⅰ酚纸朴谠挶镜娜朐姡槍κ廊俗铍y以割舍的、對功名、富貴、妻子、兒女的“癡情”加以否定,表明人生態(tài)度: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空”的—難以把握、不長久,“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rèn)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4]18脂硯齋評得好:“收古今億兆癡人,共歷幻場,此幻事擾擾紛紛,無日可了。”[5]卷一18何謂“好了歌”?“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4]17-18?!眰鬟_(dá)的就是世事變幻不定的意思?!都t樓夢十二曲》是對小說故事的暗示,每一曲讀來都頗為感傷,而尾曲《飛鳥各投林》“愈覺悲慘可畏”[5]卷五:“為官的,家業(yè)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雌频模萑肟臻T;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4]86這描述的就是“空”,也就是“色空”。
從小說所寫的情節(jié)內(nèi)容來看,賈寶玉的一生,就是“色空”的生動體現(xiàn),展現(xiàn)出“悟空”的生命歷程和心路歷程。小說中的主人公是賈寶玉,金陵城、賈府、大觀園是其生活的、范圍層次不同的環(huán)境,釵、黛及襲人、秦雯等是圍繞在他身旁的一群女性,構(gòu)成他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只不過這一群女性是那么可愛,有非常高的獨立的審美價值,所以往往也被人們解讀為主人公)。賈寶玉的一生正是“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色空”觀的典型例證。我們姑且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首先,按照小說所言,寶玉是下凡的“石頭”,他來到這個世俗世界就是“下凡歷劫”。他本是女媧煉石補天遺下的一塊石頭,自經(jīng)鍛煉,就有了靈性,無材補天故而自怨自嘆。一僧一道的“紅塵中的榮華富貴”打動了石頭的凡心,所以也想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一僧一道認(rèn)為“此亦靜極思動,無中生有之?dāng)?shù)也”。所謂“靜極思動,無中生有”可以看作是“因空見色”的另一種詮釋。來到俗世的賈寶玉,因天生奇異,“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4]28他深得賈母的喜愛,所以實際上他身處家庭的核心,整天就是與姐妹們一起玩耍,充分享受他貴族公子的榮華富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經(jīng)歷的增加,生活復(fù)雜起來,喜、怒、哀、欲、愛、惡、懼,各種情感體驗也隨之而來:與黛玉的兩小無猜的愉悅,姐妹的小糾紛,被逼讀書的煩惱,父親嚴(yán)苛要求,“祿蠹”的打攪,對俗人的討厭,甚至對死亡的恐懼,等等,都來到了賈寶玉的生活中。同時,賈寶玉又是一個特別敏感、很感性的人,他對待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往往會隨著心境的不同而改變,主觀隨意性很強(qiáng),所以,有時他可以杜撰故事哄黛玉開心,讓晴雯撕扇子作樂,也會因為村姥姥隨意的一句胡謅而尋根究底,但有時也悶悶不樂,甚至毫無端由地踢打襲人;孤獨、寂寞時見了魚兒、鳥兒也可以說話,煩悶生氣時,一連幾天在家讀書寫字,足不出戶??傊?,小說中的寶玉是一個任性由情的人,他在充分地感受生活、體味生活,并把對生活的感受帶回到生活中去,這是“由色生情”并“傳情入色”??赡苡捎趯氂瘛跋路矚v劫”的身世,天生的與眾不同,作者賦予他“禪”性,所以他總會在這極樂繁華之中,時時感到不自在,悶悶不樂,因而表現(xiàn)出他人難以理解的情感體驗,并時時對生活和人生有所感悟。這種感悟是直接來自于對生活現(xiàn)象的抽象,是對生命的形而上的體味、思考和憂慮,這就是“自色悟空”。經(jīng)歷同樣的事情,他人不能“自色悟空”而寶玉能,就在于他的“慧根”。
《紅樓夢》中寫寶玉“自色悟空”是一個漸進(jìn)的過程,是“漸悟”。其“色空”的感悟集中體現(xiàn)在這幾方面。一是對死亡的深切體驗。魯迅先生說“寶玉在繁華豐厚中,且亦屢與‘無?!]面,先有可卿自經(jīng)、秦鐘夭逝;且又中父妾厭勝之術(shù),幾死;繼以金釧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愛之侍兒晴雯又被遣,隨歿。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lǐng)會之者,獨寶玉而已?!盵6]秦可卿的死,使他感受到美的夭亡的傷痛;秦鐘的死更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尤二姐之死,讓寶玉體會到生命的美麗常與悲慘相伴而倍覺傷感;尤三姐之死,柳湘蓮出家作道土,這不僅讓寶玉見證人間真情的另一種表達(dá)方式,也與寶玉經(jīng)常所說的黛玉死了自己去做和尚的話暗合,對寶玉是一種暗示;晴雯的死,寶玉最為傷心,他見死不能救,死后不見其靈柩,反要陪侍父親的清客們,這種對死亡的無奈,身不由已,美的大毀滅,對賈寶玉的心靈是非常大的沖擊。隨著生命的進(jìn)程向前,生活中那些美麗的生命的死亡頻率也逐步加快,死亡對寶玉心靈的震撼也在加強(qiáng)。寶玉是一個有慧根的人,所以他總能由人而及己,由個別而及群體進(jìn)行思考。我們從所愛的人的死亡中能預(yù)料到我們自己也會死亡,從而感悟到生命的無常,于是悲從中來,“情色若癡”。寶玉正是從這些他“昵而敬之”的美麗女性和摯友的死亡中,感受到了“無常之苦”,漸漸“自色悟空”。
其次,賈寶玉由此及彼,深切感悟到世事、生命的易變無常,人生的情緣各定。小說中有多處精彩描述。晴雯死后,寶玉“魘魔驚怖,種種不寧……兼以風(fēng)寒外感,故釀成一疾,臥床不起”。病初愈后,到園中慢步,來到蘅蕪苑,得知寶釵已搬出大觀園:
只見寂靜無人,房內(nèi)搬的空空落落的……因看著那院中的香藤異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涼了一般,更又添了傷感。默默出來,又見門外的一條翠樾埭上也半日無人來往,不似當(dāng)日各處房中丫鬟不約而來者絡(luò)繹不絕。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脈脈的流將過去。心下因想:“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悲感一番,忽又想到去了司棋、入畫、芳官等五個;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寶釵等一處;迎春雖尚未去,然連日也不見回來,且接連有媒人來求親:大約園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4]1100
那種人生聚散、世事變幻的無常之感令人扼腕。
《葬花呤》“是大觀園諸艷歸源之小引”,“埋香冢葬花乃諸艷歸源,《葬花吟》又系諸艷一偈也?!盵5]卷六(甲戌本二十七回脂批)是春天、青春、美麗、生命的挽歌。當(dāng)寶玉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不覺慟倒山坡之上”,并產(chǎn)生由此及彼的豐富聯(lián)想,由林黛玉的“花落人亡兩不知”推之于他人,如襲人、香菱、寶釵等,也會“灰飛煙滅”、無可尋覓。那些美麗的女兒們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會在哪兒?而這園、花、柳,又會怎樣!如此反復(fù)推求了去,無比傷感!
《紅樓夢》五十八回寫賈寶玉大病初愈,去看望黛玉,從沁芳橋一帶堤上經(jīng)過:
只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樹,花已全落,葉稠陰翠,上面已結(jié)了豆子大小的許多小杏。寶玉因想道:“能病了幾天,竟把杏花辜負(fù)了!不覺倒‘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煙已擇了夫婿一事,雖說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不過兩年,便也要“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再過幾日,這杏樹子落枝空,再幾年,岫煙未免烏發(fā)如銀,紅顏似槁了,因此不免傷心,只管對杏流淚嘆息。[4]800
生活中的這些小事觸發(fā)了寶玉對生命短暫易逝的慨嘆,頗感宇宙永恒、生命短暫,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和生命的卑微感油然而生。對生命、人生的關(guān)注和思索古已有之,寶玉周圍的女兒們也有,但寶玉的感受卻特別地深,特別真切?!都t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jī)”寫賈寶玉因一曲《寄生草》以及讀莊子《南華經(jīng)》而“悟禪機(jī)”,但卻被黛玉問住一事。寶玉所寫的一偈語和另填的一曲《寄生草》的確并不怎么高明,因而被黛玉問住,還引出寶釵關(guān)于禪宗六祖慧能的一段語錄。從這看來,似乎寶釵、黛玉比寶玉更通曉禪理,但是二者卻又有質(zhì)的區(qū)別。寶釵、黛玉的禪理是知識,從書本中得來,寶玉的禪機(jī)是感悟,從對生活的領(lǐng)悟得來,所以,寶釵、黛玉可以神態(tài)自若地高談闊論,而寶玉卻是或笑或哭用心去感受,因為這其中傾注了寶玉瞬時的全部情感—這正是“傳情入色”以后的“自色悟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①
總之,賈寶玉按照自己的方式實實在在地生活,他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歷練,“由色生情”而“傳情入色”,并逐漸覺悟而“色空”。高鄂續(xù)《紅樓夢》,結(jié)局是賈寶玉最后出家、遁入空門,這看似是完全“悟空”了,但實際是比較狹隘、簡單的。周汝昌先生認(rèn)為曹雪芹的原意并非如此:賈家衰落之后,賈寶玉經(jīng)歷種種難以想象的磨難,甚至有過乞討為生的經(jīng)歷,最后成為社會市井中的極其普通的一員,與守寡的湘云結(jié)合,平淡而平靜地生活,所謂“大隱隱于市”。[6]個人比較認(rèn)同這種擬測。其實佛家也并不推崇為逃避而出家的行為,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同樣可以修行了生死。佛老相通,修行、隱居無地點之別,市與寺無二,關(guān)鍵在于誠心。于是寶玉“自色悟空”,從貴族世族公子成為平民,安然生活,無是無非。
注釋:
①佛教禪宗修行講“頓悟”,指對佛理的突然理解、體認(rèn)、領(lǐng)悟,而無需長期的修習(xí)。其核心思想、也是“悟”的基本要領(lǐng)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币饧赐ㄟ^自身體驗,從日常生活的感悟中直接掌握佛理,最后明自心、見自性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