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鶴
“打虎匠”這門“職業(yè)”,一般人也許沒聽說過。在湖南溆浦縣陶金坪鄉(xiāng)詔誥垴村,就有一個“打虎匠”家族,他們幾代人都以打虎除豹為業(yè)。像稱呼木匠、瓦匠一樣,鄉(xiāng)里人習慣性地稱呼他們?yōu)椤按蚧⒔场薄?/p>
詔誥垴是雪峰山區(qū)的一個山村。過去,山里老虎豹子多,為了除獸害,“虎口求生”,就漸漸出現了“打虎”這一職業(yè)。沒有“打虎匠”,山里人的日子簡直沒法過。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打虎匠”的手藝是父子叔侄相傳,不傳女兒。所以“打虎匠”們就是一個大家庭,叔伯兄弟一家人。如今還在世并且與老虎打過交道的老輩“打虎匠”,只剩下碩果僅存的一個——88歲高齡的老人張貽然。他外號“然虎匠”,右腿因患風濕病,拄上了拐杖,但身體還健康,拄著拐杖依然下地勞作。
一提起打虎,張貽然眉飛色舞,滔滔不絕。也難怪,那段歲月是他們家族最輝煌的一頁,也是當地全鄉(xiāng)人的驕傲。打虎一般在每年農歷正、二月與九、十月。老虎都有各自管轄的地盤,每只老虎的地盤有方圓幾十到上百公里,一般半年左右在地盤上巡游一回。張貽然回憶:“我20歲那年,有一次獨自進山,一只虎中了箭,還沒死,見到人就直撲過來。我立即沉下身子,站穩(wěn)架勢,叉尖跟著虎頭轉,最終把老虎打死?!?/p>
他們家庭創(chuàng)造過一個冬季打死10只虎、10天之內打死3只虎的記錄。60多年前,湖南湘西、湘中山區(qū)虎豹肆虐,他們曾先后應邀去瀘溪、沅陵、新化、隆回等地打虎除豹,每到一地都受到英雄般的款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我們打死的豹子不曉得有多少。豹子肉多了,就不值錢,跟賣雞一個價,賣不完就自家吃,吃得嘴里發(fā)膩?!?/p>
“打虎匠”家里保存著祖輩傳下來的武器——弩箭和鐵叉。弩箭是一種老式兵器,11片竹片由長到短依次疊起來,用一根硬木棒緊緊地串在一起,這就是弩,起著弓的作用。使用的時候,一根麻繩繃緊竹弓,力道極大。射虎豹的鐵箭頭約八寸長,箭頭兩邊有倒鉤,極為鋒利,套在約一尺五寸長的竹管里,成為一支箭。使用時還要在箭頭上涂滿自制的藥,安裝在竹弓中央的梁柱上,連著一根馬尾?;⒈|動馬尾即引發(fā)弩箭。弩箭的安放很有講究,既需要力氣,也需要技巧。要根據虎豹的行蹤,在其必經之地,選擇最佳安裝地點?;ⅰ⒈聿母鳟?,要準確地判斷其身材大小,通過精確計算,然后如法安裝,并做好偽裝。這樣精心布置之后,弩無虛發(fā),虎豹在劫難逃。
“打虎匠”家族的“最后一戰(zhàn)”是在1954年。張貽然說,“那只虎傷過不少人,咬死豬牛不計其數,有一天接連咬死3個人,附近村子人人談虎色變,大白天不敢上山做事。村里命令我們把它除掉,跟蹤1個多月才得手。它足有300多斤重,抬到縣城,擺在城南慕義亭上,四面八方的人趕來看熱鬧,西湖口浮橋上人來人往,差不多要把浮橋踩沉了”。他們至今保存的一顆虎牙,就是1954年打的那只虎留下的。
現在,老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打虎匠”這門職業(yè)已退隱在歷史記憶深處。“打虎匠”的后人一個個走出大山,在外就業(yè)、就學,打虎手藝早已失傳,他們家藏的弩箭、鐵叉和虎牙,也稱得上是文物了。只有打虎英雄的故事,依然是民間津津樂道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