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過了冬至便是年

2018-04-11 16:09郭梅
博覽群書 2018年2期

郭梅

大抵過了冬至進(jìn)了臘月,中國人特有的年味就一日濃過一日了。首先飄來的,是臘八粥的香味。

/壹/

傳說釋迦牟尼在未得道前苦修,差點餓死,幸得一位牧羊女施以乳糜,才于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從此,佛門每年臘月八日都要浴佛、施粥,這就是臘八粥,又稱佛粥。也有說這個習(xí)俗起源于岳飛的,因為他當(dāng)年率領(lǐng)岳家軍在吃了百姓送的千家粥后打了勝仗,從此每到臘八照例要以雜糧豆果煮粥吃,最具民間神秘色彩的臘八起源說大概是關(guān)于明代開國之君朱元璋的——據(jù)說這位洪武皇帝未發(fā)跡前曾在監(jiān)牢受苦,臘月八日靠在牢房老鼠洞里找到的五谷雜糧熬粥果腹才免于饑寒,于是后來他下旨將這一天定為節(jié)日。和臘八有關(guān)的故事最出名的要數(shù)武則天命令百花在臘月盛開那檔子傳說了。宋人計有功在其《唐詩紀(jì)事》里如是記載: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fā),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fēng)吹?!庇谑橇璩棵ú荚?,群臣咸服其異。

臘八那天,除了牡丹,百花盛放,政變者的陰謀沒有得逞。當(dāng)然,眾所周知,臘八花開其實并非因為花神們懼怕女皇的威嚴(yán),而是因了當(dāng)時的氣候特別溫暖。比如肅宗乾元二年臘日,詩圣杜甫就曾在詩中記載氣候反常柳色露青的事實: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露泄春光有柳條。

(《臘日》)

記得若干年前曾風(fēng)行尋找高倉健式的男子漢,而將賈寶玉列為“非男子漢”的典型,竊以為那寶二爺委實有些冤枉。且看《紅樓夢》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里,寶玉為怕黛玉吃了飯就午睡消化不良,就故意編故事逗林妹妹開心,這般細(xì)心貼意,怕是高倉健所不能為也不屑為的吧——那寶玉隨口胡謅的,就是耗子精為煮臘八粥偷米豆果品的故事。

然后,便是必得祭灶、灑掃和貼春聯(lián)的小年。小年在各地的日期不同,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二十四。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qū)則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為小年,而云南部分地區(qū)的小年是正月十六,還有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小年則是除夕。一般說來,小年意味著農(nóng)閑了,忙了一年的人們開始灑掃庭除、購買年貨,準(zhǔn)備辭舊迎新、迎祥納福。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其《祭灶詩》中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tuán)。男兒酌獻(xiàn)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fù)云,乞取利市歸來分”——這一天熱熱鬧鬧的核心,無非是祈求來年的平安和財運,古今一也。

/貳/

除夕是一年的終了,若非天真爛漫的垂髫小兒,在全家歡聚樂滿懷之余,這個日子大抵是極易讓人心生感喟的。唐人崔塗在客中如是痛切陳辭:“漸與骨肉遠(yuǎn),轉(zhuǎn)于僮仆親”(《巴山道中除夜書懷》),羈旅行役的無奈悲涼躍然紙上;盧仝曾作《守歲》詩云:“年去留不得,年來也任他。當(dāng)爐一榼酒,爭奈兩年何”,流露出對時光飛逝的無奈與惆悵;白居易在某年除夕寄詩給好友元稹,嘆息“鬢毛不覺日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保ā冻辜奈⒅罚┒鴦⒂礤a則心驚于老友凋零:“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保ā稓q夜詠懷》)……當(dāng)然,豁達(dá)通透如坡仙較能做到得失榮辱不縈于懷,比如他59歲在貶地廣東惠州過年,特地抄寫20年前在江蘇鎮(zhèn)江過年時的舊作送給兒子蘇過:

寺官官小未朝參,紅日半窗春睡酣。

為報鄰雞莫驚覺,更容殘夢到江南。

釣艇歸時菖葉雨,繰車鳴處楝花風(fēng)。

長江昔日經(jīng)游地,盡在如今夢寐中。

(《仆年三十九在潤州道上過除夜作此詩又二十年在惠州錄之以付過》)

蘇軾一生多次被貶,但始終淡然、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這詩中他就竊喜于自己職位低除夕不必進(jìn)宮朝參,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睡回籠覺。佳節(jié)亦必思親思友,如在客中,則必思鄉(xiāng)。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西廂故事的創(chuàng)作者元稹是詩史上悼亡題材的公認(rèn)高手,除了著名的《遣悲懷》三首,他還有《除夜悼亡》:

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

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

閑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

傷心小男女,繚亂火堆邊。

原來,除夕本是他和結(jié)發(fā)妻韋叢大喜的日子,到如今燭光依舊人鬼永隔,怎不叫人痛斷肝腸?有一年除夕,另一位唐代詩人,人稱“五言長城”的劉長卿則收獲了意外的驚喜,因為有兩個朋友魏萬成和郭廈踏雪來訪,于是他寫下了《歲夜雪中魏萬成郭廈相尋》。

翌日是大年初一,又叫元日、元旦、元辰、歲日。元者,始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紅樓夢》里那位出場極少但掌控著弟妹終身大事的賈家大小姐之所以芳名元春,就因為她的生日是大年初一。早在夏朝我國就有了元旦這個節(jié)日,不過商朝改以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朝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的元旦則是十月初一,直到漢武帝時才又規(guī)定和夏代一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然后此制一直延續(xù)到辛亥革命前。民國建立后,孫中山先生定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公歷一月一日為新年,新中國則將公歷一月一日正式定名為元旦。自古至今,中國人從沒有改變對春節(jié)的無上重視,如在唐代,大臣們元日要上殿面君,君臣早朝共慶佳節(jié),風(fēng)雅點的皇帝如太宗、德宗還要和臣子一起賦詩呢。不像如今,年初一屬于當(dāng)仁不讓的公休日,自可以舒舒坦坦睡到自然醒。當(dāng)然,民間對節(jié)日的重視更多體現(xiàn)在吃和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團(tuán)圓飯,并走親訪友,大宴賓客。而最開心的,莫過于穿新衣、拿壓歲錢的孩子了。王安石的《元日》幾乎概括了古人過年的關(guān)鍵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掛桃木做的門神現(xiàn)在很少見了,但貼春聯(lián)還很普遍,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賣春聯(lián)、福字的攤點詮釋著千百年的文化傳承和民族凝聚力,而春節(jié)禁放煙花爆竹的規(guī)定也讓不少人多少有些遺憾——宋代女詩人朱淑真就曾這樣描寫元日的夜晚:“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fēng)”(《元夜》)。

當(dāng)然,春節(jié)必多宴會,席上必開懷暢飲。三國時曹植以“衣裳鮮潔,黼黼玄黃。珍膳雜遝,充溢圓方”(《元會》)描繪節(jié)日盛宴,看來當(dāng)時華服美食的佳節(jié)內(nèi)容和現(xiàn)在并沒有什么不同。有一年初一,大詩人白居易府上熱鬧非凡:

弟妹妻孥小侄甥,嬌癡弄我助歡情。

歲盞后堆藍(lán)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

(《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判官》)

這白府席上擺著會粘牙齒的飴糖,就是司空見慣的麥芽糖;而藍(lán)尾酒又稱婪尾酒,據(jù)說唐人喝酒講究座次,末座者要連飲三杯,故號藍(lán)尾。也有人說藍(lán)尾酒其實就是古人元日習(xí)飲的屠蘇酒——屠蘇是一種草名或釀酒的房間之名,屠蘇酒由漢末華佗創(chuàng)制,經(jīng)唐代藥王孫思邈的推廣而流行,其宗旨和桃符一樣,為的是驅(qū)魔防病。喝屠蘇酒的順序須由少及長,表示對長了一歲的孩子的祝賀,并向又失去一年生命的長者祝壽。唐人顧況有詩云:

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

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

(《歲日口號》〉

宋人蘇轍的《除日》詩里也有“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之句,都流露出些許年華老去的悲涼,唯樂觀通達(dá)的蘇軾表示:“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除夜野宿常州城外》)總之,元日是天增歲月人增壽,古今的人們都愿年年物候新。

/叁/

初二、初三,大多數(shù)人忙著走親戚,轉(zhuǎn)眼,便到了俗稱破五的正月初五——過年有諸多的禁忌,比如不動土不倒垃圾、不做針線,不能打破碗碟,萬一打破了要馬上說“歲歲(碎碎)平安”等,而出了嫁的女兒也不可以在娘家居住。清末民初天津詩人馮文洵在其《丙寅天津竹枝詞》里曾云:“新正婦女忌偏多,生米連朝不下鍋。杯碗捧持須謹(jǐn)慎,小心‘破五未曾過?!庇浀梦倚r候祖母就反復(fù)叮囑年里頭不能動笤帚,因為如果倒了垃圾,就會把新年里的財運和福氣都倒出去了。所以,年前家家戶戶要大搞衛(wèi)生,以維持若干天的窗明幾凈,新年新氣象。舊時大戶人家家大業(yè)大,往往在年底要雇些臨時傭人來擦雕花窗欞等,這和現(xiàn)在年腳邊鐘點保姆走俏的情形其實如出一轍。那么,到哪一天才可以破除這些禁忌呢?初五!初五要送窮,亦稱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灰,或者叫送窮媳婦兒——用紙剪一個小人和新年里積攢下來的垃圾一起送走,就是“送窮”,而把別人家的紙“窮媳婦”拿走,則曰“得富”,二者異曲同工。

和送窮相對應(yīng)的,是迎財神。據(jù)說初五是五路神即財神的生日,除夕打烊后暫時歇業(yè)的商店在這一天重新營業(yè)會發(fā)利市,故要放爆竹、供羊頭、鯉魚以取吉祥有余之意。清人顧祿在其《清嘉錄》里說:

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

這“接路頭”“抱路頭”,就是迎財神。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財神爺不止一位,其中文財神有比干和范蠡,武財神則有趙公明和關(guān)公等。元末的何五路將軍英勇戰(zhàn)死,被祀為五路神,又稱五顯神、五通神。因五路即東西南北中,而財貨行于路,商業(yè)貿(mào)易促進(jìn)了錢財?shù)牧魍?,故人們又以五路神為財神。位于杭州北高峰頂?shù)撵`順?biāo)聫乃未鹁凸┓钗屣@財神,稱“天下第一財神廟”。它現(xiàn)在的大殿是明末清初的建筑,雖規(guī)模不能和山腳下的靈隱寺相提并論,但占據(jù)地利,山水形勝,端凝玲瓏之外并不失名寺寶剎的莊嚴(yán)肅穆。

初七,如今春節(jié)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在古代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叫人日——每個民族都有創(chuàng)世紀(jì)的故事,我們的祖先認(rèn)為女媧創(chuàng)世,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到了初七,才創(chuàng)造了萬物之靈長——人!所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七就被稱為“人日”,就是人類的生日,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和“人七日”等。漢時東方朔的占書說,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是個好日子。魏晉以后,人們開始重視“人日”。南朝學(xué)者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記載這一天要“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fēng),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所謂七菜羹,就是用七種蔬菜煮成的雜菜湯,在農(nóng)業(yè)社會,大家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而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剪五色綢或金屬薄片成人形,是取人一進(jìn)入新年形貌精神都一改舊態(tài)而成新人的意思。而“華勝”亦稱“人勝”,是花狀的首飾,宗懔說戴“華勝”的習(xí)俗始于晉代,飾品的形狀則取自西王母所戴首飾的模樣。戴人勝就是鏤金箔或剪彩成花或人形貼在屏風(fēng)和帳子上,或戴在頭上。唐人余延壽《人日剪彩》詩云:“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說的就是此等風(fēng)情。

古人在這一天往往不出門走親訪友,闔家團(tuán)聚吃拉魂面,寓意把節(jié)日里玩樂慣了的心思收回來,明天初八應(yīng)打起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勞作了。同時還要占卜吉祥、放生魚蝦禽鳥和在床帳上貼與生育有關(guān)的剪紙,比如陜西的寶葫蘆、隴東的生命樹、山東的招魂娃娃和甘肅的雙狗抓髻娃娃,以祈求多子和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正因如此,這一天吹糖人、捏面人等民間藝人照例要出來沿街叫賣,往往惹得小孩圍觀不肯離去,等大人掏了腰包又雀躍歡呼起來。文學(xué)史上最著名的發(fā)生在人日的故事,則莫過于杜甫和高適的生死相契——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旅居成都時得到高適等的資助,在西郊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居住。上元二年(761)人日,蜀州刺史高適詩贈杜甫:“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在蜀州人日寄杜甫》),對客居他鄉(xiāng)的朋友溫言撫慰,也表現(xiàn)出自己在羈旅行役中的惆悵。后來杜甫離開四川,漂泊湖湘。多年后,他整理書帙時重讀高適此詩,憶及這位已逝世六七年的好友,潸然淚下,揮毫而作《追酬故人高蜀州人日見寄》:“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開,迸淚幽吟事如昨……”清咸豐四年(1864),時任四川學(xué)政的何紹基特地在人日拜謁杜甫草堂,留下了一幅對聯(lián):“錦水春風(fēng)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边@幅對聯(lián)至今仍懸掛在杜甫草堂工部祠大殿外。此聯(lián)一出,騷人墨客競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揮毫吟詩,憑吊詩圣,久而久之便成了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

/肆/

正月十五是元宵,又稱上元節(jié)、燈節(jié),要看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有好大的一場熱鬧。吃元宵的習(xí)俗起源民間說法不一。有人說春秋時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楚昭王看到長江上浮著個外白內(nèi)紅的東西,他派人問孔子這是何物,孔子答曰此物主復(fù)興之兆。于是以后每逢這天昭王就命人仿制此果,煮而食之。還有的說漢武帝時有個叫元宵的宮女十分擅長做湯圓,于是人們用她的名字命名這種美食……比較有趣的是,據(jù)說因為“元宵”與“袁消”諧音,袁世凱下令不允許說“元宵”,只能稱“湯圓”,有人還專門寫了一首打油詩諷刺這位短命的洪憲皇帝:“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dāng)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p>

猜燈謎很好玩又有益智作用,老少咸宜,貧富不拘,甚是流行。制作好的燈謎需要智慧和巧思,頗不容易,所以燈謎和對聯(lián)等一樣,成為一種以精巧玲瓏為特點的特殊文體。《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是《聽曲文寶玉悟禪機(jī) 制燈迷賈政悲讖語》,后半部分寫的就是元宵佳節(jié),元春省親回宮后意猶未盡,特地做了個燈謎差人送到娘家:“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這謎底顯然是爆竹。然后賈府的少爺、小姐們紛紛制作燈謎玩耍取樂。

元宵賞燈也是很重要的娛樂活動,花燈上往往是象征吉利安泰祥和的圖案詞句和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越劇《追魚》里宰相金寵嫌貧愛富將白衣女婿張珍趕出府邸,鯉魚精愛他才華絕世性真淳,趕上前去,夫妻雙雙同觀花燈?!斑@廂是獅子滾球遍地錦,那廂是二龍戲珠滿天星;雙雙蝴蝶迎風(fēng)飛舞,對對鴛鴦比翼交騰;腳踏蓮花是慈悲佛,手抱琵琶是那王昭君……”,夫妻對唱報燈名,“人行燈海情歡暢,明光亮透你我夫妻心”,情景交融,是最得戲迷之心的著名折子戲。而京劇《碧波仙子》講的也是追魚的故事,和越劇《追魚》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時候女人輕易不能出門,故元宵賞燈是極難得的閑散機(jī)會,青年男女往往還借這大好機(jī)緣演出一幕幕動人的愛情故事來。明末少女李翠微有一套散曲《正宮·山漁燈犯·元宵艷曲》傳世,其第一支曲子這樣寫道:

燈如晝,人如蟻,總為賞元宵,妝點出錦天繡地,抵多少鬧嚷嚷笙歌喧沸,試問取今夕是何夕。這相逢忒煞奇,輕輕說與他,笑聲要低。雖則是燈影堪遮掩,也要慮露容光惹是非。愛殺你,果傾城婉麗,害相思,經(jīng)今日久,甫得效于飛。

這自然是一對有情人幽期蜜約的實錄,女主人公勇敢、大膽,十分可愛。據(jù)清初王端淑所輯《明代婦人散曲集》記載,李翠微是陜西米脂人,乃闖王李自成之女?!督鹌棵贰返谑寤亍凹讶诵p玩燈樓”中有吳月娘率西門家眾女人去赴李瓶兒元宵之宴的情節(jié)——李府樓檐前掛著湘簾,懸著燈彩,一干女眷“頭上珠翠堆盈,鳳釵半卸,俱搭伏定樓窗觀看”。她們看到“那燈市中人煙湊集,十分熱鬧。當(dāng)街搭數(shù)十座燈架,四下圍列諸般買賣,玩燈男女,花紅柳綠,車馬轟雷”。這雖然是小說,但反映了明代富家女子元宵取樂的情形。這期間,作者如是描寫西門家女人們那日的裝束:“吳月娘穿著大紅妝花通袖襖兒,嬌綠緞裙,貂鼠皮襖。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都是白綾襖兒,藍(lán)緞裙。李嬌兒是沉香色遍地金比甲,孟玉樓是綠遍地金比甲,潘金蓮是大紅遍地金比甲”,看似閑筆,卻細(xì)微而深刻地透露了妻妾嫡庶的分別以及她們個性的鮮明差異。也許正因為元宵節(jié)比較“女人”,所以,景況欠如意的女性在這一天往往黯然神傷,凄苦悲酸。易安夫人李清照南渡后國破家亡,流落浙江各地,雖然“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但她心境凄涼,無意狂歡,只能一一拒絕了邀約聚會的文友:“來相招、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她無限懷念過去的元宵盛況:“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更覺今非昔比,于是一聲長嘆:“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出語辛酸,令人傷懷。而更叫人一掬悲懷之淚的是另一宋代女詞人朱淑真,她有一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作品以對比手法寫出了失意人的落寞惆悵,婉約曉暢,并不失之于直白。關(guān)于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向來有歐陽修和朱淑真兩個版本的說法。從女性的視角看,更愿意取后者一說,雖然這并沒有充分的考證作為依據(jù)。

(作者系杭州師范大學(xué)副教授。)

浦江县| 将乐县| 海门市| 大石桥市| 喀什市| 信宜市| 磴口县| 色达县| 南安市| 四会市| 阿克苏市| 周宁县| 耒阳市| 永胜县| 禄丰县| 佛坪县| 克拉玛依市| 象州县| 成武县| 大庆市| 虎林市| 大埔区| 黄平县| 渝北区| 同江市| 丰原市| 石棉县| 东乡县| 且末县| 宜城市| 会宁县| 泸州市| 香河县| 广宁县| 龙胜| 清河县| 绍兴市| 沂水县| 航空| 民勤县| 龙陵县|