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靜
1
初識拉烏是在一個網友的博客上,他發(fā)了一組漂亮的照片:有云霧升騰的山谷,村莊影影綽綽,一塊塊梯田鋪在山腰,麥苗青綠,菜花金黃;有朗日下起伏的溝谷,山色秀媚,一層層泛黃的稻田明艷逼人;有晴空映襯著的老核桃樹,枝干黧黑,樹葉碧綠;有潺潺溪流邊立著的紅泥土墻房,透著溫暖安寧……這是何方仙境?看了文字說明才知道,這個地方叫拉烏,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的一個彝族鄉(xiāng)。
拉烏鄉(xiāng)位于賓川縣東部,距縣城78公里,境內高山河谷相間,拉烏河縱貫全境,氣候溫潤,居住有漢、彝、白、苗和傈僳五個民族,其中以彝族為主,是大理州比較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之一。
拉烏是彝語“拉咱務”的音譯,是村落多在拉烏河上游的意思,云南方言叫作“河頭上”。
群山,森林,溪流,梯田,拉烏有著世外的韻味。
藍天,霞光,云霧,炊煙,拉烏有著不染纖塵的秀美。
初識謝紅芬也是在網絡上。
我偶然在微信上看到一個身著彝裝的女子,笑容明媚,她就是賓川縣拉烏鄉(xiāng)拉烏完小的教師謝紅芬,2016年“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獲獎者。
“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于2015年由馬云公益基金會發(fā)起,每年一屆。旨在樹立鄉(xiāng)村教師陽光活力的榜樣典范,弘揚鄉(xiāng)村教師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意在激勵和支持鄉(xiāng)村教師銳意進取,使鄉(xiāng)村學校更具活力,使鄉(xiāng)村兒童享受更好的教育。
經過嚴格的初評、終評,謝紅芬獲得了這一獎項,因為她不僅僅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她還是一個致力于建設“書屋”的公益人。
恰好我大學時的同學李樹明就是賓川縣賓居鎮(zhèn)中心學校的校長,他介紹我認識了謝紅芬。
拉烏邊遠。
出了賓川縣城,車子就開始爬山,公路彎來拐去盤山而上,好在原來的彈石公路都已經鋪成了柏油路面。我們過了平川,過了谷底,翻過哨房山埡口,就進入拉烏地界。
拉烏鄉(xiāng)中心學校的張校長介紹說,謝紅芬在拉烏鄉(xiāng),乃至賓川縣名氣都很大,這并不只是因為她獲得了“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首先是她的教學成績十分突出,她所教班級的成績已經連續(xù)十年位居全鄉(xiāng)鎮(zhèn)第一名,平均成績高出其他班級20多分。這一紀錄的保持是十分難得的。其次她是一個非常自律、勤奮的人,她從大理州民族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一邊教書,一邊堅持學習,通過自學考試取得了大專、本科的文憑,完成了學歷的提升,夯實了專業(yè)基礎。然后是她所做的公益活動,拉烏完小,還有周邊幾所學校引進的公益項目許多都是她協(xié)助完成的。在彝族文化傳承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
教師,公益人,民族文化傳承者,都是她的標簽。
從前拉烏交通條件落后,生活環(huán)境艱苦,一句“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生動概括了當年的情形。如今雖然通了柏油公路,通訊也便捷了,山區(qū)的生活畢竟枯燥單調,很難留住人。謝紅芬卻以一種扎根的姿勢在拉烏從教,她在拉烏結婚嫁人,在拉烏起房建屋,她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塊土地。
以上算是官方給謝紅芬的評價,我更想聽聽她自己怎么說。
2
拉烏完小坐落在一面開闊的山坡上,周圍是散落的農家,環(huán)境清幽寧靜。
這是一所山區(qū)全寄宿制民族小學,有彝族、傈僳族、白族和漢族,其中彝族占70%。從一到六年級共有11個教學班,學生378人,教師22人。
走進學校大門,只見教學樓、學生宿舍、教師宿舍整齊有序;籃球場、操場干干凈凈;樹木、花草蔥蘢茂盛。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看了讓人心里特別安妥。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教育方面下大力,重投入,社會各界捐資助學也蔚然成風,眾多企業(yè)團體也紛紛解囊相助,學校辦在破廟里、教室擠在危房下的現(xiàn)象消失了,破舊的校舍、泥濘的操場都已成為歷史。
一截鋼軌敲打出的“當當”鈴聲不再是鄉(xiāng)村小學校的形象代表了。
我見到了謝紅芬,她一如照片上一樣清秀,文靜。
我不是專業(yè)記者,提不出尖銳的問題,就是想知道這樣一個文弱的女子,怎么會有那么多的精力?除了教學外還要做公益,還要做民族文化。
謝紅芬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故事。
我家兄妹四人,一男三女。作為獨子的哥哥卻不幸?guī)в袣埣?,他是個駝背。因為家庭貧困,理應得到更多關愛的哥哥小學沒畢業(yè)就早早回家務農,竭盡所能分擔起養(yǎng)家的責任。我是長女,每天放學回家后還要打豬草,打完豬草扒幾口冷飯又匆忙往學校跑,就這樣堅持讀到了初中。我讀初三那一年,家里實在供不起我和兩個妹妹同時上學了,父親便打算讓我輟學回家,因為我是姐姐。
我永遠記得那一天,開學都六天了,父親絲毫沒有讓我去學校的意思。我是那么渴望讀書,渴望走到大山外面去看一看啊,終于我鼓起勇氣對父親說:“我要讀書!我要上學!”我的父親一籌莫展,他無奈地說:“家里沒有錢,供不起你們??!你們三姊妹必須回來一個……”我絕望了,整整一夜沒有睡著??粗巴忾W爍的星光,一個不甘的念頭促使我悄悄起床,悄悄走出家門,我沿著山路一直往前走,爬過了一個又一個坡,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我沒有目標和方向,只知道一直往前走,山那邊是一個我從未見過的世界。
我走了三天,父親找了我三天。當他在和拉烏相鄰的平川鎮(zhèn)上找到我時,憔悴而悲傷的他終于答應讓我繼續(xù)讀書。我又回到了教室里,回到了我的同學中間,我滿心歡喜卻也一刻不敢忘記父親哀傷的面容,我努力學習,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半年后,我考上大理州民族師范學校。我讀書的費用增加了,家里的負擔也更重了,好在班主任給我介紹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勉強維持住我簡單的學生生活。
這是一個普通的故事,在貧困山村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可是它卻給了我答案。謝紅芬熱愛教育工作的動力,她致力于公益活動的初衷全在這個故事里了。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可是貧困的家庭,落后的教育條件,狹窄的生活環(huán)境,山區(qū)孩子的求學之路格外艱辛。面對孩子們期盼的眼神,謝紅芬耳畔時常響起小時候對父親喊出的那句話:“我要讀書!我要上學!”她在教學之余便致力于做公益,她知道一點點幫助,扶持和鼓勵都會讓這些孩子的人生之路邁上一個新臺階。
3
謝紅芬1983年出生在拉烏鄉(xiāng)哨房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彝族姑娘。2003年她順利通過了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成為拉烏鄉(xiāng)新田完小的一名教師。
拉烏生態(tài)環(huán)境秀美,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98%,是國家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生于斯,長于斯的謝紅芬深深熱愛著這一片土地。但是拉烏地處偏遠,位于深山,交通條件落后,又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都遠遠滯后于別的地方。建設家鄉(xiāng),服務鄉(xiāng)親,成了謝紅芬迫切的心愿。
謝紅芬意識到隨著國家對鄉(xiāng)村教育的重視,投入力度的加大,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會越來越好,硬件設施會逐步到位,最為匱乏的將會是教師——優(yōu)秀的教師。雖然近些年有特崗教師、支教教師還有一些志愿者陸續(xù)補充到山區(qū)學校來,但是來來走走,能夠長久留下來的終究是少數(shù)。謝紅芬自稱是一個草根老師,她認為要縮短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草根老師必須自救,只有本地的教師強大了,才能提升本地整體的教學水平。她說:“本地的墻還得要本地的泥巴來敷。”做一名好老師便成了她堅定不移的信念。她努力學習,努力讓自己上升到優(yōu)秀的層面。她勤奮工作,備課、上課、改作業(yè)、家訪,事無巨細,都一一認真去做;業(yè)余時間她刻苦自學,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挑燈夜讀于她是常有的事。2006年她取得了漢語言文學??莆膽{,2008年取得了漢語言文學本科文憑。
山區(qū)小學教師是不分專業(yè)的,學校缺什么老師他們就上什么課,幾乎個個都是全能選手。謝紅芬同樣如此,她先后教過語文、數(shù)學、科學、音樂、美術和體育。
憑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刻苦鉆研的學習勁頭,謝紅芬的教學成績十分突出,連續(xù)十年居全鄉(xiāng)第一。她多次榮獲州級、縣級、鄉(xiāng)級的表彰和獎勵,“大理州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優(yōu)秀團隊干部”、“學科帶頭人”、“賓川名師”、“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個人獎”、“優(yōu)秀教育教學質量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她撰寫的論文、教案,還有教學隨筆、習作也多次獲獎。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謝紅芬深切感受到閱讀對學生能力的影響很大。她認為“閱讀習慣有了,某種意義上學習習慣就有了。他就有了自己的后勁,不管怎么換老師,他都有自己的學習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謝紅芬開始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即便她擔任著數(shù)學課的教學時,她也時刻不忘教育學生愛閱讀,會閱讀,享受閱讀,她希望她的學生不論長大后從事什么工作,以何為生,都不要忘了閱讀,因為她相信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充實的、澄澈的、向上的、有為的。這也是謝紅芬“書屋”夢想的發(fā)端。
4
2008年謝紅芬和拉烏完小的教師吳小剛結了婚,隨后由新田完小調到了拉烏完小。
吳小剛也是拉烏本地人,一副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現(xiàn)在是拉烏完小的校長。他們夫妻倆同在山區(qū)從教,真正是琴瑟和諧,鸞鳳和鳴。
為了引導學生閱讀,促進學校閱讀氛圍的形成,2006年謝紅芬組織成立了校園廣播站,設立“我的故事講給你聽”欄目,意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她還用“班級圖書角”等方式,為孩子們提供課外閱讀的平臺,用講故事、誦讀、共讀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無奈,學校藏書不多,能讓孩子們閱讀的書籍十分有限。2013年,“上海微笑圖書室”走進拉烏完小,向學校捐贈了一批適合孩子們閱讀的繪本和書籍,這讓謝紅芬喜出望外,看著孩子們捧著那些漂亮的繪本愛不釋手,她心里通過閱讀,讓孩子們長見識,看世界的念頭更加執(zhí)著了。
2013年5月,她參加了“微笑圖書室”在拉烏舉辦的培訓,同年8月自費到成都參加“親近母語,閱讀種子教師”研習營的活動,成為“微笑圖書室”的合作教員,在“微笑十周年年會”的閱讀論壇上宣講了《我對閱讀的理解和實踐經驗》。她到普洱參加“微笑閱讀成長中心”的培訓,與大家分享《拉烏閱讀現(xiàn)狀及愿景交流》。她到楚雄參加“大益愛心”培訓。2015年由“微笑圖書室”與“歌路營”合作的“新一千零一夜農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項目在拉烏完小、平川完小、碧雞完小和拉烏中學展開,謝紅芬?guī)缀跞虆⑴c了這個項目,從聯(lián)系、填表冊,以及后續(xù)項目的開展和反饋。她還為拉烏鄉(xiāng)兩所幼兒園申請到“微笑圖書室”捐贈的一批圖書。她在本校開展各種閱讀活動,嘗試繪本教學,并努力向周邊學校推廣,希望能帶動本地區(qū)重視閱讀,能在學校甚至在村寨里營造出濃厚的讀書氛圍。
拉烏完小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小小年紀離開爹娘,夜里想家是難免的?!靶乱磺Я阋灰罐r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項目這時候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晚自習結束后孩子們躺到床上,宿舍里的小喇叭就會準時講起故事來,一個故事15分鐘。情節(jié)誘人的小故事不僅分散了孩子們想家的思緒,還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積攢了知識。
謝紅芬從學校畢業(yè)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十三年從未間斷過。
在寄宿制小學校里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不僅要管學生的讀書學習,還要操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和安全問題。13年來,謝紅芬對工作的熱情不減,對學生的愛心不少,贏得了大家一致的愛戴和好評。
她總是不辭辛勞,想方設法把班級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她開展過主題閱讀、共讀、故事會等閱讀活動,也組織過“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山歌小調我能行”、“果盤拼拼拼”等特色活動,還通過“家長課程”、“愛心小站”等活動,關注留守兒童和困難學生。
十三年來如一日的孜孜不倦,謝紅芬的理念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她遙遙領先的教學成績得益于這樣的換位思考和將心比心。
謝紅芬還有寫工作隨筆的習慣,看了她寫的隨筆我感慨萬千。我摘錄了其中幾段,不難看出她對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對學生全身心的愛護。
帶畢業(yè)班真的很操心,但收獲也很多,正是應了那句話:痛并快樂著!
為了預防以前那樣搬東西或打理屋子都會弄丟一些信件,今年的感想與孩子們的信就部分摘錄在這里,以警勉自己不懈地努力。
親愛的同學們,六(1)班的孩子們:記得上學期期中考試前后,有一次我生氣地離開教室,你們全班同學一起寫了一封道歉信,如今我已經記不得是為了何事,很遺憾也找不著那封信了,但我清晰地記得那五顏六色的“對不起”,它隨時提醒著我在工作中不能負氣任性。你們呢,你們記著的是什么呢?
還記得我們的“優(yōu)點卡”活動嗎?還記得我寫給你們的小紙條和那些讓你們帶給爸爸媽媽的信嗎?還記得我們的教室吧,圖書角、海報、板報、書畫園地、數(shù)學手抄報、獎勵欄、紅花榜、智慧樹、許愿樹、勵志小故事……還記得你們的“六·一”兒童節(jié)嗎?還有你們寄存在我這里的夢想,約好二十年后你們要來取的。
特別要謝謝學琴,平時不太愛說話的你,竟然把對父母、姐姐都不肯說的秘密告訴了我,我真的感動于你對我的信賴。希望你不要有什么壓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也謝謝你對我說了那句大實話:“我爸爸這個人平時很節(jié)約的,因為老師來了他才特意買了很多菜”。猛然知道了為何我每次去家訪都有雞、魚、火腿等大盤大碗的盛宴,于是便減少了家訪的次數(shù),為此,又有同學說我偏心,怨我沒去他家。其實老師是有壓力啊,家長們特別的款待讓我愧疚不安。
男生們,你們也很棒!比如武松、馬沖、江煥等同學,你們犯了錯誤,在我還不知道的時候就寫好了檢討書,主動來認錯。我真的好欣賞你們的勇氣和誠意。還有霄楊,在我板演一道難題的解答過程時,你會聰明地說:“謝老師,其實不用這么復雜,還有一種方法更簡單。”然后滔滔地講起自己的解題方法。
這學期還要感謝家長們的支持與配合。感謝參與“家長課程”授課的家長們,感謝為我整理山歌小調的唐主任,還有艷梅的爸爸媽媽,他們一遍遍教我唱山歌,特別感謝仕嬌的爸爸,他冒雨騎車半個多小時,只為來給我唱一段幾近失傳的調子聽。
感謝一切,感謝所有的人,我會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從這幾段隨手記下的文字里,我看到謝紅芬和學生,和家長的關系,那樣融洽和諧,也看到了她的內心,那般熱情真摯。
5
生在拉烏,長在拉烏的謝紅芬知道拉烏家長們的文化水平十分有限,約85%的家長只有初中及以下學歷,約5%的家長不識字,中專及以上的只占10%。他們很少會給孩子買課外書,有的是因為根本意識不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的卻是因為經濟條件限制無力購買。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孩子就丟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
基于這樣的現(xiàn)狀,孩子們要想得到家長有效的閱讀指導幾乎是不可能的。
謝紅芬走進一戶又一戶的農家,她看到孩子們在家的時間大多數(shù)是守著電視機度過的。她做過一個粗略的調查,一個六年級的班級里有11個拉烏村的孩子,竟有8個是近視眼。這結果讓她大吃一驚,這些孩子的視力出現(xiàn)問題完全是因為長期看電視、玩手機所致。她籌建公益書屋的想法越發(fā)迫切了,她要盡力為拉烏的孩子打開閱讀這扇窗戶。
書籍是可以給人力量的。謝紅芬讀民族師范時,一邊做家教一邊讀書,就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她讀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除了感慨主人公的命運和自己何其相似之外,她更多的是從書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不自卑不放棄,她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人生,面對生活。
在一個假期里,謝紅芬嘗試著舉辦了一次讀書活動。沒有場地,拉烏村委會把會議室借給了她。因為場地有限,她限制了參加人數(shù),誰想報名當天人數(shù)就滿了,這讓她看到了孩子們閱讀的愿望和家長的支持。
那次讀書活動是從早晨的彝族打歌開始的,接著是詩歌朗誦、繪本閱讀、默讀、童謠和連鎖歌游戲,謝紅芬巧妙地將趣味、繪本、美術整合在一起,同時給孩子們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次讀書活動驚喜頻出,孩子們稚氣的朗誦,自編的童謠,靈氣十足的石頭畫……一個又一個的事實證明了拉烏的孩子是那么聰明,他們像一塊塊璞玉,缺少的只是打磨。
家長們對謝紅芬的付出和努力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他們給謝紅芬送來自己種的蔬菜和水果,讓她給孩子們做午飯吃。
2016年,謝紅芬全家省吃儉用,差錢垛債地開始建新房了。新房一共兩層半,一樓約70平方米打算用來做公益書屋。她計劃在2017年底完成公益書屋的建設。
提起書屋,謝紅芬的話就多了。她在培訓時參觀過一些兒童書屋。那些墻壁、書柜、地板,或淡藍,或粉紅,或嫩黃……各種色彩搭配出溫馨的情調;美麗的繪本、各種圖書整齊地擺放在式樣獨特的書架上,那些書架有階梯狀的,有蜂巢似的,它們或立或臥,或掛在墻上,放在其間的每一本書都散發(fā)著誘人的氣息;書屋里的沙發(fā)也是充滿童趣的,有卡通式樣,有動物形狀,還有月牙般吊在空中的,孩子們可以選擇一種舒服的姿勢,或坐,或靠,或依;書桌也是別出心裁的,邊緣是起伏的波浪形狀……
她的描述充滿了童話的氣息,滿溢著享受的意味。她打開手機,讓我看了幾張漂亮的兒童書屋設計圖。
為什么城里的孩子能在童話般的書屋里讀書?我們山里的孩子卻連見都沒見過?
獲得“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讓謝紅芬的夢想實現(xiàn)了一半,她決定把所得的獎金全部用于公益書屋的籌建。她的家人也全力支持她,剛上小學的兒子不玩花錢的游戲,不買太貴的零食,他懂事地說:“把錢省下來蓋故事小屋吧?!?/p>
謝紅芬的夢想正一點點變?yōu)楝F(xiàn)實,拉烏將會有一個純公益的書屋。這個書屋會培養(yǎng)出許多熱愛閱讀的孩子,他們將帶著從書籍里汲取的力量上路。
6
彝族文化傳承是謝紅芬致力去做的另一個工作。
拉烏雖然是一個彝族鄉(xiāng),近幾年漢化的速度卻很快,有些村寨甚至都不講彝族話了,這當然有利于和外界的交流,也有利于本地的發(fā)展,但是彝族文化的精髓眼看著也隨之流失了。作為彝族的后裔,謝紅芬自覺地承擔起傳承和保護彝族文化的工作。
2013年,謝紅芬在學校里組織開展了“彝族本土歌曲”校本課題研究,她走村進寨收集了拉烏彝族山歌30多首,并選擇曲調優(yōu)美,內容健康的曲子教學生們傳唱。2014年經“微笑圖書室”推薦,拉烏完小與上海益優(yōu)青年公益服務中心合作成立了“來自大山”彝族文化才藝社團,謝紅芬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她在學校里組織開展彝族文化才藝社團課程,課余時間收集整理彝族民間本土文化資源;她還參加過“第二屆全國彝族青年文化論壇”,學習與彝族文化相關的知識。
謝紅芬四處挖掘民間藝人,聽說誰會唱山歌,誰會跳彝族舞,誰會彝族傳統(tǒng)手工技藝,她就親自去拜訪請教,有時候還請到學校里來教孩子們。
在謝紅芬的努力下,彝族原生態(tài)歌舞走進校園,拉烏完小的校園文化具有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孩子們對彝族歌舞的學習滿懷熱情,其中由民間藝人、才藝老師指導編排的彝族舞蹈《情滿彝鄉(xiāng)》、《彝鄉(xiāng)娃娃》、《彝山小腳丫》、《歡迎你到我家鄉(xiāng)》等已經成了拉烏地區(qū)的文化名片,多次在各種文藝活動中演出。
不僅如此,拉烏完小的彝族舞蹈還走出大山,向外界展示拉烏的風采。2013年12月,謝紅芬?guī)е鴮W生李海秀、彭鑫蕊到昆明參加第二十屆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荊花”獎藝術大賽,李海秀同學的彝族舞蹈《歡樂的彝寨》成功晉級,于2014年2月到香港參加比賽,獲大賽金獎;呂玉美同學的舞蹈《歡樂的火把節(jié)》參加過上海展演;羅佳慧、楊麗萍等4名同學也攜帶著彝族舞蹈《情滿彝鄉(xiāng)》和彝族酒歌《依米勞錄塞木司》,到上海參加“來自大山”少數(shù)民族才藝夏令營活動。
在謝紅芬和才藝老師們的努力下,2015年拉烏完小成功舉辦了“拉烏彝族鄉(xiāng)青少年傳承彝族文化”文藝展演。
謝紅芬在拉烏完小積極開展各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活動,有機地把本土文化與教育教學融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努力尋找機會,讓學生們帶著彝族元素走出大山,感受外面世界先進的氣息,也展示本土的特色文化。
為了更好地傳承彝族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謝紅芬在拉烏完小成立了“綠閱”社團,帶領孩子們參加由“言乎及言”、“尼諾藝術”兩家藝術機構發(fā)起、主持的“鄉(xiāng)村兒童美術課”公益計劃項目,通過這個項目,社團學生的繪畫作品能得到外界專業(yè)教師的點評和指導,孩子們也能通過這個平臺接觸到大山外面的世界,接受藝術的熏陶。他們中或許會有人成為畫家,他的畫筆將會向人們展示美麗的拉烏,拉烏的美麗。
7
精準扶貧掀開了貧困地區(qū)嶄新的一頁,而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山區(qū)落后的教育是扶貧攻堅的一塊“短板”,謝紅芬讓我們看到了克服這塊“短板”的希望,她的名言是:“以做公益的姿態(tài)來做教育,就沒有做不好的教育”。在這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不再依賴“等靠要”,草根教師們奮起自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著山區(qū)的教育現(xiàn)狀。
我到拉烏拜訪謝紅芬是在春節(jié)前,拉烏山嶺上的核桃樹都還光禿著樹枝,如劍似戟般支楞在藍天下,我卻感到春意融融。
因為我知道,在拉烏有一個叫謝紅芬的老師。
在拉烏有許多個像謝紅芬一樣的老師。
他們和他們身后的孩子就是拉烏的春天。
責任編輯 郭金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