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樾 易國
北京人好面子。好面子自然不是一件什么壞事,俗話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在北京人看來,人不怕沒錢,就怕沒面子。北京人對人作評價,面子如何占有很重的比例。比如說一個人為人處世很講究面子,則被譽為“有面兒”;反之則被稱為“沒面兒”。如果一個人做事一點都不講臉面,或根本就不要面子,甚而到不講道理,難糾難纏、又滑又賴,那對這個人的評價就是“沒皮沒臉”或“臭皮囊一個”,這是北京人對人最極端壞的評價。一旦眾人對某個人持有這樣的共識,這個人就算徹底完蛋了。
記得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我母親有一位女同事,丈夫去世了,自己帶著三個孩子生活,經濟上非常困難,常常是一個月的工資挨不到月底就沒了。那年春節(jié),大年三十,家家都包餃子,她家包不起,就拿出菜刀拼命剁空案板。后來她和我母親講起這件事,我母親批評她太好面子,“不吃餃子就死人了?”她說:“我聽別人家剁餡兒我受不了,我就要掙回這個面子?!?/p>
那時沒面子,經常是因為窮,手里沒錢,再要面兒的人也無能為力,怎樣掩飾也難免會露出破綻?,F(xiàn)在時代變了,日子好過了,人闊了,有錢了,過節(jié)的時候,北京不會再有人去剁空案板了,但北京人好面子的傳統(tǒng)依然如故。只是變換了表現(xiàn)的方式而已。
就拿買車來說吧,現(xiàn)在北京的家庭買輛小汽車一點也不新奇,但買什么牌子的車,對北京人來說可就講究大了。我有位朋友,早就想買車,可挑了好幾年,到現(xiàn)在也沒買成,原因很簡單:高不成低不就。
手里的銀子有限,奔馳、寶馬開著有面兒,買不起;夏利、奧拓、QQ經濟實惠,又看不上,覺得開出去跌份兒。用他的話說就是“我買得起那車,丟不起那人”。
我們勸他,那就買輛中不溜的吧,什么花冠、寶來、伊蘭特、朗逸、標致、??怂?,列了一大串名單。他說:“這些中不溜的車太一般,都臭了街了?!彼缘浆F(xiàn)在他還沒買,雖然每天擠公交、地鐵受罪,但好在不跌面兒。后來,北京出了新政:買車先搖號。正好給這位老兄個臺階下,他還抱怨說:“不是我不買,誰讓它改搖號了呢?”從此倒也省去了不少心。
坐出租車也是如此,依然有個面子問題在里面。北京人“打的”是絕對不會像上海人那樣去“拼車”的,即使是在冬天,寧肯在大風里凍倆鐘頭,跺腳搓手大縮脖地等公交,也不會去和車站上的其他人商量一起拼個車。即使實在等煩了、凍僵了,想打車,也絕對是一個人打,哪怕花再多錢也不會去找合伙人。旁邊的人也一樣,見別人打到車,他也不會湊上去商量合乘的事。這就是要面子的北京人,明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但寧肯活受罪也會死要面子。
(摘自《北京紀事》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